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電池是純電動車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穩定性往往決定車輛的整車品質及用車體驗。不過就目前來說,電池安全目前仍然屬於行業難題。

去年,比亞迪釋出了採用磷酸鐵鋰的“刀片電池”,以其出色的電池安全效能博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3月10日,廣汽埃安釋出了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簡稱“彈匣電池”),聲稱解決了三元鋰電池的這一難題,實現了三元鋰電池整包針刺不起火的安全標準。

電池穿刺的意義

在電池領域,目前全球電動車有兩個主流電池發展路線,分別是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

磷酸鐵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通常在90-120Wh/kg之間,三元鋰電池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通常在200Wh/kg左右,電池能量密度高,意味著同等體積下,電池續航更長。

但是三元鋰電池由於其本身的化學特性,在受到一定程度的結構破壞、極端高溫等情況下,會發生極其強烈的反應,即熱失控,輕則劇烈燃燒,重則發生爆炸,並且很難在短時間內撲滅。

理論上,只要是含鋰的、可反覆充放的電池,百分之百會出現內部晶體隨著鋰離子電池的迴圈不斷生長而產生的析晶。而析晶最終也會穿透電池正負極之間的隔膜,引起短路,最終失控導致自燃。

不論是磷酸鐵鋰電池還是三元鋰電池,使用時間越長,內部析晶越多,電池效能就越差,隔膜更容易被刺穿,自燃機率也就越高。

那麼我們就要搞清楚針刺試驗的意義。

針刺實驗中的那根“針”,正是模擬了電池析出的晶體,假裝刺破隔膜。其實驗的目的是造成電池短路,檢驗是否會發生電池正負極大面積接觸後的短路,以此驗證極端情況下的電池熱失控安全性。

彈匣電池改變在哪

在廣汽埃安公佈的彈匣電池技術說明中,可以看到電芯的排布方式相比之前有了很明顯的變化:不同於以往電芯平鋪式的佈局,新電池包採用橫臥縱列的方式來分佈電芯,單組電芯縱列一層,兩側由阻熱板隔開,各電池組正極朝內側連在中央的BWS電池管理系統上,由處理器統一控制。各電池組類似彈匣縱列排布,插在中央主控板上,因此被稱為彈匣電池。

埃安的彈匣電池,其實算是一個提升動力電池安全性的系統性技術,並非純粹的結構最佳化,也不是簡單的增加隔熱,而是從電芯結構設計、到被動安全強化、再到軟體主動防控的一整套安全技術。

首先是超高耐熱穩定的電芯,正極材料使用了納米級包復 和 摻雜技術。新型新增劑的應用實現了主動修復。高安全電解液,大幅度降低了熱失控。讓電芯的耐熱溫度提升了30%。

其次,採用了超強隔熱電池安全艙,這也是為什麼叫做彈匣的原因,就是它的電池安全艙是一個耐高溫的殼體,最高可承受14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能夠有效的保護電池。即使三元鋰電池熱失控,也不會蔓延到相鄰的電芯。

另外急速降溫的冷卻系統加上全新的電池管理系統,透過全貼合液冷系統,高速散熱通道、高精準的散熱設計,彈匣電池的散熱面積提升40%,效率提升30%。搭配電池管理系統的每秒10次的資料採集,進行24小時狀態進行監測,如果異常出現,那麼立即由冷卻系統進行降溫處理。

最終,則由穿刺實驗來進行檢驗。在彈匣電池針刺實驗中,三元鋰(彈匣電池)整包熱事故訊號發出5分鐘後,僅出現短暫冒煙,並無起火和爆炸現象。靜置48小時後,電壓降至0V,溫度恢復至室溫。針刺後只有被刺電芯模組熱失控,沒有蔓延到其他電芯。

除了具備了“不起火”的優勢之外,彈匣電池相比普通同類電池包,體積能量密度提升9.4%,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7%,成本下降10%。據瞭解,“彈匣電池”今年開始將會在AION全系車型上陸續搭載。

其實不論是“刀片電池”還是“彈匣電池”,它們的出現無疑推動了動力電池安全領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重視和強調電池的安全性,這也是一件好事。“刀片”和“彈匣”已經率先開啟電動車動力電池不起火時代,如何將硬核技術轉化成能讓廣大消費者真正從中受益的權益,也是未來電動車企所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8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快評:廣汽埃安彈匣電池方案Vs比亞迪刀片電池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