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汽車領域,政府激勵措施的價值增長了72%,但需要明智的政策來避免繁榮和蕭條,並鼓勵電動汽車平均價格持續下降。
受政府支援力度加大的鼓舞,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EV)採購支出增長超過70%,達到820億美元,其中520億美元用於電動輕型車(BEV),其餘用於插電式混合動力輕型車(PHEV)。雖然這隻佔去年輕型車市場總量的2.5%多一點,但這確實意味著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在短短一年內就增加了360億美元——從新訂單的市場規模來看,這將使電動汽車超越貨運船舶,全球對新的生物燃料生產能力的投資增加了一倍以上。
然而,作為總開支的一部分,政府對電動汽車的支援貢獻幾乎沒有變化。通過更新世界能源投資系列的分析,能夠通過關聯全球的汽車價格、銷售資料和支援計劃,以估計國家政府購買激勵措施的價值。而且,評估第一次將已放棄的政府減稅收入作為政府開支和電動汽車總開支的一部分。2018年,國際組織預計政府支出將達到150億美元,約佔電動汽車總支出的18%。這一比例與2017年大致持平。
在世界各地,政府以不同的方式支援電動汽車的發展,從簡單的一次性補助金或稅收減免到更復雜的公式,這些公式因特定的車輛屬性或購買者的收入而不同。在全球範圍內,大多數支援來自直接支出。來自稅收支出的支援較少,因為這很難計算。
例如,在法國、義大利或瑞典,估計額外電動汽車銷售的反事實公共成本並非易事。在這些國家,一個所謂的獎金-馬呂斯系統將排放密集型車輛購買的費用重新定向,以資助電動汽車購買者的付款。
未來幾年,各國政府穩定並降低其在電動汽車總支出中所佔份額的能力將是對電動汽車市場可持續性的關鍵考驗。除非政府的激勵措施隨著市場的增長而調整,否則公共預算將面臨相當大的壓力。2012年至2017年間,政府在電動汽車總開支中所佔份額普遍上升,未來很可能再次上升。
一些國家已經在進行政策改革,以控制支援計劃的成本,例如越來越多地使用標準、法規和授權,將成本從公共部門轉移到消費者和製造商身上。例如,美國聯邦對一些製造商的稅收抵免正在逐步取消,除非延期,否則將於2020年到期。在中國,新能源汽車激勵計劃下的電動汽車的最大補貼自2019年7月以來已減半,降至3 700美元。這些政策變化已經對電動汽車市場產生影響:預計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不會像2018年那樣強勁增長;2019年7月和8月的銷量實際比去年同期下降10%。美國的銷售增長也有所放緩。
當然,政府支援也有額外的好處。首先,即使在今天的政策下,政府每花費一美元,也會產生大約四美元的消費支出。此外,通過刺激市場,激勵措施對創新產生了重大影響。自2015年以來,15家主要汽車製造商的研發支出增長速度超過了本世紀初以來的任何時期,更重要的是,增長速度超過了收入增長速度。在這些公司減少了用於研究的收入份額(部分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之後,創新現在成為更高的戰略優先事項。雖然更嚴格的燃油經濟性法規在刺激研發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目前大部分都是針對電氣化和數字化。
最終,人們很容易看到電動汽車走上與太陽能光伏發電類似的道路,2010年全球補貼達到150億美元,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利用率迅速增長。然而,這兩個市場之間有一些關鍵的區別。
儘管標準化產品的光伏成本有所下降,但電動汽車因其尺寸、行駛里程、功率和其他受消費者重視的特性而有著廣泛的差異。例如,一輛BEV每公里行駛里程的全球平均售價正在下降,但消費者正在用他們的錢購買更多的行駛里程,而不是用更少的錢購買相同的里程。消費者也在購買平均體積更大、重量更重的BEV。從本質上講,轉向可以單次充電後繼續行駛的車輛,將使電動汽車平均價格保持相對穩定。儘管製造業和電池等零部件有所改進,使得電動汽車在同類基礎上更加便宜。
2018年,有兩個因素特別提振了平均價格:特斯拉3型車在北美的註冊比例很大,2018年達到14萬輛左右;大型豪華PHEV的註冊比例越來越高,尤其是在中國。在這方面,政策也發揮了作用。在中國,行駛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越野車去年被淘汰,而在250公里以下的越野車今年則被取消了資格。
這意味著,小型、共享和自動化BEV的假定低碳未來似乎並不是當今趨勢的發展方向。相反,目前的電動汽車市場實際上傾向於更大的汽車,而不是內燃機(更不用說汽車市場正在轉向更大的汽車一般)。雖然外掛版本對於大型汽車的購買者來說更具吸引力(由於更高的燃油節約和相對成本的降低),但對於政府和消費者來說,為大型汽車車隊通電的總體成本可能更高。
這些趨勢對能源轉換提出了一個潛在的挑戰,在今年的世界能源展望中詳細討論了一個話題:如何在短期內最大化電動汽車採用的努力,以補充汽車規模、所有權和駕駛模式的長期演變?
電動汽車市場正以旋風般的速度增長,年增長率遠高於50%。但由於其依賴的政府支出無法無限期增長,即使電池成本下降,這種增長也會增加風險和不確定性。此外,市場的持續增長將很快需要惠及那些迄今為止尚未測試過電動汽車支付意願的客戶。
與太陽能光伏發電一樣,各國正在改革激勵措施,以期在不降低電動汽車對消費者吸引力的前提下,限制公共開支。需要明智的政策來避免繁榮和蕭條,並鼓勵電動汽車平均價格持續下降,以達到新的驅動力,成本中性獎金馬呂斯系統只是政策創新的一個例子。政府還需要採取平行行動,以確保充電基礎設施、燃油經濟性標準和城市規劃都朝著同一方向發展。
作為向可持續交通過渡的關鍵指標,國際能源機構正在持續監測電動汽車平均價格和納稅人承擔的購買成本份額。兩者目前都很穩定,但最近的政策變化預示著未來的潛力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