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2003年,一汽大眾將第四代高爾夫引進並國產化,在當年,這臺“沒屁股”的小車很難被大家所接受,反倒是三廂寶來更受國內市場歡迎。由於市場表現不佳,除了稀疏的幾臺GTI,第五代高爾夫並沒有被引進國產。不過當一汽大眾重整旗鼓,在09年將第六代高爾夫帶回國內後,這臺小車便成為了國內車市的現象級產品,也終於讓國內消費者們接受了Hatchback這一概念。隨後的7代、7.5代高爾夫雖然被詬病減配,但也都取得了不錯的銷量。而去年上市的第八代高爾夫,似乎讓這個車型徹底走下了神壇。

第八代高爾夫被官方命名為“全新數字高爾夫”,雖然數字化是換代亮點,但在我看來,這並不是實用主義的數字化。內飾一改以往老套的設計,液晶儀表和中控兩塊大屏配上平直化的儀表臺,整體風格極具科技感,能看出大眾終於想跟上時代的腳步了,這點值得肯定。但第八代高爾夫最大的問題,也恰恰出現在這兩塊螢幕上。

曾經大眾的車機系統始終功能少反映又慢,但好在物理按鍵佈局合理質感也都不錯,日常用起來還是比較順手。在第八代高爾夫上,幾乎所有功能都被整合到了中控屏裡,而這塊僅有頂配車型才有的10英寸螢幕(其餘配置為8.25英寸),觸控感應及其不靈敏,要按得準還要停留幾秒系統才會作出反應毫不誇張的說,十年前的山寨機都比它響應快。

除了觸控不靈敏,車機系統卡頓也會嚴重影響使用體驗。開機速度慢得像之前的領克,卡頓、反應慢這都是家常便飯了。空調選單的設計才是最反人類的。即便是十幾年前的車型,隨便調一下風量或者出風口,系統也會明白你的意思自動開啟空調。而八代高爾夫的空調就像你要退訂VIP一樣,藏在二級選單裡,即便是按物理按鍵直接進入空調介面,它也不會允許你操作空調,只有你按下了觸控式螢幕上的空調開關鍵,它才能確定:原來,你真的是要開空調啊。而在完成這繁瑣的操作時,你還要忍受它無數次的觸控不靈敏。

除了車機,液晶儀表也算不上流暢,並且因為沒有駕駛輔助和導航,1.4T和1.2T的入門車型的介面極其單一,在功能性上跟傳統儀表沒有差別。並且只有頂配車型才能選裝駕駛輔助,價格5000元。雖然說第八代高爾夫在設計風格以及硬體上都像數字化和科技感發力,但實際帶來的表現卻像是8年前的國產智慧機,以為只要螢幕夠大就可以,流暢度和便捷性都排其次,這樣表面的數字化,非但沒有帶來進步,反而降低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

EA211 EVO

同樣讓人失望的,還有動力。沒有車機那麼糟,動力並沒有變弱,但大家期盼已久的那臺EA211 EVO引擎依舊沒有引進國內。第八代高爾夫搭載的還是那套1.4T+7速乾式雙離合的動力總成,沒錯,在同級別車型中,這套動力總成的綜合表現還算不錯,也被廣泛應用於大眾旗下各個品牌的車型上。但依舊是150馬力,依舊是250N·m,對於消費者來說太沒有新意。

如果你開過第七代高爾夫,那麼就無需試駕第八代高爾夫了,因為從駕駛感受來說,兩臺車幾乎一致。低轉速時依舊會有渦輪遲滯,1750rpm時才能輸出最大扭矩;D檔急加速時動力響應依舊很慢,切換到S檔保持高轉才有改善;起步時雙離合依舊會頓挫,如果經常堵車那要保護好頸椎。當然即便不改善這些問題,高爾夫的駕駛感受在同級別車型中也不算差,但換代車型不對動力系統做出最佳化我覺得不能夠接受。

最後說一說減配這件事,從第七代高爾夫開始,大眾就對這臺銷量王痛下毒手,在看得見或是看不見的地方進行了減配以控制成本。歐洲市場的第八代高爾夫已經及時悔改,用回了第六代上的全鋁底盤,但在國內市場,升起底盤從前到後依舊是黑漆漆的鑄鐵材質,1.2T車型的後懸掛也依舊用著扭力梁的整體橋。除此之外,在內飾的儲物方面也有許多減配:眼鏡盒以及主駕左手的儲物盒都不見了;手套箱裡沒有了植絨覆蓋四面都是硬邦邦的塑膠;發動機艙蓋也沒有了液壓挺杆。

隨著時代發展,數字化科技感是新時代汽車的必經之路。而一直被捧在高處的高爾夫,上路的時間似乎晚了點。為了趕上同級別車型的腳步,只好先做好表面工作,內在的水平慢慢再追趕。徒有其表的數字化體驗,必然會在市場的考驗中露出馬腳,況且就現在的銷量來看,第八代高爾夫遠不如前輩們那樣受年輕人追捧。也許,在中期改款後,換上1.5T的EVO引擎、升級一套更為流暢的車機系統,高爾夫還能回到那個巔峰的年代。但在目前來看,即便是三缸福克斯給我的整體印象也要遠遠強於這一次全新換代的數字高爾夫。

6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女司機”莫慌,WEY摩卡來了,倒車終於不再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