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記錄儀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很多人選擇記錄儀都是看銷量來購買,但銷量高的未必質量就好,一定要仔細斟酌產品引數,避免被商家誤導。之前不懂記錄儀,在網上看商家銷量,哪個銷量高買哪個,當時市面上銷量比較高的是凌度,選擇了凌度HS998,是後視鏡款式的前後雙錄,買回來後發現錄製的效果很差,不像是宣傳的1296P。

後面在電腦上在看了一下影片檔案,影片解析度都是1080P,凌度宣傳不是說1296P嗎,還有影片是AVI格式,這不是5年前的影片格式嗎,宣傳上又寫是MOV格式,當初選擇這款主要是看產品外觀還行,銷量也是全網最高,沒想到全網銷量最高的大品牌還明目張膽的虛假宣傳,後面專門去看這款記錄儀的評論,發現差評很少,95%都是好評,這裡面水份很深,新手第一次買記錄儀很容易就被忽悠了,買回去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去看記憶體卡里面的影片檔案,如果真的發生交通事故,需要影片取證,搞不好影片都沒有存下來,即使存下來這效果也很難作為證據。

作為一個小白選購記錄儀的時候,千萬不要單純看銷量跟商家宣傳的噱頭就下單,要更多考慮硬體配置及品牌因素,最好是可以貨比三家,多挑選出幾款產品進行綜合對比。

怎麼判斷哪些品牌的記錄儀值不值得入手,我大致總結了幾條:

1、看商家客服專業性,我們選擇記錄儀最好是諮詢客服,如果一問三不知,對自家產品都不瞭解,說明內部培訓不到位,培訓不到位,說明企業管理有問題,管理有問題,產品品質自然令人擔憂。客服專業性也可以說是商家的處理問題的態度,分購買前跟購買後,其實可以透過前期跟商家的聊天判斷出商家的服務,如果是購買前諮詢商家都愛理不理的,那售後就不用指望什麼了,這款記錄儀需要慎重入手。因為記錄儀是比較複雜的電子產品,常年在車上使用需要在高溫下執行和車上強烈振動,行業返修率平均水平則高達3~5%,而好的產品的返修率也將近1%,就怕用了一段時間後出現問題,到時要退又退不了,想維修商家又不理你,電子產品的選擇一定要看中品牌服務。

2、看商品詳情頁是否公開了詳細的硬體配置引數,包括影象感測器和CPU型號、畫素、光圈等幾個最關鍵的引數(具體引數怎麼選,我在後面進行總結了,這裡先不展開),如果引數公開,先不管具體引數真假,起碼態度是認真的,當然也有虛標和不及時更新的可能,像我之前買的品牌凌度,很多型號都存在虛標的情況,比如凌度V360,宣傳800W畫素,但錄製出來的影片效果極差,還不如1080P的清晰,因為解析度並不能代表清晰度,解析度是可以透過軟體來做修改,凌度V360影象感測器型號也不是介紹的SONY IMX335感測器,即時真是SONY IMX335感測器,動態畫素只有500W,而不是宣傳的800W,明顯就是涉嫌虛假宣傳,虛標的情況需要自己進行斟酌。

4、現在電商平臺的評價不能不信,也不要全信。一款記錄儀不可能全部都是好評,這種太假了,像蘋果手機差評的都很多,電子產品肯定多少都會有問題,肯定都是有返修的,個人覺得評價綜合來分析,最好是看商品評分,評分的高低更能展現機器的好壞,比如盯盯拍mini5天貓評分才4.6,不知道什麼原因,專門去看了這款評價,大部分是吐槽盯盯拍發熱量大,遠端連線掉線,客服服務差沒人回覆,服務這事情我個人是深有體會。

記錄儀為什麼有的很便宜,有的很貴?貴在哪裡?

記錄儀成本中開銷比較大的是外形模具,如果使用“公模”,無需開模,自然成本低。另外就是影象感測器、主控晶片、電路板設計、排線、電池等等這些零配件,尤其是感測器和主控晶片,採購成本差距很大。早幾年記錄儀剛開始流行的時候,1千元的記錄儀也不算貴,因為裡面很多零件都要進口,銷量又不多,所以成本很高。近幾年,由於市場競爭激勵,加上國產晶片開始崛起,使得一些感測器和晶片大廠,推出更低成本的產品。

至於價格方面,並非是越貴越好,我認為應該綜合硬體配置跟功能來看。但電子產品選購也不要貪便宜、像有些品牌售價是300多元,有些人買回去沒用幾天就出現問題,這種主要是品控的問題,價格低買到退貨機的機率也大一些,因為價格不高買的人多,拿到機器感覺不合適很多人退回去的,退回去的商家肯定重新包裝後在賣出,產品沒問題還好,如果是用1個月就出現問題,到時要退又退不了,選擇的時候不要太在意銷量,要多關注產品配置和客戶的評價後在決定是否入手。

像價格低的記錄儀品牌,有些都提出一年換新服務,但如果1年後記錄儀真的有問題,商家會不會給你換都是未知,低價本身就沒有多少利潤還給你換新機,舊的機器退回去了,商家還可以賣嗎,肯定不可能,商家有利潤才能提高好的服務,沒有一點點利潤,哪來的高大上服務呢?如果你在乎的是服務,可以選擇價格高一些的款式;如果你想要的是便宜,不要指望商家能給出什麼保障,"一分錢一分貨",道理亙古不變。

行車記錄儀硬體配置如何選

記錄儀的硬體包含影象處理晶片+影象感測器+鏡頭,這三個硬體組成了記錄儀的核心,在加上軟體的除錯。在目前市面在售的行車記錄儀中,常見的成熟硬體方案提供商有Mstar、聯詠(Novatek)、全志(Allwinner)、華為海思等等,其中聯詠跟海思的行車記錄儀比較常見。

影象感測器直接關係到成像效果,常見的廠家就是索尼(Sony)。市面上比較常用型號主要有SONY323、SONY307、SONY335。

SONY323:索尼較早的一款感測器,錄影畫素200萬,也就是最大1920*1080P,白天效果較好,晚上效果一般,不具備夜視功能,市面上一些型號還是在採用,不過後期估計會被淘汰。

SONY307:錄影畫素也是200萬,最大1920*1080P,具備微光夜視功能,目前被很多記錄儀品牌採用,效能比索尼323好一些,效果中規中矩。

SONY335:錄影畫素500萬,白天效果超一流,夜晚效果成像也很出色,具備星光夜視效果,整體效果比索尼307優秀。目前行車記錄儀中,能像SONY335做到2K高畫質的感測器還是屬於少數,成像效果算是很好的。

很多人知道晶片,但是對鏡頭瞭解的卻比較少,如果晶片和影象感測器都一樣,只是鏡頭不同,對清晰度和夜視效果影響非常大。鏡頭是影響進光量的一大重要因素,由多層鏡片組成,影響其品質的主要有材質和鍍膜。不良廠商的常用手段:從晶片和影象感測器上看沒啥差別,而所用的鏡頭則是論“斤”稱來的,毫無品質可言。但實際上鏡頭對清晰度和夜視效果影響非常大。

而鏡片的材質分為玻璃(Glass簡稱G)和樹脂(Pitch簡稱P),4G鏡頭/6G鏡頭代表4層全玻/6層全玻,2G2P鏡頭指的是兩玻兩樹的鏡頭。而目前市面上的品牌更多采用的是G4-G6全玻璃鏡頭,G6會含一片紅外濾光鏡片,所謂6+1 共7片都是騙人的。相比於玻璃鏡片,樹脂鏡片容易劃傷,高溫暴曬會變形和裂紋,一般負責任的大廠家不會採用。

其次,為提升廣角和成像質量,記錄儀要用多層鏡片,而不論是玻璃鏡片還是樹脂鏡片均存在一定的阻光作用,每片玻璃阻光8%、樹脂約10%。多層鏡片也會使讓入射光線損失高達30%至40%。為減少反射,提高鏡頭的透光率,高階行車記錄儀採用鍍了多層增透膜的高階光學鏡頭。據悉,目前日本最好的鍍膜技術透光能達到99.98%。像現在市面上一些高階行車記錄儀採用鍍了多層增透膜的高階光學鏡頭,而沒有鍍膜的低質量鏡頭很容易被“看穿”,鏡頭內部“一覽無餘”。鍍了多層增透膜的鏡頭則呈淡綠色或暗紫色,我們用雲路R1X的鏡頭為例,來看看鍍了多層增透膜的效果。

再來談談光圈,用F/數值表示,與單反鏡頭相似,光圈 F 值越小,通光孔徑越大,在同一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越多,畫面會比較亮;光圈F數值越大光圈越小,畫面比較暗,這個部分關係到夜間成像效果。目前以F=1.6為適中,F1.6是記錄儀的黃金進光量,F1.8以上的太小,夜視會太黑,看不清。F1.2-1.4太大,夜視曝光又會太足,車牌夜晚容易反光。

行車記錄儀選需要注意哪些誤區?

1、為什麼在行車中看不清車牌

能否看清車牌受以下因素影響:相對車速、相對距離、路面平整度、光照條件、拍攝角度等等。假如車速過快,即使光線充足車牌也是看不清的,屬於正常情況。因為動態效果主要是幀率決定的,比如說拍氣球爆炸,普通相機人眼是看不到具體過程的,但是高速攝像機可以,就是這個道理。平時行車記錄儀靜態下或者低速,燈光條件有保證,距離不要太遠,看車牌都沒有任何問題的。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距離,不同的燈光條件,看車牌是相對的,沒必要糾結。正規廠商的記錄儀,對距車頭5米之內、相對靜止的物體拍攝清楚毫無壓力,防碰瓷足夠用了(相對移動的車牌,因錄影一直在持續,也總有一幀會捕捉到)。

2、畫素跟解析度是不是越高越好

其實行車記錄儀產品注重實用與耐用,並不是所有引數越高越好。像現在很多商家廣告宣傳畫素1200萬畫素,1800W畫素,2400W畫素?這完全是誤導,因為他們宣稱的可能是靜態效果,而行車中都是動態拍攝,根本是達不到這個畫素的。佳能單反才只有1800W,而且是頂級的,需要要幾萬塊的。幾百塊的記錄儀不可能的。花幾百塊錢買到幾千幾萬塊專業相機才能達到的效果,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記錄儀動態畫素達到500W就可以滿足需求了,靜態下拍攝完全足夠,不要迷信晶片的型號數字越高越好。解析度過高會大大降低儲存卡的使用壽命,同時縮短了每張卡的可錄影時間。另外,解析度太高因平均到每個畫素點的進光量減少,夜視效果變差,更是得不償失。比如說我們在電視上看720p的影視,已經非常清晰,即使升到1080p的片源,清晰度差別並不明顯。但1080p的資料量已是720p的兩倍,1296p的資料量又是1080p的1.4倍:也就是同一張TF卡,此刻不僅可錄影的時間減少了30%,而且大大增加卡的重複讀寫次數,使其使用壽命變短。同理,每秒24幀的電影已經很清晰流暢,把30幀升到60幀,同樣會造成可錄影的時間減少,卡的壽命變短。行車記錄儀產品注重實用與耐用,並不是所有引數越高越好。

目前的行車記錄儀已經提升到了4K即2160P,但是還存在720P一類解析度的產品,建議是不考慮。主流常見的解析度就是1080p, 1296p, 1440p(2K),1600p和2160p(4K)。雖然就平時使用而言,1080p已經夠用,但是個人建議還是直接1440p起步,因為此類行車記錄儀在畫質更高的同時,也能保留更多的影象細節。我本人會傾向於選擇前後雙錄的行車記錄儀,這樣可以錄製更多的畫面,遇到被追尾或是剮蹭的時候也能更加直觀快捷的獲得有效影片,當然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偏好進行選擇。

2021年有哪些行車記錄儀品牌值得推薦

目前國內比較常見的也就360、凌度、雲路、小米、盯盯拍、趴趴狗、惠普、海康威視等等,國外品牌就口紅姬、興科威。其中360、小米、惠普這些品牌都是半路出家的,原本都不是做記錄儀出身的,像360原本是做防毒軟體,小米是做手機,惠普是做電腦,據說這些品牌都是貼牌的生產,國內專業做記錄儀出身也就趴趴狗、雲路、盯盯拍等,像入行比較久的凌度也算是記錄儀出身,不過產品質量、口碑太差,引數虛標等等,就絕對不建議入坑的。其中口紅姬、興科威、雲路,主要是這3個品牌都是以外貿為主,品控比較嚴格。總結了一下目前市面上在銷售的款式,總共是35款,其中2019年上市是有11個款式,2020年上市是有6款,其他的都是2018年以前上市,這些都是屬於老款,不建議入手。

我們先把2020年上市是有6款總結出來,分別是海康威視的F6、C6;360的G580、G600;盯盯拍的MINI5;雲路的R1X;這幾個款式算是目前比較新的,都是去年上市,配置引數都列出來了。

從解析度來看,其中盯盯拍的MINI5跟雲路的R1X都是支援4K,清晰度算是目前最高的,剩餘4款是1440P,就是2K解析度。從光圈來看,海康威視的F6、C6與雲路的R1X都是F1.6光圈,剩餘3款是F1.8光圈。如果是想要雙錄款式,可以考慮360的G580與雲路的R1X,其餘4款都是單錄款式。

2021年有哪些行車記錄儀款式值得推薦

1、雲路R1X行車記錄儀,天貓評分:4.9

主控方案:NT96670

影象感測器:前鏡頭SONY IMX335、後鏡頭 GC2053

攝像畫素:前鏡頭500W、後鏡頭200W

主鏡頭光圈:F1.6

影像解析度:2160P

最大支援記憶體:256G

螢幕尺寸:2.45英寸

24小時停車監控:OBD線、降壓線

2、海康威視F6行車記錄儀,天貓評分:4.7

主控方案:華為海思

影象感測器:未知

攝像畫素:單鏡頭360W

主鏡頭光圈:F1.6

影像解析度:1440P

最大支援記憶體:128G

螢幕尺寸:無螢幕

24小時停車監控:降壓線

3、360 G580行車記錄儀,天貓評分:4.7

主控方案:NT96675

影象感測器:GC4653

攝像畫素:單鏡頭360W

主鏡頭光圈:F1.8

影像解析度:1440P

最大支援記憶體:128G

螢幕尺寸:2.45英寸

24小時停車監控:降壓線

4、盯盯拍mini5行車記錄儀,天貓評分:4.6

主控方案:華為海思Hi3559 V200

影象感測器:SONY IMX415

攝像畫素:單鏡頭800W

主鏡頭光圈:F1.6

影像解析度:2160P

最大支援記憶體:內建64G

螢幕尺寸:無螢幕

24小時停車監控:降壓線

總結

今天的分享就寫到這裡,汽車電子產品的選購都需要留個心眼,除了看商品銷量跟商家宣傳外,還需要關注硬體引數及售後服務等等,當然,更多的是需要實際體驗,建議以大品牌產品優先。如果是近期想要購買記錄儀的朋友可以做個參考,有什麼說的不對的,大家可以指出和討論。

4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2021年2月份汽車銷量來了,看看您的愛車表現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