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造車鬧得沸沸揚揚。曾揚言不會造車的華為,轉身就去造車了。
華為汽車
4月17日,首款華為聯合北汽的阿爾法S在上海釋出,其所使用的技術為華為快充技術,只需要十分鐘的充電,就能達到行進197公里,起價28萬,高配34萬。華為H1版起價38萬,高配42萬。
車輛搭配華為鴻蒙系統,最大亮點為自動駕駛技術,今後有望透過汽車的自動駕駛,達到人為駕駛的水平。
華為造車理念與大多廠家不同,國內大多品牌車都是以車為主體,計算機為輔。
而華為的車,主體上是一個大型的計算機系統,車輛只是個配件,強大的計算機系統匹配了高精準的地圖、紅綠燈資訊、路況等,汽車只是在強大計算機下的一個配件。
華為為何造車?
從2019年5月開始,美國將華為列入了實體清單,華為的晶片、作業系統受到美方的重重打壓,由於華為無法使用GMS,華為在歐洲的銷量成斷崖式下跌。
然而美國的騷操作可能遠遠不僅於此,華為需做好萬全的策備迎戰美國的重重打壓。這次的造車就是一個新的方向,華為預計在智慧汽車行業,未來十年達到500億美元增收。
此話一出,遭網友炮轟,網友表示華為旗下擁有5G、麒麟、鴻蒙,你們有什麼核心技術?不怕華為被別人制裁,就怕有些人連被制裁的資格都沒有。
特斯拉作為一家全球排名第五的美國電動車能源公司,其實力不容小覷,但華為此次行動確實算是給特斯拉上了一課。
華為汽車對能源汽車的影響
其實這個影響不大,華為與車企共同研發的汽車,只能說是我國汽車的未來發展方向,其產量還是少數,也不會改變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現狀,至少近幾年不會。
但是,傳統能源車退出歷史的舞臺也是必然的,因為它無法解決廢氣問題,然而現在的環境問題越發嚴重,國家越來越重視環保,能源汽車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汽車行業,其實這些年發展趨勢也並非理想。華為這次的行動,似乎展示了未來汽車發展的新方向。隨著未來交通系統和道路系統的大變革,汽車行業必然迎來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