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用於形容目前低速電動汽車企業的現狀未嘗不可。在車市寒冬的大背景下,此前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低速電動汽車市場從2018年開始步入微增長,進入2019年後,低速電動汽車市場也難免下滑的勢頭。
據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12月,山東省生產四輪低速電動車總計64677輛,環比略微增長6.97%,同比繼續下降37.39%。與2017年和2016年產量月度走勢對比來看,2018年年末衝量走勢並未出現,反而罕見下滑,甚至不及2016年同期表現。從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來看,山東省共生產低速電動車69.59萬輛,同比微增長2.23%。
隆鑫通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此前釋出的2019年半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半年度營業總收入為48.61億元,同比下滑5.30%。其中,四輪低速電動車業務板塊由於受行業規範整頓影響,今年上半年銷量為1.03萬輛,同比下滑52%,實現營業收入為2.05億元,同比下降57%。顯然,隆鑫通用的低速電動汽車業銷量和營業收入下滑並非是個例,或許是整個低速電動汽車行業的縮影。
面對低速電動汽車市場由此前的高速增長到現在的持續低迷局面,部分低速電動汽車領域的頭部車企或許早就在幾年前就考慮到了,同時它們也紛紛給出了應對之策,它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從低速電動汽車領域向高速電動汽車領域轉型,例如御捷(現更名為“領途汽車”)、知豆以及雷丁等企業。在2017年,甚至更早,上述三家低速電動汽車生產企業就是開始謀求向高速電動汽車領域轉型,彼時低速電動汽車市場還在保持高速增長。那麼現在它們亦在轉型的道路上發展了一年,甚至好幾年,它們各自的境遇又是怎樣的呢?
▼
領途汽車:蓄勢待發
如果要說哪個低速電動車車企突圍最早,答案非河北御捷車業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御捷”)莫屬。御捷成立於2009年,產品主要以三輪摩托車和低速電動車為主。打拼三年後(2012年),御捷通過收購宜春客車廠,獲得客車生產資質。此後御捷還收購河北省張家口市的河北燕興機械有限公司,獲得改裝類其他乘用車生產資質,並於2014年成功獲得整車生產企業資質(能生產廂式運輸車和多用途乘用車)。
不過真正標誌著御捷突圍成功的標誌是在2017年7月,御捷效仿吉利和長城,通過“6升7”的方式拿到了轎車生產資質。在突圍成功後,御捷把業務拆分成兩塊,低速電動車業務劃歸子公司御捷時代,品牌為YOGOMO;新能源汽車業務規劃御捷車業,品牌為YGM。
雖然御捷實現“轉正”,但是御捷在低速電動車領域打拼多年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為了摘掉低速電動車這頂帽子,御捷於2018年7月更名為領途汽車有限公司。同時御捷還和長城汽車達成合作,後者通過現金增資的方式獲得御捷25%的股份,這為御捷進軍新能源乘用車領域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援。
產品方面,領途汽車旗下首款純電動小型SUV領途K-ONE已於去年12月上市,補貼後售價為8.79萬元-10.79萬元。據領途汽車產品總經理朱義坤在2019年1月舉辦的2019領途汽車城市合夥人招募季大會上介紹,除了領途K-ONE外,領途汽車將在今年推出S5和C3兩款新車,以後每年至少推出一款全新的車型。此外,領途汽車今年年度銷量目標確保為3萬輛,力爭4萬輛。
另外據領途汽車研究總院院長、領途汽車產品副總經理伍戰平介紹,面對退坡後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領途汽車將通過戰略聚焦“打造國民精品電動汽車”實現逆勢突圍,進一步鞏固、擴大、提升產品競爭力和產品優勢,以便提升領途汽車在新能源車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與此同時,領途汽車董事長張立平也曾表示:“領途汽車就是要 ‘讓開大路,佔領’,努力打造小型電動汽車產品,努力為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精美、更加便捷、更低成本的出行工具和服務。”
▼
知豆汽車:謀求東山再起
另外一家一直謀求轉型的車企就是由新大洋機電集團於2006年成立的知豆(Known beans),旗下產品於2012年正式發售。不過由於新大洋機電集團沒有乘用車生產資質,知豆旗下的產品一直和現在的低速電動車一樣遊走於灰色地帶。直到2014年,知豆曾先後牽手眾泰汽車和吉利汽車,通過“借腹生子”才得以讓知豆電動車進入“正規軍”行列。
對於知豆而言背靠大樹的確好乘涼,然而知豆一直沒有放棄向上突圍的夢想。直到2017年10月,知豆終於夢想成真,拿到了發改委和工信部“雙認證”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生產資質。2018年7月17日,知豆旗下首款5座純電動小型SUV知豆D5出現在工信部第310批機動車產品公告,這意味著知豆正在努力擺脫此前產品給消費者留下的低速電動車的印象。
藉著國內發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東風”,補貼後售價區間為4萬元-6萬元的知豆電動車迅速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啟局面,銷量也是節節攀升,被限號城市消費者稱之為“佔號神器”。相關資料顯示,2015年-2017年,知豆電動汽車的銷量分別為2.53萬輛、2.4萬輛和4.23萬輛。憑藉著4.23萬輛的銷量佳績,知豆電動汽車成為2017年國內純電動汽車企業銷量亞軍。當時知豆電動汽車CEO鮑文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自信滿滿地表示:“現在企業的盈虧平衡點是5萬到6萬輛,2018年知豆電動汽車肯定會盈利。”
原知豆電動汽車CEO鮑文光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隨著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落地,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轉變。昔日備受消費者青睞的微型電動汽車銷量出現急劇下滑,A級純電動汽車銷量則穩步增長。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認為,過去微型電動汽車所佔的產銷量比例過高,現在的結構更加趨於合理,銷量下降是市場迴歸正常發展的表現。
進入2019年後,知豆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不僅銷量不佳,同時還深陷財務危機,例如拖欠工資,與供應商買賣糾紛等等。乘聯會資料顯示,今年1-8月,知豆電動汽車的累計銷量為2095輛,同比下滑84.5%。另外,2018年8月,知豆旗下負責車聯網等技術領域研發工作的全資子公司知豆智信技術有限公司(辦公地點北京)被爆因房租到期被裁撤,而已三個月沒有收到工資的員工被要求要麼去浙江寧海總部報到,要麼主動離職,這被視為知豆汽車的變向裁員。知豆汽車內部人士彼時對此迴應稱,知豆汽車計劃將知豆智信合併到上海技術中心,並坦承由於新能源汽車補貼下發緩慢,確實出現了拖欠工資的情況。此外,筆者從啟信寶獲悉,知豆電動汽車已經有14次成為被執行人,其中有四次股權遭到被凍結,金額均為3.3億元。
雖然知豆電動汽車股權多次被凍結,但是對於它而言轉型升級進入主流新能源汽車市場是當務之急。事實上,知豆電動汽車正在積極轉型。今年1月,總投資達120億元的“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年產20萬輛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專案正式在南京簽約。
相關資料顯示,專案分兩期實施,專案一期10萬輛整車(純電動)建設專案投產後,預計實現年銷售額100億元,二期20萬輛整車(純電動)建設專案投產後,預計實現年銷售額200億元。生產車型包括知豆D5、D7純電動轎車和SUV。該專案建設週期為21個月,首臺車輛將於2020年12月30日前總裝下線。
對於知豆電動電動汽車而言要想完成轉型並非易事,第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支撐轉型升級的大量資金。雖然吉利汽車是知豆電動汽車的股東,但是現在吉利汽車早已不是大股東而是第二大股東。
▼
雷丁與Mustang汽車:聯手追夢
看著御捷、知豆接連突圍成功,規模巨大的低速電動車車企——雷丁汽車也眼紅了,加入新能源乘用車車企的意願尤為強烈。於是御捷成為雷丁汽車效仿的一個模版,2018年4月,雷丁汽車收購了陝西秦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並將之重新命名為“雷丁秦星”,從而獲得了新能源車與商用車的生產資質,並且在濰坊與咸陽建立了雷丁秦星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緊接著雷丁汽車於2019年1月18日與瀕臨破產的四川Mustang汽車簽訂了戰略重組協議,正式接盤四川Mustang汽車。這意味著,雷丁汽車在向新能源汽車突圍的過程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通過收購Mustang汽車,雷丁汽車不僅獲得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還獲得Mustang汽車20萬的年產能。一位雷丁汽車高層在簽約現場透露,未來雷丁汽車將充分利用營銷渠道資源優勢,以全新定位打造Mustang品牌,讓老品牌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在對四川Mustang汽車完成全資收購後,雷丁汽車在今年8月一口氣推出雷丁i3和雷丁i5兩款全新高速新能源汽車,其中雷丁i3定位為微型電動汽車,雷丁i5則定位為同級別市場中少有的純電動車型,4車身尺寸分別為4055x1630x1510mm,軸距為2400mm。需要指出的是,這兩款車依然採用雷丁的家族式語言設計。
在產品規劃方面,Mustang汽車表示,將在2021年年底前,推出8款車型,這些產品瞄準的是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者。同時,Mustang汽車將在2020年底,在全國建設上千家銷售點,到2025年,則會達到上萬家。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Mustang汽車還發布旗下新能源品牌全新LOGO,並命名為“星芒”。在今年11月底,Mustang汽車將釋出兩款純電動汽車,或命名為Mustang汽車E10/E12。
在雷丁收購Mustang汽車的簽約儀式上,Mustang汽車自信滿滿地釋出了“萬馬奔騰2025戰略”,並提出到2020年銷量超過15萬輛,到2025年銷量超過70萬輛的目標。這個銷量目標,在筆者看來,要想達成的難度依然非常大。乘聯會資料顯示,Mustang汽車2018年累計銷量為36,089輛,到了2019年上半年其銷量為10,540輛,同比下滑33%。
寫在最後
雖然領途、知豆以及雷丁汽車都已經開始步入高速電動汽車領域,但它們面臨的困難依舊不少。相比低速電動車,乘用車的研發、生產標準都更高,另外對資金的需求也更大,它們要想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站穩腳跟和改變在消費者心中的低速電動汽車形象並不容易。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步退坡、合資車企開始發力新能源汽車領域以及其他外資新能源車企進入中國市場,這意味著今後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會變得越來越激烈。如何重塑品牌形象、構建新的營銷渠道以及提高產品綜合競爭力,以便滿足消費和不斷多元化的需求等難題,都需要它們去一步一步解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