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如今的我們已經生活在了大資料時代,享受到了大資料所帶來的便捷化,但與此同時,也成為了資本利用大資料收割的韭菜。

最近,復旦大學一教授招募了28名學生在5個城市進行手機打車軟體打車調研,調研地點為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和重慶,覆蓋了7個打車平臺。在其團隊進行了800多次的打車之後,發現了以下幾個規律:

蘋果手機打車最貴;

手機越貴,打車越花錢;

實際車費比預估高的情況佔比達80%;

“熟人”打車比“新人”貴。

大資料識別手機型號和價格,從而判斷個人經濟如何,貴的手機就會優先被貴的車型接單。蘋果手機就更不用說了,更讓使用蘋果手機的人生氣的事情是,平臺給的打車優惠都比非蘋果手機的少。

非蘋果手機使用者平均可以得到4.12元的優惠,而蘋果手機使用者平均獲得的優惠才2.07元,減少了近一半。

除了蘋果手機之外,其他型號的手機大部分也會根據手機價格來確定車型。以前只知道蘋果手機會有例外,沒想到其他手機也是越貴越容易打到貴的車,好傢伙,這讓很多人手中昂貴的手機瞬間不香了。

與此同時,我們在打車的時候,打車軟體會給出一個預估車費,但往往最終的實際車費要大於預估車費,這種機率居然達到了80%,所以這樣看的話,平臺是不是有點忽悠人的意思。

還有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平臺給出優惠時候的價格,其實是先漲價再降價的價格,宛如雙十一前一波漲價一樣。

這樣的調查結果一出,網上又炸開了鍋,雖然大部分人都知道自己是大資料收割的韭菜,但當別人將你是韭菜這件事情明確指出來時,心裡總會有點膈應,畢竟買了貴的手機也不一定就意味著可以接受打車價格比別人高。

大資料時代,我們擁有了數字化的基因,透過網路我們也擁有了一個又一個的標籤,刷抖音時會有個性化推薦,剛剛和朋友說想買的東西開啟淘寶就發現在頁面首頁推薦欄中,在瀏覽器上搜的東西發現在另一個軟體上出現廣告。

大資料讓我們享受到了數字化時代的便利,但與此同時我們的資訊也在這個時代“無處遁形”,但這些我們已經溫水煮青蛙式地接受了。

可是當平臺又進一步將我們的資料用來區別化宰割我們的時候,真的讓人難以接受。其實除了打車軟體之外,外賣軟體、其他付費平臺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比如外賣軟體中有一個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當你購買的會員到期之後,千萬不要著急續費,等一兩個月再買會員會便宜近一倍左右,這或許也就是平臺的殺熟,新人比老人享受的優惠要多很多。

無論怎麼說利用大資料這樣做真的有點不講“武德”,有關部門也應該引起重視,希望平臺好自為之。大資料作為一項技術,或者說作為一項工具,希望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是好處,而不是平臺割韭菜的“刀”。

8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豐田雅力士榮20/2021年度歐洲最佳汽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