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許偉
1:國外的網約車步履蹣跚,國內的滴滴出行同樣激盪。2:網約車的燒錢模式依舊存在隱憂。3:無論是美國的Uber、Lyft,還是中國的滴滴,都在面臨行業發展的瓶頸期。
近日, Uber進行了第三輪裁員行動。據悉,本次裁員主要針對ATG自動駕駛和Uber Eats團隊。雖然,連續三次裁員為Uber挽回了一點股價,但全球擴張、盲目燒錢、倉促上市的後遺症並沒有得到遏制。
與此同時,在大洋彼端的同行日子也並不好過,截至2018年,虧損約390億元的滴滴,也依靠裁員、融資才獲得喘息的機會。
被鉅虧模式折磨得焦頭爛額的網約車,的確到了關乎未來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
Uber和Lyft的美式陣痛據統計,截至2019年6月30日,Uber擁有26799名員工。三輪裁減後,Uber員工人數減少了1185人,約佔近期總人數(22263)的5%。
也就意味著第三季度,除公開數字外,已有近4536名Uber員工離開了公司。因此,悲觀的情緒一直在公司蔓延,影響到包括績效營銷部門、招聘、先進技術部門和安全部門,以及部分全球打車服務和平臺部門。
Uber裁員訊息一出,市場反應比較積極,Uber股價應聲上漲3.29%,市值約為529億美元。自5月IPO之後,Uber的股價累計跌幅超過30%,市值也從760億美元大幅縮水。這次觸底反彈,或許Uber是對此前全球擴張、盲目燒錢、倉促上市、高管離職的一次剎車。
第二季度財報顯示,Uber單季虧損達到了創紀錄的52億美元,幾乎是去年全年虧損的2倍。這也倒逼Uber下了痛定思痛、壯士斷腕的決心,並首先對最精銳部門開始動刀。
在美國Uber還有一個“難兄難弟”Lyft。據悉,Lyft自2012年誕生至今無一年盈利,在新一季度財報中虧損6.442億美元。Lyft的市值在116億美元左右的水平徘徊,比上一次150億估值縮水近1/3。
屋漏偏逢連雨夜,Uber和Lyft還要應對洛杉磯國際機場LAX的拉黑事件。後者宣佈,機場將全面禁止網約車進入航站樓接送乘客。
雖然,Uber和Lyft都面對股價跳水的不利局面,但是,MKM Partners的分析師羅希特·庫爾卡尼卻依舊對兩家公司評級為中性。他認為,Uber運營網路遍及全球,在63個國家的750個城市推出網約車服務,以及500多個城市推出送餐服務。
受益於強大的、長期的推動力,優步的市場領導地位和規模優勢,可能會讓它在全球移動服務市場資訊不對稱的背景下實現長期經濟價值。
Lyft在新一季度財報中虧損6.442億美元
Lyft是領先的消費者多場景交通預約平臺,在全美經營著一個大規模的網約車市場,並建立了一個重要的替代交通選項,甚至包括單車和摩托車。Lyft面臨著眾多機遇,包括在全美的市場佔有率、新雙頭壟斷市場導致的理性競爭行為以及Lyft的產品創新曆程。
中國網約車的現實困境國外的網約車步履蹣跚,國內的滴滴出行同樣激盪。國慶期間,就有訊息稱滴滴出行的一些現有股東打算在二級市場出售持股,售價遠低於滴滴最近 570 億美元估值的價格。
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今年7月公佈的一則公告顯示,滴滴出行 13.75 萬股股份被轉讓,但並未批露出售的價格和轉讓股份所佔的比重,而是稱市場對滴滴出行給予估值550億美元,主要邏輯源於滴滴未來在智慧交通等方案的佈局。
股權轉讓出售價則按照 475.44 億美元的估值來交易。據PE人士分析,按照475.44億美元估值交易很可能是出讓方為與買方達成合作而讓利之舉。由此可見,基金公司想退出的意願強烈。
截止2018年,滴滴虧損約390億元
其實,對比Uber,滴滴早在今年年初就宣佈裁員15%,超過2000的員工。精兵簡政的策略並不新鮮,但是滴滴在中國遇到的麻煩可不比Uber輕鬆。
新玩家入場,讓這場出行大戰愈演愈烈。其中,有美團、高德的聚合平臺,有T3出行、旗妙出行等、整車廠平臺,還有傳統計程車、公交網約車等。如果滴滴無法在運營、使用者體驗、安全等方面拿出殺手鐗,很可能步履維艱。
去年靠著洪流聯盟,滴滴籠絡了數十家汽車廠商,幫他們推廣超過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但是,當汽車行業進入寒冬,去庫存去產能就成了整車廠投身網約車的動力。後者仗著車輛可以定製,還能提供標準化服務,並且對司機和車輛有更好的管控等優勢,開始涉足網約車市場。
鑑於無人駕駛與智慧城市的前景,考慮到國家戰略安全等政策監管因素,整車廠組成的國家隊的確有跟外資背景的滴滴分庭抗禮的資本。但是在技術、經驗和流量方面還有很多障礙有待突破。
除了國家隊,滴滴還在面臨聚合模式的挑戰,雖然聚合模式還存在著安全責任、使用者體驗等問題,但它的確為解決流量痛點提供了思路。
因此,滴滴也從今年5月起在成都上線聚合平臺,接入“秒走打車”等。在廣州接入“如祺出行”,在武漢接入“東風出行”。不過,更多的網約車平臺出於對滴滴流量傾斜的擔心而放棄合作。
在滴滴下架順風車業務後,給了競爭對手機會,比如嘀嗒出行。通過順風車和巡遊計程車業務,嘀嗒順風車積累起了可觀的車主和使用者群。截至9月1日,嘀嗒出行的使用者規模突破1.3億,車主數量超1500萬。
不得不說,順風車事件倒逼滴滴進行安全整改與產品優化,與此同時,網約車市場變化超過預期。由於在上海被開出100張罰單,罰款逾千萬,滴滴至今沒有拿到上海的網約車牌照。此外,在蘇州、宜昌等地,滴滴依舊沒有牌照。顯然,地方政府還是希望扶持自己的網約車平臺。這導致了滴滴的業務開展阻力重重。
鉅虧之下,全球網約車模式難以為繼截至2018年,滴滴合計虧損約390億元,單單2018年就虧損109億元。今年年初,滴滴依靠裁員勉強過冬,直到今年7月才拿到了豐田的6億美元融資得以喘息。
但是,網約車的燒錢模式依舊存在隱憂。比如整體盈利前景不明晰,重資產運營難以持續,地方保護主義加劇,運力短板突出,合規牌照套利居多等。
對此,貝恩諮詢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網約車市場的投資規模銳減約90%,導致中國出行行業整體投資縮水48%。基於此,其調減了對中國出行市場交易總額的預期。
顯然,無論是美國的Uber、Lyft,還是中國的滴滴,都在面臨行業發展的瓶頸期。一方面有政策監管的壓力,一方面有縮減虧損的壓力,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裁員重組結構。
從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考慮,在經歷了大幅補貼、瘋狂擴張、安全隱患之後,目前的網約車的合規成本在上升,而利潤空間被壓縮,發展增速放緩。
對此,貝恩公司開出的藥方包括網約車細分市場,加強安全運營以重獲公眾信任,區域聚焦擴大規模加強滲透,相鄰擴張建立全平臺模式,持續創新自動駕駛與車聯網等。對於被鉅虧模式折磨得焦頭爛額的Uber和滴滴來說,的確到了關乎未來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
-
1 #
-
2 #
盼網約車早日迴歸到正路上!
-
3 #
如果滴滴在人力成本如此之低的大陸都賠錢,很好奇開拓人力成本比大陸要高很多的海外市場後,怎麼盈利。
-
4 #
虧錢還有這麼多公司要進入網約車,是不是都飛蛾撲火啊
打倒滴滴重我做起,我愛國也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