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生小陳
商海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用來形容迪斯與馬斯克再貼切不過。
好像是那種老是鬧彆扭,轉頭又濃情蜜意,但聊天室裡還是會跟閨蜜吐槽對方的男女朋友關係,愛到深處就相殺,情到濃時自然黑。
2019年最慘的人是李斌,一年後兩級反轉,2020年被封為最難的人的正是今天的主角,大眾集團掌門人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一位因為激進推動電氣化而險些皇位不保的黃金聖鬥士。
監事會風波錯綜複雜,這場在君主集權制中揭竿而起的變法裡,諫起罷黜一波三折,箇中險情無須分說,但把迪斯的辦公桌置於這場絞殺臺的這封奏摺,幾乎以死相諫,寫滿了其對電氣化革命非卿不可的訴求,這場孤獨的搏殺裡,馬斯克算是高山流水的知音一枚。
面對對方如此熱烈的示好,馬斯克也知情識趣地捧哏。去年9月,馬斯克參觀建造中的特斯拉德國超級工廠時,就專門去會見迪斯,並試駕了ID.3,隨後給予了高度評價。
一直到年底,迪斯才打贏了這艱難的一仗,此時的ID.3已經在歐洲市場拿出不俗的市場成績,而ID.4也將在中國上市,但因為掛不上VPN,大眾的電氣化歷程在國內還是查無此人。
但生意場上無父子,該拿來利用的時候,朋友就派上用場了。
今年1月20日,迪斯在自己的首條推特上表示,大眾正在市場份額方面追趕特斯拉,ID.3和e-tron已經在歐洲贏得了消費者爭奪戰。
一個多月後,《金融時報》報道宣稱,迪斯再度調整說辭,表示大眾在2023年將為10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充足的電動汽車電池供應,並在首款電動車上實現盈利。儘管面對著諸多不利因素,迪斯依然認為大眾可以兌現其電動化的承諾,成為特斯拉領先地位的“快速追隨者”。
時間過了不到半個月,大眾在第一個Power Day(甚至聽起來還很像致敬特斯拉的電池日Battery Day)上揚言,要在2025年超越特斯拉,成為行業龍頭。
從商業互吹,到小心試探,再到友誼翻車,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驗證了商業名利場裡永恆的真理。
在電動車領域裡,特斯拉是大眾的,而大眾是小眾的,這句話能成為諸多新聞版面標題的原因,也是因為這個flag聽起來很像家大業大的老乾媽宣稱進軍奶茶業,幹翻喜茶聶雲宸。
儘管大眾的競爭目標很明顯是特斯拉,但CEO Keogh表示,該公司的ID.4電動SUV瞄準的是更傳統的ICE車輛,例如豐田的RAV和本田的CRV。此前,大眾宣佈ID.4電動SUV將於2022年9月開始在美國量產,並計劃將其在巴塞羅那以外的工廠轉變為電動汽車工廠,目標是每年生產超過50萬輛電動汽車。
這種感覺就很像是,就算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太太的客廳在影射林徽因,但作者還是得拉個無親無故的陸小曼出來當靶子,一箭雙鵰,一石二鳥,現代陰陽大師。
不管怎麼說,我們的態度不重要,資本反應,最為誠實。
在Power Day上,大眾汽車釋出了未來十年電池及充電技術路線圖。受此影響,大眾汽車的股價進入連續暴漲。3月16日,大眾汽車在德國證券交易所上漲18%,創2020年3月以來最大漲幅。3月17日,漲幅更是一度漲超16%。
這一利好對於連年遭遇豐田、特斯拉等後浪超車的大眾來說無疑是一大振奮軍心的好訊息,但熱衷於嘴炮幹翻全世界的大眾,對手真的是特斯拉嗎?
從Power Day上的核心內容可以得知,大眾對電氣化的思路很單刀直入,集中聚焦在電池上。在活動上,集團向外界披露了公司未來十年在電池與充電技術方面的路線圖,旨在透過降低其電池成本,來加快由傳統燃油車向電動車的轉型。
根據Power Day所呈現出來的具體內容,電氣化決心擲地有聲的大眾計劃在2030年前建立6座總產能達到240GWh/年的超級電池廠。此外,大眾還預計,隨著創新生產技術的應用和持續的回收再利用,該公司有望將入門款車型的電池成本降低50%,量產車型成本也能下降30%。
與此同時,該公司還與多家歐洲能源公司簽訂協議,計劃在2025年佈局並運營1.8萬個快速充電點。同樣公司亦有計劃在美國設立3500個快充點,以及2025年前與中國合資公司CAMS在華設立1.7萬個充電點。
但從科創成果的曲線值來看,競爭對手特斯拉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年產3太瓦時,是大眾的12.5倍。有方舟的投資分析師認為,“在一個指數型的世界裡,線性思維的公司可能會被拋在後面。”
而這句話顯然意指傳統思路的製造巨頭大眾集團。
電動車的賽道到底是電氣化還是智慧化,是一種被拿出來討論的永恆話題,目前來看,從單一產品力來說,在這兩方面上,大眾要趕超特斯拉都需要挺費勁一段時間,但如果宏觀來看,電氣化的賽道並不是設立了終點的窄道,需要互相撞飛某人才能跑贏紅線。
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總銷量為2531.1萬輛,同比下滑1.9%。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136.7萬輛,同比增長11%。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增速極佳,勢頭正茂,但同樣的,其銷量佔比依然很低,只有5.4%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新能源的未知疆域依然廣闊,無須在藍海中內卷,這也不是一段此消彼長的關係,而是各揚長處,做大增量市場,再搏存量小局的時機——真要說,此刻站在電氣化對立面的是燃油市場,而不是另一家志同道合的夥伴。
很明顯,有些事情只有特斯拉能做到,而有些事情只有大眾能做到。
我們姑且可以稱之為電氣化帝國式革命,這是一項更具備大局觀的無我革命。
特斯拉可以做到當代單品技術與智慧化高度所向披靡,但是我們不妨把視窗推到最小化,站在歷史和地理的高度來看,在電氣化程序的推動上,作為一個小體量公司而言,它能做的事情微乎其微,而大眾就不同了。
規模化運作,恰好就是大眾集團的強項。
伴隨“Unified Cell(標準電芯)”同時釋出的還有大眾的電池商業閉環。其中包括了電芯、電池系統(Package)、一手使用(車輛)、二手使用(儲能)以及電池回收。但不論哪個環節,都離不開“協同作戰”這四個字。
解決電池的問題是每個新能源企業的剛需問題,但解決充電是整個新能源行業的剛需問題,對於任何一家新勢力來說,改善充電樁現狀都是一筆難以承擔的費用,即便是擁有專利設計的特斯拉,也僅僅是形成了壟斷式技術壁壘,就像還是全民安卓介面的時代裡,Type-C伶仃且孤傲的存在著一樣。
大眾集團的考慮則不同,其策略是除了自身建設之外,依靠強大的供應鏈與產業鏈實現完美閉環。按照計劃,大眾將會在歐洲(Iberdrola、Enel和BP)、美國(Electrify America)、中國(CAMS,開邁斯)與合作伙伴一起,建設極其龐大的公共充電樁,除了服務自家品牌之外,全部將會是公共充電樁,雖說這項業務有盈利私心在,但從整體來看,最大化程度地改善了電動車剛需環境。
當然,大眾的野心不止滿足家庭用電環境,未來這些支援儲能的雙向充電盒以及電動車,還將能透過智慧管理系統,成為工業用電、清潔能源(風能/太陽能)的智慧儲能裝置。最終透過合理的能源管理及智慧儲能系統,那將會是一場從移動資料進階到Wifi級別的跨越式革命。
大眾的目標其實很單純,不管這是個智慧化時代,還是個電氣化時代,不擇目的,只求延續日不落夢想。
想要攔住特斯拉,大眾並不需要成為蘋果,只要讓這個時代的諾基亞不死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