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在汽車消費的過程中,經銷商往往設計很多未來服務,利用消費者對4S店或經銷商的信任,提前收取未來服務的成本或利潤。

其種類有:

1、廠家質保是2年6萬公里,提前賣客戶一個延保,比如3年10萬公里,定價3999元。

2、提前預收第二年第三年的保險費用,按照合理折舊,保費折扣,然後把佣金折扣給客戶,讓客戶覺得自己是享受了折扣和返傭,其實是以提前支付保費為代價。

3、收取客戶續保定金,提前捆綁客戶後期保險。

4、收取客戶履約保證金,主要針對按揭客戶,約定某些條款情形不能違約等等。

5、要求客戶只能分期,不能全款等等。

以上種種情形的達成,銷售顧問都會給客戶算一筆清晰的賬單,讓客戶覺得我買了套餐是如何如何的划算,同時配以一些禮品贈送,使得交易容易達成。

消費者是算不清楚的,很多看似便宜的套餐,其實給自己埋下很多的提前不必要的消費。筆者就曾經買過延保,當時看似很划算,但是,筆者的那臺車使用還未超過2年就換掉了,新買的車無法使用延保。

消費者支提前支付的費用,銷售商提前就獲得了收益,所獲得的現金流才是銷售商的目的。況且還有消費者的某些行為的違約,經銷商經營穩定性(這年頭,4S店說垮就垮),導致主動或被動損失。

所以套餐看似便宜,其實是預支了雙方的信用。消費還得實實在在,只消費必要的,預期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不贊成提前消費。

23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測評新款本田ODYSSEY,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