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不尋常的2020,2021年被賦予了很多意義,有人說“重塑”,有人說“分化”。企業也許不會有停下來思考的時間,只能極速行駛在賽道上邊跑邊思考。
對於汽車行業來說,經歷百年未有之變局的當下,這種思考從未停歇。
新世紀的頭十年經歷了飛速發展的黃金期,2011年-2016年消費升級人們的需求也升級到了從有到優,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2018年以來汽車銷量呈現下降趨勢,加上疫情的影響,對於本來嚴重依賴經銷商的傳統汽車售賣體系,線下流量的凍結,無疑是雪上加霜,嚴重影響了汽車產業的發展,中國汽車行業進入了“存量時代”。
在存量競爭時代,車企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品牌、經銷商頭部效應集中,尾部競爭越發的激烈甚至被淘汰出局。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經此一疫,車企“軍備賽”已然從拼硬實力“正面剛”走向軟實力的“以柔克剛”上。
車企軍備賽
從硬實力走向軟實力
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高階經濟師徐長明預計,2021我國汽車市場有望結束連續三年的負增長局面,開始掉頭向上,但總體看,“十四五”汽車市場增長仍會相對緩慢,企業的分化也在所難免。
我們從對幾位汽車行業的一線從業者的訪談中,感受到了這一趨勢。豪華品牌保持良性發展態勢,增長尤為迅猛,而價效比驅動的品牌銷量卻下降。“行業冰火兩重天,疫情加劇了分化的態勢,資源逐漸向頭部集中”。“提升銷量”,“降低獲客成本”,成為了尾部車企大難,主機廠商難,經銷商更難。
而觀察發現所有逆流而上的企業,都更加重視企業軟實力的打造。
品牌是變化中唯一不變的資產
無論是對主機廠商也好,還是經銷商,“品牌”成為在變化中唯一不變的資產。只有積累軟實力,才可以做時間的朋友,在潮漲時提升價值,在潮落時對沖風險。
銷量可能是一時的,樹立起的品牌和消費者信心是企業日積月累下的無形資產。疫情來了,豪華車品牌反而逆流而上,離不開豪華車品牌一直重視品牌理念的傳達,保持品牌調性,忠於品牌塑造。
上汽大眾七星級經銷商總經理陶冶看來,“賣方市場”時代已結束,在各個維度提升使用者體驗,培養客戶的品牌忠誠度,這才是車企和品牌賴以生存的法寶。
同時也很欣喜的看到吉利、長安、五菱、WEY等國產品牌,在下行的市場中,保持著上升的態勢,無不是表現了車企對品牌的塑造和對使用者的重視。
WEY品牌營銷副總經理喬心昱曾表示,作為首個累計突破40萬輛大關的中國豪華SUV品牌,WEY一直堅持品牌投入與建設,與使用者做朋友,讓豪華觸手可及的這個理念伴隨全價值鏈。
20年7月份,WEY在微博掀起一了改裝車風潮。與賓士的“御用改裝車”巴博斯聯名打造VV7 GT brabus|automotive,全球限量300臺,堪稱典型的“手慢無”系列,對於WEY品牌來說,這波強勢的“聯名”合作不僅帶來了強勢關注,還進一步提高了品牌高階感和稀缺性。
長安汽車乘用車營銷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彭陶表示,2021年1月,長安汽車勢如破竹,銷量超15萬輛。在新的一年裡,長安汽車將繼續與消費者做“摯友”。
長安馬自達新生代SUV-小紅椒,上市時透過代言人範丞丞,作為消費者溝通的橋樑。圍繞著“青春”“旅行”的核心,贊助代言人參加的綜藝《青春環遊記》,微博臺網營銷,釋放代言人最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打通前後鏈路,開啟全國媒體試駕會,線上和線下聯動起來,將流量收到品牌專區,落地到試駕活動。
可以看到是品牌塑造的內涵不變,只是隨著時代和媒介的變遷,形式有所改變。傳統車企是透過大眾媒體廣告傳播,4S店體驗的方式進行售賣。
隨著傳播媒介的發展和消費者的變遷,車企在積極探索著新的使用者連結方式,更好的滿足使用者需求。
新型營銷,建立使用者連結新方式
沃爾沃宣佈,2030 年起,將只銷售電動汽車,並計劃取消經銷商,將電動汽車銷售轉移到網上,與客戶建立直接關係。
營銷方式從以流量為王的“流量1.0時代”,到使用者至上“使用者2.0時代”,如今到“資產的3.0時代“。從1.0到3.0的進化,代表著粗放的流量獲取的終結,精細的使用者運營和使用者資產沉澱時代的來臨。
車企越來越重視對使用者資料的積累,與使用者建立新的連結方式。在市場端不僅重視使用者的觸達,還更加重視使用者資料的積累和反饋,以此來反哺產品和營銷。
而這時候,社交媒體可以比喻成為“毛細血管”,作為接觸消費者的觸點和蓄水池,也是品牌的“喉舌”,去敏銳的嗅到社會熱點和消費情緒。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在微博上有關新能源的討論和閱讀超過170多億,品牌需要思考的是,在單位時間內你的品牌佔多少比例?對品牌感興趣的使用者是多少?(注:興趣人群是在這個時間內跟品牌發生過關係的人,TA可能未必是粉絲。但是可能看過你、討論過你。)這些人是多了還是少了?跟競品相比如何?TA的興趣標籤是否集中?透過專案或者活動運營能否達到粉絲的資產擴容,興趣圈層的突破。
這些圍繞著“興趣人群”的流轉的活動或者運營,就是品牌與使用者建立長效溝通的基礎。比如五菱在做完一波營銷專案之後,發現61.2%的真實車主是微博的使用者,其中只有不到10%的車主是汽車興趣人群,通過幾波營銷,使用者從一個專案流轉到另一個專案,互動從6%上升到27.2%,這就盤活了品牌的興趣使用者資產,促進了新老使用者的雙向互動。
上汽通用五菱品牌與市場總監周鈃也表示,五菱品牌的營銷戰略始終都圍繞著如何連線更多的年輕使用者,如何更多元更開放,同時更全球化,社交媒體幫助我們朝這一目標更接近。
很多躺在通訊錄的“好友”和無數的群聊,看起來彷彿和使用者產生了“關係”,但群活躍和持續運營其實充滿著挑戰。
所以與其說單純關注粉絲增長,不如更關注品牌“興趣人群”運營。他們是否流失,他們是否流轉,他們是產生復購,他們的“行為路徑”和“心路歷程”更加值得品牌去關注。
以車為中心的個性化、社交化、圈層化,將會是品牌私域運營,拉動汽車市場的新生力量。
存量中尋找增量
挖掘下一個機會點
從硬實力轉向軟實力的比拼,不僅是品牌塑造和使用者的長效運營的比拼,還是營銷的比拼。從營銷的角度來看,基於微博資料洞察,以及對使用者、車企的一線員工的訪談中,關注到未來的三股可能的助推力量:
Z世代是汽車消費的重要“潛力股”
“
“我爸媽開的是混動汽車,我自己打算買一臺蔚來,因為刷微博看到蔚來的顏值真的很高又環保,充電也很方便。我老闆喜歡寶馬X5,買了兩臺,一臺黑色白天開,一臺白色晚上開。黑色白天不瞌睡,白色晚上睡的香。”
——北京95後某AI企業員工
”
90後車主的比例雖然大幅提升,但未來更不可忽視的是年齡更小的Z世代。未來5年,隨著Z世代進入社會,住房的壓力的減輕,釋放了的消費力,勢必會促進汽車的銷售,95後及00後成為汽車消費的重要潛力股。
他們的購車意願明顯更強烈。“想買車,只要經濟能力允許”。《2020中國Z世代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的調查資料來看,近八成的Z世代使用者有購車意願,其中23%的使用者計劃一年以內買車。
另外從微博真實的案例中,也能說明Z世代的消費潛力。某定位年齡30+社會中堅的豪華車品牌,在微博使用者中做“試駕體驗”的活動,從收上來的資料表現看18-23歲非常有優勢,成本更低。
其實不難發現,也許年輕人不會直接因為品牌傳播成為車主,但是品牌的影響會在TA的心裡建立一杆“價值稱”,品牌是否有趣,是否酷,是否符合我的審美,這些不斷的積累在心中的烙印,將來在有購車需求的時候,煥發出來。
三四線城市是增長“主力軍”
第二個重要的增長主力就是三四線城市。二線城市經過多年發展,汽車消費的增量已經漸趨平穩。三四線城市經濟和發展,雖然因為疫情受到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今年GDP增速預期達到7%-8%,三四線城市在政策的指引下,是各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逃離北上廣”現象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不會改變,一二線城市的勞動人口迴流。不限購、人口迴流的三四線城市將會成為汽車消費市場增量的重要落腳點。
"在中國很多三四線城市,用車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這對於車企來說,也是重要的機會。"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曾表示。
微博上汽車的核心行使用者特徵分析發現,57%使用者來自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核心汽車興趣使用者呈現男性化的特徵。他們在微博上關注汽車資訊相關的資訊。從人群的興趣偏好上,說明三四線城市還有很大的機會。
換購是汽車市場增長“助動力”
從2016年-2019年,呈現首購逐年下降,換購逐年上升的趨勢。從最近幾年蓬勃發展的二手車市場,其實也可以看出“汽車換購”無疑是汽車增長的增長的巨大動力。換購往往集中在車型、品牌的升級。結婚換車,家庭換車,消費升級換乘等等。
乘用車購車需求特徵分析
寫在最後
2021年做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相信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更加強烈。對於汽車行業,雖然充滿挑戰但更加充滿希望。以“微博之力” 助汽車行業“一臂之力”,繼續品牌向上,增速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