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重要的話先說:

電動化這條路,現在已正式進入淘汰賽階段。2019的車市寒冬讓潮水退得更快——曾經像興奮劑一般存在的概念車,現在越來越不如量產版本引人關注。

這篇文章會以設計和互動的角度對即將上市的純電動豪華SUV這個細分車型市場進行分析,即將提到的車型包括:賓士EQC(2020款)、奧迪e-tron(2020款)、拜騰M-Byte(剛剛法蘭克福車展釋出的量產版本)、Model Y(即將上市的量產版)和BMWi-Next(現在是概念車版本,宣稱2021年會有量產版上市)。

1、設計部分

1.1 設計佈局(外形比例)

隨著能源形式的變化,電動車車身架構給整車比例帶來了本質的變化。而人們的審美卻存在慣性,這給汽車設計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如何能既保持線面的設計語言來迎合主流審美,同時利用電動車架構的靈活性滿足使用者對內飾空間自由度的需求。

現在的純電SUV車型一般分為兩個流派:

自覺MPV化,提升空間利用率的同時形成有電動化特點的新審美趨勢。仍保留傳統燃油車的比例和氣質,以保持品牌調性,但在細節上強調電動屬性。

比如:曾經更長的引擎艙表明有更大的引擎,暗示著更大的動力及豪華屬性。而電動車時代引擎艙不再需要存放發動機、變速箱等,這就可以讓A柱適當前移擴大車內空間。

但是底盤下鋪滿的電池,成為了設計師需要處理的重點。比如,如何通過降低視覺重心,而讓底盤上鋪滿厚重電池的車型更具運動感。

BMW iNext

拜騰M-Byte量產版

上圖可見BMWiNext與拜騰M-Byte的側面車身具有相同的設計理念:都將車頂線條與車窗後下方線條在車尾彙集。這很容易理解,負責M-Byte的設計副QuattroporteBenoit Jacob曾是負責BMW i系列的設計總監。

這種壓低的車頂設計降低了視覺重心,讓車看起來更運動。而上揚的車身尾部跟傳統的路虎Range Rover式的平直設計不同。Range Rover個頭很大,內部空間足夠,下斜式的車頂設計讓整個車看起來更靈巧。BMWiNext與拜騰M-Byte尺寸稍小,加大車身後部的視覺重心會讓後排看起來更大更舒適。對比BMW iNext及拜騰M-Byte與下方賓士EQC的A柱位置與前輪中心點的關係,就能發現:iNext和M-Byte的前機艙更短,前移的A柱給車內乘員艙留出了更多空間。iNext和M-Byte憑藉A柱傾斜角度與前機艙的協同作用,並不影響整車呈現出的動感。與iNext相比,拜騰M-Byte在車尾的處理加入更多元素:配合懸浮式車頂和隱藏B/C柱、車側底部用黑色飾板和亮銀鍍鉻條做的分割與裝飾、車側曲面呈現出可口可樂瓶式的“細腰豐臀”。iNext因為其“概念車”的身份,更看重小折面與誇張細節而塑造出來的消費電子品的質感,以營造“未來感”。

賓士EQC

賓士EQC選了截然不同的路線——強調SUV的力量感。修長的機艙、傳統的大馬力後驅車比例、平直剛硬的側線,乍看上去和一輛燃油賓士GLC Coupe並沒有太明顯的區別——賓士希望降低消費者從燃油車向純電車型過渡的門檻。

正如Top Gear對EQC的評價:舒適、精緻、令人安慰的是輛很“正常”的車。但缺乏為電動車定製的特點。

奧迪e-tron也是相似的理念,把電動化的特點隱藏在傳統燃油車比例的外表之下。相同的指導思想在前臉與內飾設計中也多有體現、甚至還包括故意調的很燃油車的駕駛質感。

奧迪e-tron

e-tron給人的感覺就像《Car and Driver》對它的評價:藏在平實外貌下的電動車

Tesla的Model Y定位偏向Crossover跨界車,像Model X與Model 3的融合產物——腰線以上Model 3轎車,腰線下+上翹尾部承擔SUV特徵。前機艙短而低矮,車側並未過多考慮電池組增加的厚度。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它還提供七座版本。

Tesla Model Y

1.2 設計佈局(內飾空間)

純電給內飾空間上帶來的改變相當明顯。傳統車型主副駕中間的空間需要容納變速箱和換擋機構,發動機縱置的後驅車型更需要寬大的中央通道,這種“主副駕涇渭分明”的設計基本快要被人們固化。純電時代變速箱、縱向傳動軸、排氣管等不再需要,中央扶手區成為可以革新的重點。

主機廠主要分為2派:

沿用傳統的保守派;功能性至上的創新派。

賓士EQC

賓士簡單粗暴,EQC的內飾除了沒有檔杆,外加一些細節上的強調,幾乎很難將之與賓士傳統車型的內飾區分,而且其後排地板也並非全平。整車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賓士味道,並不強調“純電”,也並不想用大螢幕來吸睛,整體思路是:EQC只是電動版的經典賓士SUV。

BMW iNext

在內飾上BMW iNext和拜騰M-Byte也是相同理念:改變傳統T型佈置,MPV化,橫向打通主副駕腿部空間,營造起居室般的空間自由度。這個理念在i3上已經應用,i3和M-Byte上還有個共通點是主副駕座椅可以小角度向內轉動(拜騰M-Byte是可以轉動10度),在非駕駛狀態可以充分利用橫向腿部空間。拜騰在法蘭克福車展上公佈的量產版本里還重新設計空調系統佈局,將空調系統佈置在前機艙裡,減少對前排中央腿部空間的浪費。

Tesla Model Y

Tesla在Model Y的內飾上與Model 3理念相同,“more than極簡”的風格給了乘員更多空間。主副駕之間傳統的中央通道還在,但裝飾、細節很少。放棄一切實體按鈕,轉移到大屏,大大降低了成本、節省空間、也是Tesla一貫追求的消費電子品質感。

1.3前臉的設計策略不同

電動時代進氣格柵不再是必要元素,設計師有足夠的空間嘗試新穎的設計——這是新品牌的福利之一,但對傳統豪華品牌,要找到自身現有家族基因與新時代的結合點並非那麼容易。

前臉與格柵的設計,分為識別性與互動性兩個層面。一眼能看出是什麼品牌,這是第一步。一眼能看出是輛純電車型,是很多“早鳥”買家選擇電動車的第二層面。而能否用前臉和格柵進行互動,是下一階段更智慧化的體現。

由於法規限制,我們看到很多概念車上抓眼球的嘗試無法應用在量產車型上。

比如EQC在概念車時候用LED藍色燈光模擬的格柵,雖然平面化,但給未來互動提供了想象空間。而量產版本上只繼承其大燈格柵一體化的造型,以及大燈燈角幾條藍色裝飾線。格柵仍沿用傳統的鍍鉻橫條。

奧迪在2017年e-tron Sportback概念車上嘗試過用車身同色的六邊形來代替傳統的大嘴格柵,但最終量產版本並沒有嘗試。奧迪e-tron大燈也沒有明顯創新,前臉沒有新材質應用、或者撞色設計,導致e-tron前臉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識別度。

BMW在純電動的iX3上嘗試連線起雙腎格柵,並在iNext概念車上進一步誇張。這跟傳統車型形成一眼便知的區分,當然對於雙腎的誇張程度的理解仁者見仁,個人比較期待2021年的下款車型。

從Model S、Model X的小T嘴,到Model 3、Model Y的無臉設計,生而電動的Tesla有先天優勢,兼顧了家族基因與純電動識別性的問題,相當有未來感。把所有進氣都放在前臉底部,有賽車的設計感。

拜騰的M-Byte概念車

拜騰M-Byte量產版

受限於法規,拜騰M-Byte量產版本修改了大燈、微調了智慧表情(也就是能亮起的交叉線)的大小和位置。和Tesla相似,生而電動的品牌在格柵設計上沒有包袱,能少走彎路。拜騰用燈光元素解決了沒有格柵後的裝飾問題,同時能變換顏色來表達充電情況,增加了車輛互動性的可能,在向智慧化嘗試。

1.4空調出風口設計

選幾個細節聊聊,比如出風口。

我的設計師朋友們聊天經常會提起惱人的出風口——是內飾設計中很難處理、非常容易跳戲、但又不能不要的功能性部件。要麼費心藏在內飾風格中,要麼當做設計亮點將之強調出來(比如在A級或者A3上的出風口設計)。

Tesla的出風口藏得很好,完全不破壞這種一眼望過去啥都沒有的極簡風。而一切的控制又都在中央大屏上,留給設計師做的事情實在不多。但是對下一代的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UI/UX對互動性的影響會越來越重要。

EQC有些“皮”,古銅色的出風口非常明顯,成為內飾細節的一部分,配合著黃光勾勒的座椅調節按鍵和藍色的氛圍光,對比色非常抓人,讓人印象深刻。

e-tron在出風口設計上不如A3的精巧細膩、或A5的內斂隱藏,就是非常樸素的放在那裡,你看或不看,它都在那裡。

拜騰M-Byte的兩側出風口隱身在門板與中央儀表臺造型與材質的交匯處,而中央出風口上面那一些複雜的造型,是外露的人臉識別、手勢識別、眼動跟蹤等感測器,拜騰認為這些感測器是車子智慧化的重要組成,是展現“Digital Power”的的利器。拜騰的空調調整是通過方向盤上的觸屏來調節風速、溫度及主副駕分割槽調節。

2 互動

互動設計是未來汽車設計的重要區別之一。

2.1 人與車的互動採取的不同策略

隨著智慧化的發展,車的功能越來越多,顯然單憑按鍵和旋鈕已經不好滿足越來越複雜的控制要求,再加上駕駛員開車時要求注意力集中,需要更多的互動模式。

語音控制是一種解決方式。現在幾乎所有主流車廠新車都會配備語音控制,這符合人與人平時交流的習慣,難點在於語義識別——其實這方面也並非車廠在做,而是採買諸如科大訊飛之類的供應商資源。坦白講雖然各大品牌會著力宣傳自家“語音控制”,其實語義理解力和同時期其他車型的語音識別都相差無幾,只是在牽扯到車輛控制時會有些差別。

手勢控制是另一種可能性,螢幕越大離人越會遠,傳統觸控或旋鈕都會受到影響。手勢控制相應可以在目視前方保證安全性的同時完成控制。相比語音控制的語義分析,手勢控制需要更精準的解決手勢識別。

BMW已經在7系、5系、3繫上都配備手勢控制,有四類預設手勢和一類自定義手勢,比如向前點是接聽電話,右劃是拒絕聽;順時針轉手指是開大音量,逆時針相反。而在i Vision Future 概念車上,還展示了更新一代的AirTouch手勢控制系統,通過感測器識別手部動作以及前後移動,可以像操作觸控式螢幕那樣操作全景顯示器。

因為螢幕太大且遠沒法直接觸屏,拜騰在語音控制之外也一直在推手勢控制,並全面配置在了M-Byte量產版上。隨著識別精度的提升和自己使用熟練度的提升,會有很多的玩法。

比如法蘭克福車展上公佈的隔空手勢選擇選單,下方有視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

更換封面

00:15 視訊尚未釋出,暫時無法播放

2.2 車內部重要互動模組的佈置位置與策略

未來智慧汽車大抵至少需要兩塊螢幕:一塊作為儀表,專門為駕駛員的駕駛服務。另一塊作為中控,控制車輛的各種資訊,並提供導航、娛樂等其他功能。

比如iNext由2塊功能區分明確的大屏構成,明顯擴大了中控螢幕的橫向尺寸,橫向延伸性很強。

EQC將兩塊螢幕造型上整合成一塊長屏,功能上還是經典的劃分,加上支援多指控制的縮放,在這個時代還是夠用的。

奧迪的解決方案更加細緻,三塊螢幕,除了提供駕駛資訊的儀表,中控上方提供導航娛樂等較複雜的功能,下方那塊可以直接調節空調、座椅等簡單而常用的控制,可以算是實體按鍵的升級版,省去了駕駛員一邊開車一邊在中控螢幕裡一通亂按卻找不到空調的尷尬。奧迪的全液晶儀表可以直接顯示三維導航地圖,對於駕駛員非常方便。

Tesla比較另類,直接省略了儀表螢幕,改為HUD抬頭顯示,將所有資訊集中在中控屏上。這對UI/UX設計師提出巨大的挑戰,好在Tesla的UI/UX做的都還不錯。

拜騰從釋出概念車那一天起,超大螢幕既是招牌,也引來很多討論及懷疑,很多人都懷疑這個大屏不能量產。現在量產版公佈,超級大屏坐實了會標配在M-Byte量產版本上。48英寸全面共享屏可以分為三個區域,左邊用作儀表、中間開啟導航、右邊供副駕娛樂,當然也可以隨意整合,或者在停車狀態下成為一整個寬屏電影院。

這個屏太大了,就像液晶電視需要遙控器,拜騰大屏的控制器有方向盤上的7英寸觸控式螢幕和左右按鍵,供駕駛員在行駛中使用,還有主副駕中間8英寸的觸控式螢幕,副駕也可以借之自由控制大屏。還有上文提到的手勢控制和語音控制。

因為螢幕太大,UI/UX的團隊還要考慮專用塗層抑制反光、螢幕亮度隨環境光線自動調節(也可自己調節)、還有視線會被方向盤遮擋的區域保持留白……屏是一定會有的,操作好不好用會直接影響它會不會成為一個擺設。比如,響應速度、識別精度、螢幕亮度、反光問題,這是決定性因素。

大屏作為概念車上一個標誌性元素,被人們記住,現在量產版車型得到保留,外媒也很震驚:

美國Jalopnik汽車評測部落格裡這篇文章很有趣,直言忘不掉這個大屏,以至於不錯的續航、吸引眼球的外觀等等優點都讓位於對這個大屏的念念不忘。

大屏給未來留出想象力的空間,美國《Wired連線》在提到拜騰的大屏時寫道的:

“這個時代,人們對汽車效能和車上時間的概念正在發生著悄然改變。電動化是趨勢,自動駕駛也是。大屏的設計為今後機器自主駕駛的未來做好準備:當自動駕駛完全接管了車子,那時候你不需要再一直盯著前路。”

3.其他精巧設計與想法

最後,聊聊那些沒歸到上文中去,但很有趣的精巧設計。

e-tron的這個螢幕相當有趣,攝像頭取代了左右外後視鏡,把影像直接投射在門板上這個小螢幕裡。而沒有變速箱的e-tron居然方向盤後面有換擋撥片——是用來切換不同的制動力回收程度。這些小設計是用來體現智慧化的,這是未來幾年重要的溢價點。

iNext用不同材質和顏色給乘員艙內飾功能性分割槽,這可能也會成為未來汽車內飾發展的一個方向——對自家房子用不同牆紙實現功能性分割槽。而對於對創新材質充滿熱忱的BMW,這次在iNext上展示了觸控後可以發光的布料材質。

拜騰M-byte不但前面有交叉亮線的智慧表情,尾部也有,而且也同樣可以變換顏色。這個設定雖不復雜,但給以後的互動提供了很多想象空間。

Model Y透露出來的官方訊息不多,但對比Model 3有個有趣的進化是全車放棄了鍍鉻材料的使用,從感應式車門到底部飾板,全部是磨砂材質。,Tesla在摒棄用鍍鉻來代表先進和豪華的時代,從全面拋棄這項並不環保的工藝開始。

關於未來

未來的豪華車究竟因為什麼而溢價呢?

顯然不是電動化,電動化只是驅動手段。任何一款車如果是因為電動車而賣得很貴,那恐怕是電池的原因。

未來,使用者會越來越關注速度。

這種速度不是車跑得更快。

我們必須承認車已經不再是交通工具了,它變成生活與工作的場景。你是否一邊開車一邊處理公務,你是否把車停在樓下修復心情而不願馬上回家……使用者更在乎場景的響應速度。

作為一個場景,車不只是解決A點到B點的問題。

它需要更大的互動介面,它需要更豐富的互動手段,它需要更智慧的反饋……我們把這種汽車稱為智慧化的汽車。

如果說量產時間稍早一些的賓士EQC和奧迪E-tron是保持了舊式風格的智慧車,那麼即將量產的拜騰、跟拜騰理念幾乎一致的下一代BMWi系列產品,以及特斯拉Model Y看起來更像面向未來而設計的智慧車。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中國產最廉價的MPV來了!顏值效能不輸GL8,良心價僅售5.5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