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車企如何在電動化轉型中迎擊特斯拉?隨著特斯拉佔據豪華電動車銷量榜首,這一問題的答案備受關注。
2020年,被BMW視為在中國的“新能源之年”。7月14日,BMW iX3正式亮相,這一BMW首款中中國產純電動車型的釋出,宣告著其正式加入豪華純電動車的戰場。
BMW意欲通過多款產品形成攻勢。“在BMW純電動
iX3之後,BMW還會推出更多新能源車,3系、5系、7系等都會有純電動車型,這是我們的努力方向。”在近期的BMW年中溝通會上,BMW集團大中華區Quattroporte兼執行長高樂表示。
BMW集團大中華區Quattroporte兼執行長 高樂
按照規劃,到今年年底BMW在華新能源車型將達6款;到2023年會有25款電動車型,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型。
除電動化外,數字化也是BMW下半年在華的工作重點。在高樂看來,“傳統企業和科技企業相向而行,最終會在智慧網聯電動車這個同一戰場作戰。”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BMWiX3與X3使用的是同一條總裝線,依舊未建立純電動車專屬平臺。高樂解讀稱,使用同一條生產線,能夠適應不同市場的需求,按客戶需求生產搭載不同驅動技術的車型,提供客戶“選擇的權力”。
子品牌BMW i將迎來“很大的發展”
傳統豪華車企普遍都在通過電動化轉型入場,但光靠品牌背書並未直接延續產品在燃油車市場一貫的優勢,高樂認為,“知名度加上合理的定價,需要下大功夫”。
在電動化產品的推出上,BMW可以說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雖然當前不乏對BBA在電動化方面相對保守的批評,但BMW其實早在2011年就已推出BMW i品牌。2013年,BMW首款純電動車型BMW i3釋出,革命性地採用了不同於其他BMW車型的獨立平臺和大量碳纖維複合材料,推出時間僅位元斯拉釋出Model S晚一年。
彼時被認為是電動車領導者的BMW,卻放緩了電動化的步伐。i3之後,BMW i品牌再未釋出新的純電動車。目前,BMW在華銷量表現較為突出的新能源車主要以iPerformance子品牌旗下插混5系和插混X1為主。
隨著賓士、奧迪接連推出純電動新品,BMW開始提速追趕。7月14日全球首發的BMW純電動iX3,是BMW首款搭載最新第五代BMW eDrive電力驅動技術的車型。據悉,該車在瀋陽生產、供應中國市場並將面向全球出口,將於下半年上市銷售。
高樂透露,“BMW i這個子品牌即將迎來一次很大的發展,BMW iX3、iNEXT、i4等都將在BMW i品牌下推出,形成該品牌旗下豐富的車型。”
不過,在豪華燃油車市場遙遙領先的賓士、奧迪,已投放的純電動產品並未取得預期的市場效果。資料顯示,去年11月上市的賓士中中國產純電SUV賓士EQC,今年上半年在華累計銷量僅為514輛;後腳上市的奧迪首款純電動車型奧迪e-tron,也同樣銷量不佳。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Model 3在華的6月銷量為1.5萬輛;上半年累計銷量達4.58萬輛,位居新能源單款車型銷量首位。
面對傳統豪華車企的出師不利,高樂認為,知名度和定價都會是原因,“電動車首先定價要合理。需要按照級別去定價,純電車型價格可以偏高,但不能越過這個級別;其次,市場推廣方面也需要跟上。”
其透露,“對於iX3來說,我們會先去看級別、看細分市場。瞄準本來就想買X3這個級別車型的客戶群體去定價。”目前,BMWX3官方售價為38.98-47.98萬元。
“BMW需要強大的對手”
“我們都需要有強大的競爭對手,就像打球一樣,對手強大才真正能夠進步。”談及特斯拉,高樂將其與賓士類比,稱特斯拉為“值得尊重的對手”。
傳統車企在硬體方面積累深厚,特斯拉則在軟體上更具優勢。高樂表示,“我們要向科技企業方向發展,而這些科技公司現在開始向傳統企業學習。整個行業中,大家都是非常認真地在做電動車,也認識到軟體的重要性以及汽車升級的必要性。”
據介紹,BMW電力驅動系統已經發展到第五代,“由於先發優勢在技術上比其他傳統車企要成熟”,並還將不斷招募科技人才,學習提升汽車軟體,生產智慧互聯汽車。
除硬體能力之外,對安全的注重和謹慎,是BMW相對於特斯拉這類科技型企業的一大差異點所在。
有資料來源顯示,2020年以來,購車人群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從去年的75%降低至50%。且論壇中關於電動車自燃和爆炸的新聞增長了14倍。除了難以避免的電動車自燃問題,特斯拉Model 3自交付以來,減配、降價等事件也幾次引發風波。
在高樂看來,隨著Model 3的推出,特斯拉開始進入主流市場,就得遵守主流市場的標準和要求,有炫酷產品的前提是紮實可靠的硬體品質,以及優質的配套服務。
相比於特斯拉這類高科技公司習慣的激進路線,高樂表示,BMW這類傳統企業則更加註重安全性、更加謹慎,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電池密度方面,特意設計得比較低。即使犧牲續航里程,也要避免電池組過高的危險性;二是成本較高。整個電池組和其組合方式,包括電芯技術以及電池組的設計,都是在瀋陽工廠自主研發。
當前,特斯拉電芯工程設計上更具備優勢,能夠實現更長的續航里程。但在高樂看來,700公里的續航與1000公里的續航並沒有太大區別。
“500-700公里的續航里程便已足夠,1000公里的續航超過了消費者的需求。”其表示,其他車企與特斯拉的差距會越來越小,特斯拉在這方面的優勢會慢慢淡化。
將中國作為驅動中心
儘管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份額上半年萎縮至3%,但高樂對這一市場的未來發展依舊保持樂觀。“行業的萎縮並不完全是因為客戶需求降低,而是因為行業洗牌。市場要想增長,必須保證產品品質。”
隨著新能源車型更加豐富,免除購置稅和當地補貼這類短期激勵性措施與限牌、雙積分等政策,再加上充電設施的完善,高樂認為,“目前我們已萬事俱備——高品質的產品、長續航里程、充電設施以及政府政策助力。”
在中國市場,BMW正從疫情中強勢復甦。去年首次奪得中國豪華車市場年銷冠軍的BMW,在今年上半年保持了亞軍的位置,其中BMW新能源車也實現增長。官方披露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BMW(含MINI)在華交付32.91輛。其中,BMW新能源車在華同比增長49%。
“今年以來,總有人問我,BMW是不是要重新規劃在中國的業務,是不是準備將一部分供應鏈撤出中國?我說恰恰相反。”高樂表示,“(疫情後)中國的重要性相對其他國家會進一步提高,市場比重也會進一步增加。”
在此判斷基礎上,BMW將不斷擴大在中國的生產和配套能力,“堅定信心追加投資”。據悉,除鐵西新工廠開工建設外,華晨BMW研發中心二期擴建專案於4月正式動工,華晨BMW動力電池中心二期也將於下半年開業。此外,BMW與國網電動汽車公司於6月簽署合作協議,到年底BMW在華的公共充電網路將擴充套件至27萬根充電樁。
“我們想做的就是把中國作為一個驅動中心,去推動BMW在全球必要的技術升級。”高樂表示,“這個任務確實很挑戰,但是我們充滿信心。”
據悉,BMW在中國設立了除德國外最大的研發網路,配備了1,100名工程師,在華的三大研發中心中,位於北京的研發中心的主要方向是整車測試和本土化,上海研發中心負責數字化和互聯開發,瀋陽則主攻電池技術和工業化。
不過,對於下半年的車市發展,高樂表示,“我持謹慎樂觀態度。”其認為,海外市場的疲軟會傳導到中國市場,但憑藉中國經濟的韌性,預計下半年依然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