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吉利汽車公佈“科技吉利4.0”首款CMA寬體中高階轎車“英文名”正式定為“PREFACE”。
暫且不論其它,看到“寬體”二字,汽車生活就覺得,現在的吉利似乎和尺寸槓上了。
以吉利首款“大大大空間SUV”豪越舉例,從豪越發布預告圖到亮相再到上市,吉利都不遺餘力地在一個“大”字上做文章,當然,吉利也沒有讓人失望,豪越不僅擁有媲美HIGHLANDER的大空間,10.36萬-13.96萬元的售價區間更是驚爆整個汽車市場。
現在,在豪越熱度還未消散的時候,吉利就又繼續趁熱打鐵地推出吉利PREFACE,中緣由耐人尋味。
其實,如果細究的話,吉利這一做法也不難理解,因為在國內汽車市場,在國內消費者的眼裡,大空間從來都是永不過時的需求和痛點。
“大空間”從不過時
國內消費者一向對大空間有著特殊偏好,越級空間和加長軸距也被眾多品牌當成爭奪市場份額的殺手鐗,但如果真要溯源汽車圈“加大加長”風潮,還得先來一次戰術後仰。
作為“加長軸距”遊戲的鼻祖級選手,奧迪旗下引入中中國產的車型在軸距上都有所增加,不論是A6L、A4L,還是Q5L、Q2L,尾部加“L”似乎已成為奧迪在中國市場的標誌性舉動,當然,這也直接促成了奧迪在華銷量的直線飆升。
眼看他樓高起之後,賓士、BMW也相繼發力,推出了特供中國市場的加長軸距版車型。
所以,一句“加長之後的後排空間太舒服了”就足以說明問題,中國消費者才不會去管什麼操控效能云云,其中當然也包括了你我,空間大就完事兒了,當然,MPV這個扶不起的阿斗暫且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
豪華品牌尚且如此,中國品牌又怎甘落於人後?
這一方面,中國品牌在大空間的玩法上更是多樣,當然也更加務實,如越級空間、越級軸距都是眾多中國品牌在汽車市場“博出位”的做法,吉利自然也不例外。
但和其它品牌不同的是,現在吉利的格局顯然更高更廣,不論是吉利豪越,還是吉利PREFACE,“尺寸營銷”其實是吉利進入造車全面架構造車時代之後的一個顯性因素。
CMA架構加持,吉利進入“尺寸營銷”時代
6月8日,吉利宣佈進入“科技吉利4.0全面架構造車時代”,這是中國汽車企業首度宣稱進入代表智慧製造的4.0時代,其中,CMA架構所起的作用不言自明。
在此之前,汽車生活已就CMA架構的優勢作出了詳細的介紹,即觀感與功能型造型可能性的極大延展;電子電氣架構的先進性策略:傳輸速度快了20倍,熱效率提升至40%以上,系統原生相容KERS動能回收系統、HEV、PHEV、EV等新能源動力佈局;車輛安全性的創造性提升。
現在,吉利豪越和吉利PREFACE的出現,也充分印證了CMA架構在汽車設計和功能上的延展性和可能性,正是因為有了CMA架構的加持,吉利才能在尺寸上大做文章,並抓住“寬體”這車市場的新風口。
據了解,得益於CMA模組化架構帶來的靈活“頻寬”的延展性,PREFACE一舉成為真正的寬體轎車,其實際車身寬度和輪距寬度甚至已超過了市場中大部分主流豪華中型車的水準。
外觀上,PREFACE還高度還原了2019年上海車展亮相的同名概念車設計,還原度達95%。從曝光圖來看,寬闊大氣的車身比例、溜背造型、橫向貫穿尾部的鍍鉻裝飾,都讓PREFACE呈現出了明顯的“寬體轎跑”風格。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PREFACE的優勢也沒有侷限於大空間上,在基於“科技吉利4.0”全新一代家族式設計語言的同時,吉利PREFACE還具備了基於CMA世界級模組化架構孕育體系的“電子電氣化架構”,即“神經網路”,所帶來的“安全、運動、智慧、形體”四大基因傳承。
從這一點上看,CMA架構不僅提升了吉利的造車能力和水平,模組化造車平臺也能最大程度地壓縮吉利的造車成本,這也是吉利能夠推出實力和價效比兼具的爆款車型的原因所在。
當然,吉利為何接連死磕大空間這一需求,並進入“尺寸營銷”時代,離不開吉利長期深耕國內市場。吉利曾多次公開表示過同一個觀點:只有中中國人最懂中中國人。而作為最懂中中國人的車企,吉利會大打“尺寸營銷”也就不再讓人意外。
現在,PREFACE的推出,也將代表吉利汽車正式拉開“科技吉利4.0全面架構體系造車時代”的序幕,並推動吉利汽車由“精品車3.0時代”再次戰略升級,向“高階、高價值、高效能”全球車時代躍升突破。
同時,作為吉利品牌CMA架構打造的首款轎車,PREFACE也將成為CMA架構造車體系最好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