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新電池技術的釋出會沒有等來大家心心念唸的石墨烯電池,取而代之的是主打安全的“彈夾”電池,對此你怎麼看?
去年5月份,廣汽曾放出訊息,石墨烯電池量產研發工作預計2020今年底將從實驗室走向實車,並有訊息稱這種電池能夠實現“8分鐘快充85%電量”的能力,然而在不久前,廣汽新電池技術的釋出會上,廣汽展示的成果卻是能透過針刺實驗的彈夾電池。
其實,就動力電池的發展而言,三元鋰電池組能透過針刺實驗完全算得上有突破性的成果了。在三元鋰電芯中,電池隔膜是相對脆弱的部分,隔膜破裂就會導致電芯短路,產生高溫並導致整個電池組熱失控,當下,大部分電動車在充電時的爆燃事故都和異常析鋰導致的隔膜破損有關。
通常,三元鋰電池熱失控溫度在200℃左右,而在“彈夾”電池的實驗中,電芯單體的最高溫度達到了686.7℃,即便如此,透過熱管理系統的介入,熱失控並沒有蔓延到其他電芯,出現熱失控後僅有冒煙並沒有起火和爆炸。
相比之前比亞迪“刀片”的針刺實驗,比亞迪“刀片"電池的針刺實驗物件是單個電芯,實驗體現的是磷酸鐵鋰電芯的安全性,而在“彈夾”電池的針刺實驗中,實驗物件是整個電池組,體現的主要是整套電池組熱管理系統的強悍。
不過,比較遺憾的一點是,廣汽此次釋出的實驗情況並沒有明確告知電芯的型別以及整個電池組的能量密度。不同型別的三元鋰材料安全性也是不同的,而隨著電池組能量密度的提高,安全性也更難把控,拋開能量密度談安全,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就像拋開劑量談毒性,缺少了很多參考意義。
石墨烯電池跳票,“彈夾”電池來了,從企業公關層面來看,後者算是對前者的彌補,但是,兩者間巨大的落差卻是顯而易見的。這就像主人請客吃飯,桌上的選單裡明明寫了“兩頭鮑”,但上來的菜卻是紅燒肉,即使後者也很考驗廚師功力,也很可口下飯,倘若你就是在座的好友親朋,對此會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