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碳中和”這三個字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在未來40年左右的共同使命。而如何實現這一使命,也是全世界從上至下都在探討的課題。在剛剛開幕的兩會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在《關於為適應電動汽車鐵路運輸修訂行業標準的提案》中提到了汽車行業在物流需求上如何減少碳排放的問題。
鐵路運輸可以減少物流碳排放
當前許多國際車企都已經在中國建立了生產基地,其中不少品牌,例如極星更是走了一條歐洲研發設計,中國製造,全球銷售的商業模式。從去年6月底首批極星2出口到歐洲開始,極星目前已經開始了大批次的出口作業,並且在歐洲許多國家銷量領先,因此物流運輸也成為了整個銷售環節中的重中之重。
事實上也不止極星。中國最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同時也是最有潛力的電動車市場,包括外資、合資、自主品牌在內的各大主流車企都將中國定位為重要的全球產能輸出基地。未來從中國出口電動汽車到全球,特別是歐洲將成為一種趨勢。只是,目前車企在應對大量的跨境物流需求時都是以海運為主,極星也不例外。
事實上,海運雖好,但其成本高、週期長,且具有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因此不僅極大提高了車企的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給汽車產業鏈增加了相當可觀的碳排放。而相較海運和傳統陸運,鐵路運輸不僅在經濟性、穩定性具有明顯優勢,更是在碳排放方面全面超越海運和公路運輸。
更重要的是,中歐鐵路班線的開通也為汽車企業開闢了一條新的物流線路。加上歐盟對於電動汽車進行鐵路運輸無限制的友好法規環境,如極星這樣在中國及歐洲均有投資和潛在市場的車企也將受益良多。
電動車的運輸安全是完全可控的
就我國目前實行的鐵路運輸行業標準而言,由於是基於數十年前的市場環境而制定,其中基於運輸安全問題對鋰電池運輸嚴加禁止。這在當前已極大限制和制約了新能源汽車企業透過鐵路運輸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碳排放。
鐵路部門基於運輸安全考慮是可以理解的,不過要知道,在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成長的關鍵階段,各大車企都把電動汽車安全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最重要指標,透過各種技術要求與製造標準來保證電動汽車的安全。
例如極星就在自己的每個電池模組中佈置有CMU監控單元和BMU控制單元,可以防止電池組漏電、自燃等風險的發生。
與此同時,極星的電池組還經歷了多種虛擬與物理效能測試,以確保每個電池組的安全質量極其可靠。
此外,極星還透過高強度鋁合金外殼、首創的SPOC模組以及前下部載荷路徑(FLLP)等等技術和措施,保證了其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是完全可控的。
日前,極星2還在剛剛採用最新一版電動汽車碰撞標準的Euro NCAP碰撞測試中取得了五星安全評價。由此也可以證明,當前電動汽車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是完全可控的。
減少碳排放,需要透明的碳足跡
話題再回到減少碳排放上。作為一家獨樹一幟的全球高效能電動汽車品牌,極星秉承的可持續化發展理念是品牌最為重要的價值觀,是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業務開展的前提條件。這一理念也始終貫徹於品牌的各個方面,致力於打造行業中最透明的品牌,進而為電動汽車乃至全汽車行業樹立價值典範。
其中,為了實現降低碳排放,達到碳中和,極星開發了一套“開發生命週期評估方法”(LCA:Lifecycle Carbon Assessments)。透過該方法,極星將從全生命週期的角度出發,去追蹤一臺汽車從生產製造到運輸交付,從使用階段到回收報廢的全過程,並衡量整個產品週期的碳排放和對環境的影響,同時著力於在全生命週期各個環節降低碳排放。
例如根據LCA生命週期評估報告顯示:目前生產電動車並不比生產燃油車的碳排放少;如果使用綠色清潔能源對其充電,行駛5萬公里之後,碳排放就低於燃油車,證明電動車的確是實現氣候中和的有效路徑;作為汽車生產商,極星著力於在供應鏈、汽車生產和運輸、汽車使用生命週期、汽車報廢等環節不斷降低碳排放。
透過LCA報告,極星則可以讓整個產品週期的碳足跡變得更加透明,更加清晰,並且根據報告所示,不斷地積極推進降低整個產品週期的碳排放。
比如在生產過程中,極星成都生產基地已100%使用可再生電,並且沒有工業廢水排放,同時還在實施一種可迴圈的方法來處理廢物,包括回收其廢棄碳纖維材料和減少填埋廢物。未來即將建成的Precept工廠也將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實現碳中和,併成為世界上最智慧和互聯程度最高的汽車工廠之一。
又比如在生產原料上,極星也大量應用了各種新興的,可回收的環保材料,例如用Weave Tech材質座椅取代真皮座椅,且不含鄰苯類增塑劑;使用天然亞麻纖維複合材料代替塑膠;車頂內襯、地毯、坐墊、頭枕等等也均由可回收各種尼龍、軟木、塑膠材料製成。
寫在最後:
目前來看,極星無論是可持續發展理念,還是開發生命週期評估方法LCA,都深度契合我國的碳中和政策規劃。探索解決汽車行業環保減排問題,更是極星發展中的重中之重。這既展現了這家全球高效能電動汽車品牌的社會責任心,也展現了其高瞻遠矚的偉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