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2021年新年伊始,蔚來發布了新車蔚來et7,超過1000km的續航,引發了熱議。緊隨其後的威馬又宣佈正式量產了L4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威馬w6。而威馬w6在三月一日開始預售之後,四月即可正式開始交付車主,而蔚來et7則要等到一年後才能交付。蔚來et7的售價為50萬左右,而威馬w6售價則在20萬級。有人說威馬自建工廠保證了產能,但車還是賣不上價,不如代工,威馬已經落後了。那麼,威馬的自建工廠到底有沒有意義?威馬真的落後了嗎?

首先給出我的第一個結論——威馬自建工廠意義重大!別罵,往下看。首先威馬汽車的調性就是新勢力中的傳統派。走的是穩紮穩打的路線。但新勢力的其他三家,就不一樣,網際網路模式下很容易讓人有鋪天蓋地的輿論轟炸之感。所以說,有的事情威馬做了,但是沒說,友商只是做了,說了而已。沒有一個車企會看著自家的產品爛在地裡,要是威馬乾得出這個事情,建那麼些個工廠也沒意義(合肥廠、黃岡廠、溫州廠、成都科研基地、綿陽在建的電池工廠),不如代工,到時候撤資跑路豈不美哉?其中的道理大家應該都明白。威馬的老總沈暉,出身傳統車企,和其他做網際網路的三家不一樣,走的是先建廠後造車的路子,所以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顯得很慢。但汽車工業四個字總是離不開工業兩個字的。工業基礎決定產品高度,威馬現在的“慢”,不過是厚積薄發的厚積罷了。

現在的部分造車新勢力多少沾染了些買辦階級造不如買的毛病。技術,裝置,甚至是銷量,都可以買。原因一是這些車企根本沒有想過要造一臺好車,只是為了在資本市場吃個肚圓,原因二是不願意把錢砸到工廠這種回報慢,效率相對不高的投資上面。這也說明了,這些車企手裡拿到的資本遊資成分較大,沒辦法一直壓在某些個專案上面。沒有工廠對他們來說節省了一大筆開銷,也保證了現金流,但沒有工廠也就決定了他們出品的上限要矮於威馬這種有廠人士。同樣的道理,威馬大興土木建廠,也制約了部分現金流。但威馬數輪融資堪稱業內典範,手上並不缺錢,所以因人而異,自建工廠對威馬來說利大於弊甚矣。

然後就是第二個問題,威馬到底有沒有掉隊?答案仍然是沒有。我們可以從產品力上開始入手分析;威馬的主力——ex5並沒有問題,十來萬的價格,配置能打,該有的也都有,車企在進行迭代研發,廠家也越做越大。一輛成熟的汽車,也是需要成長的,比如友商蔚來的es8創始版發售的時候,也暴露了許多的短板,但經過迭代更新,後續又經過es6完善產品線,最終成功樹立了es6這一標杆。威馬的ex5和ex5-z也是一樣的道理。看目前威馬這個資金規模,倒不了。何況正當要上市正是一鳴驚人的時候。

其實不妨預測一下,威馬2021年應該是一個爆發年,上半年的w6,下半年的轎跑。這樣一來產品從覆蓋面來說基本算是做全了。威馬的核心技術發展方向也十分明顯——智慧化。在之後威馬不斷最佳化工業設計,再配以技術研發持續跟進,這一優勢也會越來越明顯。這一科技樹是沒有點歪的,接下來就看威馬的發展了。以威馬的工業基礎,產能也是能跟得上需求的。只要宣傳到位,4s店不拉胯,至少兩年內沒人會再質疑威馬配不配和其他三家比較,純電三強徹底佔住沒什麼問題。

威馬汽車作為一家成立6年的新新企業,無論是在產品還是技術上都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智慧純電車這一產業也剛剛到了萌芽階段。希望大家能對這個行業多抱一些包容的態度。科技並非洪水猛獸,新企業也並不都是一定會夭折的孩子。科技要想改變生活,就要給這些企業多一些成長空間。

3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10款能騎能玩的跑車推薦,最小的155,最大的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