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福斯Lavida,現代LAFESTA,別克GL8等車型都是隻有國內市場才有,那麼這一類國內有國外沒有的車就是所謂的"中國特供車",而像國內外都有的車型被稱為全球車,一般全球車的定位定價都比較高,或者意義比較重大,都是被廠商視為有戰略意義的車型,不過全球車為了在國內獲得高銷量,也會針對國內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車長、軸距上的增加,比如標緻508、奧迪A6等等。
而下面要講的這款起亞奕跑同樣是一款合資全球車,不過該車起售價為6.98萬、頂配也才7.98萬,在全球SUV車型中是最廉價的一款,當然這和奕跑本身的定位以及起亞品牌在國內的地位都有關係。
近年來,起亞在國內越發不受市場待見,為了挽救起亞在國內的銷量,起亞不得不拉低自己入門級車型的價格,所以奕跑也就隨之應運而生,奕跑的海外版本為KX1,設計理念源於起亞Stonic概念車,它首次出現在18年國內北京車展上,並改名為奕跑。奕跑的競爭對手本田Vezel指導價為12.78萬-18.98萬;別克Encore指導價為12.59萬-18.99萬,比起這些競品,奕跑的定價低了將近一倍,把自己拉低到與中國產小型SUV的一個檔次,甚至長安CS35頂配8.79萬、寶駿510頂配8.28萬的價格比奕跑更貴。
儘管價格上有優勢,但這並不能直接轉換為銷量,影響消費者購車的主要因素仍然離不開顏值,奕跑作為全球車,設計上延續海外版車型的元素,整個前臉最矚目的是虎嘯式的前臉,不過畢竟受限於定位,尺寸不如KX5、KX7大,但四周包裹更粗壯的鍍鉻飾條,營造出的氣勢感並不差。兩側的大燈整體造型如獠牙,鹵素燈源是這個價位車型的標配,好在提供了LED日行燈,這點很有誠意。
車身尺寸其實要比Stonic小一些,中國產版本的三圍分別是4100/1735/1533mm,軸距為2570mm,車長比海外版少了40mm、軸距少了10mm,空間表現在同級車之中並不佔優,也沒有使用懸浮式車頂或隱藏式D柱這類設計,側面保留比較規整的樣式,大氣感還不如CS35。後包圍同樣有黑色飾板構成,但加入類似於磨砂的處理,提升了車身的質感和視覺效果,沒有裸露的排氣,運動氛圍不強。
內飾方面,同樣因為定位的關係,車內並沒有什麼明顯的高階感,較多的硬質塑料摸上去的觸感並不算好,儘管加入一定的鍍鉻點綴,但在豪華氛圍上還是不如中國產車,皮質方向盤是標配,這點值得肯定,但是該車一共只有三款車型,其中兩款都不提供胎壓報警、ESP車身穩定、上坡輔助、陡坡緩降、多媒體螢幕,著實是讓人感到吃驚,並且對於SUV至關重要的上坡輔助、陡坡緩降還不能選裝,一下子跌出消費者的考慮範圍。
動力上,該車提供1.4L發動機匹配5MT或6AT兩套動力總成,得益於小排量自吸發動機的使用,綜合油耗僅為5.4L,不過引數就不敢恭維,最大100匹馬力、132.4牛米的峰值扭矩完全不如本田Vezel的那臺1.5L,更別提和動力更好的別克1.3T、本田1.5T相比,就連長安的1.6L都有125匹馬力.160牛米扭矩,動力實在沒有優勢。
可以看出,起亞奕跑的產品力表現並不好,儘管它有"全球車"這個噱頭,還有小型SUV超低的售價,但這並不能成為可以閹割安全配置、舒適功能的理由,再加上它的空間表現並不佔優、動力還不夠強勁,難怪上市以來一直賣不動,今年6月份只售出2910臺,而Vezel在6月則售出7567臺,兩者的差距以及一目了然了 。
總的來說,雖然起亞奕跑5.4L油耗很經濟,但因為配置差,空間太小,家用不合適,動力也很弱等種種原因,導致起亞奕跑勉強成為女性上下班代步的車,無形中縮小了使用者人群,所以起亞奕跑賣不動多半是自身原因,如果起亞還是不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態,進一步提升自己旗下車型的產品力的話,起亞在國內的處境將會愈發艱難,可能會成為下一個退市的鈴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