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首以盼的蘋果汽車,總以猶抱琵芭半遮面的姿態示人,每當大家認為即將到來的時候,蘋果總會巧妙的按一下暫停鍵,這也折射了蘋果對智慧汽車賽道的審慎。
蘋果董事會如何佈局汽車業務,不得而知,但汽車產業有其本質的規律,即使龐大如蘋果帝國,也需要敬畏。這將有助於分析和推演蘋果汽車未來的戰略走向。
1、為何醞釀那麼久?
蘋果2014年啟動了汽車專案,並取了一個神秘的代號“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彼時蔚來和小鵬汽車剛組建,理想汽車還在籌備中,特斯拉那一年才賣了3.5萬輛。
汽車,蘋果啟動的很早。
2014年到2019年,無論資本市場還是汽車業內人士,雖然都相信未來是智慧新能源汽車的時代,但誰都不說清楚,時代在哪一天到來。2025年,還是2035年?這取決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取決於電池效能的革命性提升,也取決於各國政府的決心。行業變革的不確定性,百億級的燒錢速度,導致這幾年新能源汽車企業無不徘徊在生死邊緣。
不同於畢其功於一役的特斯拉、蔚來等新勢力,蘋果擁有無以倫比的資金、技術、品牌優勢,可以更穩妥的姿態,秘密研發修煉內功,等待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成熟,再透過強大品牌勢能,獲取紅利。蘋果可以做一個摘桃的!就像大屏智慧手機,第一個吃螃蟹的也不是蘋果。
理解這一點很重要,蘋果不會放棄造車,只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點進入!
2020年新能源汽車股市狂歡推動了這個時點的到來,特斯拉8000億美金市值,超過前十家傳統主機廠的總市值,蔚來市值也超過寶馬,時代變了,嗅到味道的蘋果,汽車業務開始提速!
2、汽車對蘋果意味著什麼?
今年1月,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凱蒂·休伯蒂(Katie Huberty)釋出報告稱,智慧手機每年有5000億美元的總體有效市場,蘋果佔有約三分之一份額。而全球汽車和移動市場的價值大約在10萬億美元,“蘋果只需佔到2%的市場份額,就可以等同於其iPhone業務的規模”。
全球汽車年銷量約8500萬輛(2019年8981萬輛,2020年因疫情降到7803萬輛),2%市場份額,還不如BBA。寶馬2019年全球銷售了252萬輛,蘋果汽車的野心,應遠大於此。
2017年庫克將自動駕駛比作是蘋果所有AI專案之母,稱這可能是所有人工智慧技術中最難的一項。行業夠大,技術夠興奮,一個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革,蘋果不會只做一個輕度參與者,而是要成為顛覆者,主導者,這是蘋果基因決定的。
蘋果目前市值2.3萬億美金,剛實現50萬輛產能的特斯拉市值8000億美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從穿戴裝置,手機,電腦到移動終端,全鏈條科技帝國的未來市值!
3、代工還是自建?
沒有人質疑蘋果造車的實力,大家好奇的是蘋果汽車的發展路徑怎麼走?這裡面最大的變數,蘋果汽車是選擇代工模式,還是自建工廠模式。
總裝代工在3C領域很普遍,但在汽車領域,可沒有專注於代工的主機廠。
這要從汽車行業的底層規律說起:
一部智慧手機的零件在1500~2000個,且高度標準化。一輛汽車,零部件2萬個以上,複雜的豪華汽車零部件近3萬個。十倍的零部件,意味著生產複雜度指數級的提升,需要研發和生產更緊密的配合。同時汽車對品控的要求,遠高於手機,手機宕機了,可以重啟。汽車出了故障,是要人命的,汽車可以不先進,但一定要安全可靠。研發和生產一體,才能實現更有力的管控。
汽車行業的利潤率也遠低於手機,根據蘋果剛釋出的 2021季報,季度營收 1114億 美元,利潤 287.6 億美元,利潤率達到25.8%。盈利能力最強的豐田,2019財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利潤率只有6.9%。極高的利潤率,蘋果可以留給代工廠豐厚的利潤。傳統汽車行業則要精益管理,研發、生產的一體化,最大程度降成本。
目前蘋果缺少汽車的生產和供應鏈管理經驗,短板短期內不容易補齊,自建工廠存在一定風險,一旦出現質量問題,難以承受。蘋果汽車的品牌溢價也能保證代工廠的利潤空間,選擇一家主機廠合作,對於蘋果是一個現實選擇。
緋聞物件不僅是現代汽車,2月5日,日本經濟新聞也援引一家供應商的高管訊息稱,蘋果正與至少6家汽車製造商推進談判,其中也包括日本企業。
誠然,蘋果很強大,很有錢,但既然是合作,還要理解合作物件的訴求,這些傳統主機廠巨頭和富士康有著巨大差異,代工利潤甚至不是主機廠考慮的因素。
電動化、智慧化是汽車行業公認的趨勢,電動化尚有供應商的成熟解決方案,智慧化則是傳統主機廠的最大短板,而這恰恰是蘋果最大的優勢。主機廠希望透過蘋果的代工合作,學習蘋果的無人駕駛、智慧作業系統、產品設計能力。很難想象強勢且封閉的蘋果,會釋放、共享這些能力。也很難想象,高傲的主機廠會甘心做一個汽車富士康,生產和銷售自己品牌的汽車,這是一個汽車巨頭基本的尊嚴和底線。
達成妥協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未來平衡點,在於蘋果願意釋放出哪些能金錢之外的能力。
當然除了志存高遠的國際巨頭,還有很多中型主機廠,樂意放下身段向蘋果丟擲橄欖枝,例如新年伊始,富士康與吉利成立了合資公司,意圖明顯。再考慮到中美摩擦,蘋果把雞蛋放到多個籃子,中國一家,國際一家,也是大機率事件。
從長遠看,極大可能蘋果會走向自建工廠,汽車不是3C,設計與生產的平行分工模式,在產能急劇上升期,面臨巨大管理挑戰。現實看,蔚來和小鵬也僅在初期選擇江淮、海馬代工過渡,後期轉為自建工廠。十萬億級的汽車行業,值得蘋果親自下場。
4、定位和車型
“偉大的藝術品不必追隨潮流,它們自身就可以引領潮流”
加入BBA行列,豪華品牌由三國演義,變成AABB?這一定不是蘋果希望的終局結果,基因決定了蘋果汽車做不到傳奇,就是失敗。在汽車向智慧化前進的變革中,蘋果要扮演一個主導者的角色,百萬級銷量只是前奏開胃菜。2016年,馬斯克就曾表示:“特斯拉的最大競爭對手不是谷歌,而是蘋果公司。“ 不僅特斯拉,整個汽車行業,面對蘋果汽車都在顫抖。
鑑於蘋果的品牌勢能,不需要再走新勢力特斯拉、蔚來Top-Down策略---透過首款車型Model S、ES8樹立高階品牌形象,再透過低端Model3,ES6走量。蘋果首款就會是主銷車型,直擊25~40萬人民幣的核心市場,即有巨大的使用者基盤,又能保證足夠利潤。
第一款蘋果汽車會是什麼車型呢,哈哈,這也是很值期待的。
新能源相對傳統燃油車一個很大的優勢,在於電池佈置在底部,整車設計的硬約束點減少了很多,不必為了容納發動機變速箱,預留長長的前機艙蓋,可以支援更大膽,更有想象力的設計。相信蘋果的設計師,會帶給大家驚喜。
總之,蘋果汽車已經箭在弦,儘管姍姍來遲,終將會來到大家面前,我們敬請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