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吉利汽車共計銷售113832輛,環比8月份增長約12%。除了四款銷量破萬的車型外,星越的銷量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7月份以來,星越的月銷量已經基本穩定在3000輛之上,並且穩中有升。考慮到吉利的品牌、星越較高的定價,以及終端鮮有優惠,星越穩定3000臺以上的月銷量算得上是非常出色了。
但是,我心裡始終有一個困惑——為什麼有人願意花20萬元買一臺吉利(星越的主力車型是350T駕星版,落地價超過20萬元;如果車主上大滬牌,總預算就達到了30萬元),而不是去買TiguanL、CR-V甚至是奧迪Q3?
必須承認,這次調研讓我們大吃一驚。
學歷最高的車主:留美博士
星越定位於轎跑SUV,較多的分析認為,這種運動風格會更加吸引年輕人,星越的使用者年輕層次應該偏小。但我們的調研結果和業界的預估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在我們調研的車主中,30歲-40歲的車主佔到了主導,比例高達60%;其次是20-30歲的車主,佔比達到了30%。年齡最大的三位車主分別為56歲、48歲和47歲。男女比例倒是出奇的一致:只有一位女性車主。
我們採訪的第一位車主仲馳住在上海普陀區中環內一個較新的小區,房價大約8萬元/平。仲馳年齡是75後,在一家IT外企做管理層,家庭年收入70萬。他留著現在年輕人中最流行的髮型:兩側剃光,頭頂的頭髮往後梳,扎著小辮子。
他的上一臺車是某合資品牌的B級轎車,換車時他的需求非常明確:就要一臺轎跑SUV。他看過賓士GLC Coupe COUPE,覺得價效比太低,最後仲馳買的是星越暗夜騎士限量版。採訪時我們問他,開吉利車去公司會不會覺得面子上過不去。
仲馳反問道:你覺得我還需要靠車來證明自己嗎?不過他補充說,買車之前的確擔心吉利車的品質不夠好,他有一個親戚開EMGRAND EC7,專門打聽了一下,親戚回答說開了好幾年沒什麼毛病,這讓他徹底打消了顧慮。
星越車主的第二大特徵是高學歷。在調查的星越車主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高達80%,其中不乏MBA、海歸博士、海歸碩士這樣的高知人群。
我們採訪的第二位車主,碰巧就是留美博士Mark,而且是夫妻“雙留美博士”。Mark之前在美國開Passat,國內有過一臺老款的Passat,由於之前的體驗不錯,他回國後準備升級換購福斯同集團的奧迪A4L。
但是奧迪的銷售顧問“實力”坑了A4L一把——銷售顧問粗心大意填錯了資訊,致使他遲遲無法提到預定的車輛,Mark一怒之下選擇了退訂。至於選擇星越,也有一定的偶然,後面我們再詳細解釋。
星越車主的第三個特點,是普遍收入較高,其中企業中高層、私企老闆/中高層佔到了車主群體的70%,其餘30%人群中也不乏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等。受訪的星越車主綜合年收入普遍在20萬元以上,年收入超過50萬車主佔到了車主群體的20%。一位車主住在陸家嘴,我們就不透露具體是哪個小區了。在鏈家上,他住的小區單價超過20萬/平方米。
一位老吉利車升級換購星越的車主告訴我們,和之前的吉利車主相比,他感覺星越車主“買東西比較捨得”。如果車主群裡有一個人改裝了大卡鉗,很多人都會去改,“有改AP的,也有改中國產6活塞的——就算中國產的全部下來也要8000多塊了。”還有很多車主貼車衣,“當時美容店老闆覺得吉利車不會有人去貼的,1萬3千塊,結果好幾臺過去,老闆都笑不動了。”
還有一個數字值得關注,超過90%的星越車主都是換購或者同時擁有多輛私家車。最獨特的一個車主,上一臺車是二階改裝(硬體+軟體)的凱迪拉克。
基於以上的資訊,我們可以得到星越車主的大致畫像:
他們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年齡30-40歲的男性為主。
他們基本擁有一份相當體面的工作和收入,對於生活品質有一定的追求。
他們大多擁有或曾經擁有一臺及上的車輛,讓他們對車和自己的需求有著更為直觀的了解。
最打動車主的是CMA架構
當Mark開始物色新車型時,正好是星越上市前的集中宣傳期。通過各個渠道了解星越之後,Mark決定去看一下這款基於吉利CMA架構研發的新車。
“星越的顏值我和夫人都是非常滿意的,其次麼這個車是基於CMA打造的,和富豪基因相同,它的2.0T發動機和富豪是同款吧,還有8擋自動變速箱,這幾點非常吸引我。我夫人對效能倒沒什麼太大興趣,不過她一坐進星越就覺得星越的座椅特別舒服,另外很多細節的設計、用料也特別不錯,我們兩個人一拍即合,就選擇了星越,買的是暗夜騎士限量版。”Mark說。
供職於上海某事業單位的張曉在添購星越之前,家裡其實已經有一臺2.0T的福特Kuga,還有一臺1.5T的本田AVANCIER,購買星越是因為“老頭子”(父親)覺得1.5T的AVANCIER,有點小馬拉大車,想換一輛動力強的新車。
源於富豪的2.0T發動機、愛信的8AT以及6.8秒的零百加速時間,是打動他和他父親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所有受訪車主都知道吉利和富豪聯合開發的CMA架構,吉利CMA的背書、富豪發動機是他們選擇星越的重要原因。
關於星越的用車體驗,車主們都表示星越的動力完全滿足他們的期待,同時CMA先進的電氣化架構所帶來的諸多配置也成為星越帶給他們的“驚喜”。
超過半數的星越車主都提到了L2級自動駕駛系統,他們都覺得這套系統在高速和城市環路上,極大減輕了駕駛疲勞。同時相比於其他品牌的駕駛輔助系統,星越在前方有車突然併線時,並不會出現突然急剎的情況,整體表現很接近駕駛員自己操作。
當然,星越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40%的星越車主對於目前的這套車機系統頗有微詞。他們表示,在使用過程中,星越的車機系統還不夠流暢,特別是藍芽音訊的連線,容易出現卡頓,播放音樂會出現卡頓、或者歌曲突然跳掉的情況。他們希望吉利能在後續系統的升級當中,好好優化一下車機系統。
仲馳本身是做IT的,他對星越的車機總體評價是85分,扣分項是開機速度偏慢,其次是沒有內建百度地圖。仲馳說百度地圖的資料優於高德,在擁堵時能夠規劃出更合理的線路。
採訪後的一些思考
當下的中國汽車市場,品牌對於消費者的影響依舊很大,我們日常在回答一些消費者購車的問題時,仍然會聽到“省油可靠我也不要日系車”、“合資品牌有面子”等等與品牌相關話語。
但車不可能開一輩子,車主勢必需要升級換購。如果說購買第一輛車時還存在著盲目,那麼在升級換購時,他們將會對自己的訴求有更加清楚的了解,他們優先考慮的將會是什麼產品能夠滿足自己的訴求,而不是什麼品牌的產品好像更好。
同時,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讓產品和消費者的關係發生了改變。過去市場較小、可選擇的產品不多,對於消費者而言是,有什麼產品買什麼產品。隨著市場的擴大,這種關係轉變為了,消費者要什麼產品,商家就會去生產什麼產品。
星越能夠以較高的定價穩定獲得超過3000輛的月銷量,證明了隨著市場和消費者的成熟,品牌對於消費者購車的影響將會逐步削弱,產品力才是車企、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說市場和消費者的變化是外部因素,那麼星越能夠在合資品牌SUV集中的價格區間獲得超過3000臺的月銷量,內因是吉利體系建設的力量。
打造出星越的吉利CMA模組化架構,在技術上並不比福斯的MQB、豐田的TNGA差,在電氣化結構、安全設計上甚至由於這些成名依舊的平臺架構,這無疑讓基於吉利CMA打造的車型有了一個好底子。
其次作為中國本土品牌,吉利比海外品牌更加了解中國消費者的訴求。在2019年初,吉利還發布了使用者滿意度評價標準“GCPA-101”,該標準通過對於現有使用者滿意度的分析,進一步完善後續車型的開發、設計和改善,這將吉利的讓產品儘可能地使用中國消費者喜歡的設計,這也讓吉利在和合資品牌的競爭中,擁有了更大的優勢。
客觀來看,我們採訪的這些星越車主只是中國龐大汽車消費群體中的極小一部分,但他們確實代表了一部分開始轉變理念的主流消費者,未來這樣的消費者勢必會越來越多。中國品牌如果能夠堅持打造像吉利星越這樣硬實力夠強的產品,品牌向上之路必然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