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國家頒佈《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對當年合資品牌成立的初衷“以市場換技術”進行調整,希望中方能夠掌握更多核心技術和更多的話語權,在此背景之下,一大批合資自主品牌應運而生。多年過去,當時誕生的諸多“合資自主品牌”也在市場大潮的洗刷下所剩無幾,在這其中啟辰的表現雖然說不上亮眼,但也實屬不易。
2017年,為了讓啟辰得到更好的發展,東風有限決定讓啟辰“獨立”,“東風日產啟辰”成為了“東風啟辰”。而在三年後,“出走”的啟辰再次迴歸到東風日產旗下,成為東風日產除了日產之外的第二個品牌,由東風有限分公司變更為東風日產的總部級機構。
出走三年之後,啟辰終究還是迴歸到了東風日產體系之中。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啟辰的這一變化呢?
首先,最不能忽視的就是整個行業轉變。汽車產業經過百年發展,傳統的汽車產業已經十分成熟,但是從汽車發展趨勢來看,汽車在未來將成為最大的智慧終端,具備高度自動化、數字化、電氣化的特徵,搭載適配移動出行需求的高新效能,將成為下一個網際網路的入口,也將成為終端消費者的第一觸點。隨著汽車新五化時代的趨勢,汽車產業面臨著百年一遇的變革機遇,對於本土品牌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
正如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陳昊所說,在這個趨勢變化中,中國和全球是處在同一個起點,站在一個起跑線上,對中國汽車行業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將啟辰“召回”東風日產,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其次,合資品牌紅利在逐步淡化,本土品牌快速崛起,未來有望進入“本土紅利”時代,或者說汽車市場的馬太效應的加劇,會讓優秀的品牌在存量市場中持續蠶食落後的品牌,在這個變化中,優秀的本土品牌有機會脫穎而出。
在整體戰略上,東風有限將啟用雙品牌戰略,東風日產和啟辰品牌,一個品牌穩住大盤,一個品牌快馬加鞭。東風日產的市佔率自不必說,而在啟辰方面,則是向新四化、新五化快速推進,快速適應市場,迎合市場。一個品牌穩中求進,一個品牌全力進攻,兩個品牌形成互補。
具體策略方面,啟辰的方向是智慧化和電動化,比如當前啟辰的標杆產品啟辰星,已經打造了諸如啟辰智聯絡統4.0的先進車聯絡統。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陳昊也表示,“在啟辰品牌上,我們絕對不會保守,我們沒有太多包袱,沒有太多的負資產,我們會在智慧化上做很多嘗試,有一些好的東西甚至可以反哺到日產的產品上,甚至推動日產全球和東風在電動化更快的程序”。
綜上我們不難看出,啟辰迴歸之後的定位已經非常清晰——沒有負擔的探索者,東風日產智慧化、電動化的先行軍,再也不僅僅是日產的廉價副本。
我們由此也可以暢想未來,啟辰的產品可能會優先部署先進的智慧網聯的功能和配置。這也就意味著,啟辰未來的定位很可能是東風日產孵化的“新勢力”。而所謂“本土紅利”時代,也正是中國品牌在新能源時代的主場優勢。在這個主場上,東風有限有日產和啟辰兩個品牌,能夠更好地參與這方面的機會,既有合資企業的優勢,又有本土品牌的優勢,能更靈活地結合中國市場機會,利用中國品牌,把想法快速付諸實踐。
從這次的啟辰迴歸來看,相比之前啟辰略微模糊的身份,這次迴歸之後的定位要更加準確,東風日產總經理巴瑟斯就對此表示,“日產還是日產,啟辰還是啟辰,只是說我們要最大化整合兩個品牌的力量,並保證我們可以以此應對中長期市場上的挑戰“。
很顯然,東風日產期待這次啟辰迴歸能夠實現“1+1>2”的效果,也充分考慮了中國市場的特殊性——既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也是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在這個存量巨大,變數機會巨大的市場上,東風日產此次的調整可以說是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