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在城市化與數字化經濟中的高速發展,人們在出行方式上發生了很大改變,網約車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同時,為了配合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有部分城市陸續將新能源汽車與網約車繫結,以實現真正的綠色出行。
共享出行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7月15日,滴滴宣佈正式推出網約車開放平臺,並先後與、東風、等多家車企達成協議,“如祺出行”、“東風出行”、運營的網約車服務等第三方服務商也將接入滴滴網約車開放平臺。
9月10日,豐桔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滴滴出行副Quattroporte楊峻,註冊資本約1.58億美元,經營範圍包括“汽車租賃、銷售汽車、汽車零配件、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
9月19日,永安行釋出公告稱,其下屬分公司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阜陽分公司獲得阜陽市出租汽車管理站頒發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這就意味著,網約車的陣營裡,又多了一個新的競爭成員。
此外,隨著中國的汽車市場的銷量放緩,不少的車企也選擇加入到網約車平臺之爭中。各大車企也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出行公司。集團的出行、東風汽車的東風出行、長安的長安出行、的集團的享道出行等。除車企自己建立出行公司外,車企之間在網約車方面展開合作,被稱為出行“國家隊”T3出行,就是由、東風、長安三家車企合作,還獲得阿里跟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的支援。
新增網約車“限電”漸成勢
出於環保的考慮,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相關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辦法暫行辦法(修訂草案)。
2018年12月,大連市人民政府就公佈過《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指出:自2020年起,大連市新接入平臺的網約車須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且在2025年前,實現全市網約車全部採用新能源汽車。
2019年9月16日,《深圳市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辦法暫行辦法(修訂草案)》獲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該《辦法》要求,新註冊的網約車必須為純電動汽車。此外,《辦法》要求網約車經營者向約車人全面、真實、準確披露約車人指定地理位置半徑3公里範圍內的待約車輛數量和計價規則,保障約車人知情權和選擇權。
2019年8月,廣州市交通運輸局釋出了有關加快新能源網約車推廣的通知。通知中明確,凡更新、新增的網約車必須為新能源汽車。其中,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車輛,還應滿足純電動續駛里程不低於70公里。
2019年9月29日,鄭州市交通運輸局釋出《關於市區出租汽車經營者使用新能源車輛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表示,從2019年10月1日起,鄭州市區新增網約車和更新巡遊出租汽車停止使用燃油、燃氣等其他型別車輛,必須使用行業官方網站公示的新能源純電動車輛。
截至目前,昆明、佛山及惠州等地,也已經明確網約車必須使用純電動車的要求。
“限電”令之下網約車運營司機顧慮重重
這類”一刀切”的草案一經發布就已經引發網路一陣熱潮,有不少運營者表示擔憂。對於運營車輛的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一切浪費時間的事情對於網約車司機來言都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對於全面要求使用純電動汽車作為運營車輛來說,顧慮還是不少的。
首先,續航不足充電耗時長。續航問題一直大家最為關注的焦點,根據政策的要求,純電動計程車的續航里程必須超過300公里。對於普通車主來講這個里程需求確實是夠的,但作為一直在城市裡穿梭的的哥來說,卻是遠遠不夠的。此外,車裡開空調、暖氣,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也會大大縮減。有運營司機表示,排除每天電動汽車充電、實際投入運營的里程縮減至不到160公里。記者採訪了幾位運營司機,有司機無奈說道:”有時候行程比較遠的客人,即便是有電用,心裡也還有點虛的,跑這麼遠,再加上路上堵車,去了也怕是回不來。“這對於對於運營者而言,也是致命的一點,賺不到錢,從事這個工作也就沒有意義了。
其次,質保雖長但營運車輛不適用。根據規定,純電動計程車的質保為5年60萬公里(以先到為準),且質保期內保證電池滿電電量不低於80%。對於普通的車主來說,60萬公里要開很久。但對於每天在城市來回穿梭的運營司機們來說,按照收回成本計算每天營運者需要跑600多公里,一年下來就是20萬公里左右。那麼三年後,所有的維護成本全都需要自己來解決,這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另外,網約車輛頻換的充電換電,也會加快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且市面上更換的動力電池價格大約需要6到7萬,這讓運營司機更難以接受了。
此外,可能會出現合規網約車加速退出。需要注意的是,不少的網約車經營期限屆滿,面臨更換為純電動車,這將讓網約車平臺、租賃公司的換車成本承壓,同時可能影響出行市場運力供給。新增網約車使用純電動車政策,有不少運營司機表示,在網約車運輸證到期後,他們便不會從事該行業了,因為他們是自家車輛接入平臺。也就是說,這些駕駛員可能不會為了從事網約車業務而很快更換自己的燃油私家車。目前,就深圳而言已有2123輛網約車輛登出營運資質退出經營,2019年上半年登出1597輛。
從環保以及產業升級的角度講,各地對新增網約車要求“限電”無可厚非,能被絕大多數人所理解。但如果站在從業群體的角度考慮,只是“一刀切”,讓壓力陡然落在從業者身上,在這些壓力作用之下,消費者往往會成為承受壓力的另一方。而使用者選擇的平臺必定是更便捷、更安全、更優惠的那一個,出行公司如何盈利又會成為各平臺競爭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