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資料顯示,到2025年,全球智慧汽車的滲透率將提升至60%,而中國智慧汽車滲透率將達到75%。眼下,科技賦能汽車行業正流行,不少“外行大佬”也懷揣高漲的“造車夢”,紛紛擠進造車賽道。
華為公開多項汽車領域相關專利,科技賦能傳統車企
天眼查資訊顯示,3月19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預測車輛駛出口的方法和裝置”、“調整油門踏板特性的方法和裝置”等多個汽車領域相關專利公開,部分專利可應用到智慧汽車自動駕駛領域。不僅如此,3月16日,華為公司還有11項汽車相關領域專利公開,相關專利申請日期在2020年7月至10月期間。
其中,“一種輔助駕駛方法、裝置和汽車”的專利申請日期為2020年10月12日,該專利摘要顯示,本申請提供了一種輔助駕駛方法、裝置和汽車,涉及智慧駕駛技術領域,可避免操作失誤錯過岔路口的情況發生。
“液壓制動裝置、液壓制動系統和汽車”的專利申請日期為2020年9月10日,涉及液壓制動技術領域。據介紹,該專利申請保護的液壓制動裝置體積小,組成的零部件少,可以大大提高廠商生產效率,並降低成本。
“充電控制方法、裝置、伺服器、系統及介質”的專利申請日期為2020年7月30日,該項專利技術的實施可以提高車輛動力電池的壽命以及充電安全性。
“一種行駛決策選擇方法以及裝置”的專利申請時間為2020年7月21日,該專利技術涉及智慧汽車、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可用於擴大為車輛選擇行駛決策並規劃行車路徑時可用的感知範圍,提高車輛的行車安全性和穩定性,提高使用者體驗。
“一種用於車輛制動的制動系統和自動駕駛車輛”的專利申請日期為2020年7月10日,該專利涉及自動駕駛技術領域,可以提供長時間、高精度的冗餘制動。
據瞭解,ARCFOX極狐αS HBT將採用華為最先進的3顆鐳射雷達搭載方案,可實現300度視角,優於其他同類國產車型中所搭載的1~2顆。該車型還將同步搭載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雷達,同時搭載華為提供的算力高達352萬億次每秒的晶片,形成L3級以上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該技術能對快遞小哥騎摩托車、行人亂穿馬路這種突發場景做出快速識別和判斷。據媒體報道,華為方面的策略為做智慧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
中興通訊設立汽車電子產品線,發力車聯網領域
除了華為以外,另一家通訊巨頭也被傳涉足汽車領域。據多家媒體報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中興通訊,證券程式碼:000063.SZ)在3月2日晚間內部發文稱,公司將設立汽車電子產品線,同時將設立汽車電子團隊,負責汽車電子領域的統一業務規劃和經營,具體包括汽車電子方案整體規劃、市場策劃、商業模式研究、專案策劃、推動和落地,以及拓展汽車電子生態合作伙伴、推動汽車電子領域的戰略合作等。
此外,2月25日,在MWCS2021世界行動通訊大會期間,中國電信、中興通訊聯合百度等釋出全球首個基於5G端到端切片的智慧交通典型場景落地,實現了在公共網路上公網業務與專網業務資源隔離,在開放道路上順利完成自動駕駛、車輛碰撞預警、紅綠燈提示等業務應用。據報道,本次“5G+智慧交通”落地應用,是在開放道路和廣域範圍完成的,是未來真正可能實現商用的場景。
中興通訊副總裁葉策透露,中興通訊高度重視車聯網業務的發展,將車聯網領域作為資訊通訊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的突破口,以資訊化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多家“外行巨頭”搶佔造車賽道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2020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完成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另據國務院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要求,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在2025年達到汽車銷售總量的20%,接近目前的4倍。為適應新能源汽車智慧化應用需求,《規劃》還提出,鼓勵整車及零部件、網際網路、電子資訊、通訊等領域企業組成聯盟。
在這一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吸引了不少“外行大佬”。
今年伊始,國產手機巨頭小米集團(01810.HK)被媒體傳出“造車”的訊息,儘管公司表示還未正式立項,但仍引起不少關注。
2月21日晚,小米集團公告稱,集團一直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的發展,並就相關行業態勢進行持續評估及研究,集團就電動汽車製造業務的研究還沒有到正式立項階段。
時隔一個月,小米造車的訊息又一次引發市場關注。3月19日,媒體報道稱,據接近雷軍的投資方、車企高管等知情人士透露,小米集團正在加速推進造車事項,預計在未來一到兩月內正式立項,小米造車的品牌定位將對標小鵬汽車(XPEV.N),主打強科技屬性的中高階品牌,專案負責人為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首席戰略官王川。
海外科技巨頭方面,蘋果(AAPL.O)的造車傳聞由來已久。據多方訊息,2020年12月8日,蘋果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負責人John Giannandre接管了蘋果汽車專案。2021年1月7日,媒體稱蘋果與現代集團接觸,打算在喬治亞州的發動機工廠生產自動駕駛電動車,亦或雙方在美國投資一家新工廠,計劃在2024年達到年產量10萬輛,規劃最終年產能為40萬輛。2月2日,媒體稱蘋果在2020年底聘請了保時捷的高管Manfred Harrer,此人曾負責保時捷底盤的整體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