首頁>汽車>

據悉,這5700名員工的工作時長將從每週40小時縮減為35小時,每人每年節省薪資成本約1-1.4萬歐元,BMW集團每年可節省一億歐元。

其實BMW汽車早在今年3月份就宣佈了120億歐元的削減成本計劃,因此無論是減少員工工作時長還是裁員,都在BMW削減成本的計劃範圍之內。

不止是BMW,在今年2月份奧迪也宣佈在德國削減10%的管理層人員,賓士的母公司戴勒姆在4月份宣佈在德國削減一萬名員工。此外,在今年提出裁員計劃的車企還有福特、日產、本田和積架路虎等。

大環境持續走低壓縮了整個汽車行業的利潤,各大車企都不能避免利潤下降的局面,而裁員就成了車企止損的重要途徑。如果理性地來看待車企裁員,我們不難發現除了銷量疲軟,各大車企無一例外,都將新四化作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電動轉型引發“瘦身陣痛”

10月7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吉利汽車集團(以下簡稱“吉利汽車”)和富豪汽車集團(以下簡稱“富豪汽車”)釋出訊息稱,將成立新公司整合雙方的內燃發動機部門。此舉旨在建立全球領先的動力總成業務單元,研發、生產領先的動力總成及混合動力系統。

吉利汽車與富豪汽車均表示,合併發動機業務將有助於推動富豪汽車電動化程序。富豪汽車計劃到2025年左右,出售所有車型中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各佔一半,其中混合動力汽車的動力系統將由新組建的業務單元提供。

現在,各大車企都加速了向電氣化、智慧化的轉型。就在不久前,德國汽車三巨頭:戴姆勒、BMW、福斯集團得出一致決定:未來屬於電動車。

其中戴姆勒表示,2019年將繼續投資未來移動出行領域,開發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為此,戴姆勒與BMW合作,共同投資10億歐元,成立5家出行公司。

BMW集團預計到2025年之前,電動車(純電和插混)車型將佔到集團全球銷量的15-25%之間;到2021年時BMW目標是向全球客戶累計交付100萬輛電動汽車;奧迪則計劃到2025年,電動化車型銷量佔到其全球總銷量的40%左右。

然而在電動化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少不了要經歷“瘦身陣痛”。由於未來的汽車生產所需的人才、能力和以往並不一致,因此在這場變革中也伴隨著生產線和生產人員的調整。對此,業內人士也表示“這是車企轉型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很多車企已經砍了一部分燃油車型,那麼相對應的人員縮減也是肯定的。”

人工智慧“搶飯碗”?

除了電動化轉型之外,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也是裁員的重要原因。

現在,人工智慧已經可以取代很多工作。近日在美國的一些大型超市,就已經啟用了整理貨架的機器人,而這些機器人幾乎不會出錯,且比人類工作效率要高出50%。

此外,不斷迭代的虛擬偶像也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場合。一個名叫Lil Miquela的西班牙裔、巴西裔和美國血統的虛擬偶像在ins出道七個月就增加了16w粉絲,並且還推出了新的個人單曲。

雖然不可思議,但這件事真就發生了。

機器換人的事情同樣出現在新聞領域,在新聞業,人工智慧的發展突出表現為機器人智慧寫稿。雖然相比於編輯撰寫,寫稿機器人的速度更快,但由於其碎片化、機械化和單一化的新聞報道模式,也導致了寫稿機器人對新聞資訊的深度挖掘有限。

說回車企,工廠高整合的自動化裝置,同樣是取代了一些流水線工人的工作,甚至一些高知技術人員也面臨著轉型的困境。

在《美國工廠》這部紀錄片中,就將這一現象展現了出來。福耀玻璃Quattroporte曹德旺在篇章是這樣介紹工廠改造進展的:

“這邊本來有一個人,現在都沒有人了。”

“我下次要做的就是把這四個人取消掉。”

“我們正在做驗證,我們希望7、8月份的時候,把這些人取消掉,改成機器打磨。”

可以說自從進入新時代以來,人類就已經不再是生產經營中的關鍵要素了。資料顯示,福耀美國公司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將原定8000人的規模縮減到現在的2300人,近5000人的工作被機械化自動化取代。

紀錄片最後還提供了一組資料,因為自動化三億七千五百萬人需要重新尋找全新種類的工作。

人工智慧對於人類工作的影響顯然已經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可即便如此,我們也不必擔心會被它“革了命”。因為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它在推動產業高效發展的同時,相應的,也在創造更多新的工作機會。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福斯福斯品牌9月銷量超13萬輛 TAYRON月銷過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