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何總這段話火了,我們根據上牌資料還有整個的走向來探討一下這個事情的實際情況。從上牌資料來看,新能源乘用車9月終端銷售5.96萬輛,同比下降17%,1-9月新能源乘用車終端銷量完成了70.78萬輛,這是總的終端資料。
“中美在2019年前9個月電動汽車的拆分資料,很沉重,將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電動汽車資料拆出來,再將賣給的士、出行等的大客戶資料拆出來,最後將實際銷售價格12萬以下主要給出行金融解決方案的拆出來,剩下的賣給真實消費者資料大概只有十幾萬輛(實際上同比2018年還增長了200%以上,去年有品質的基數更低),和Tesla在美國前三季度銷量就14萬左右相差無幾。我們經常說要做大做強,但是就和淨重和毛重一樣,抱著借來的鐵球稱體重衝排名,越到後面會越多問題。”
何總微博
1)初步拆解方法
因為這裡每個企業通過資料可以做分析,我們根據使用性質可以做一些拆分
營運使用 19.7萬臺,佔比27.86%公務用車(單位用車)13.89萬臺,zhanbi19.6%個人使用(非營業)37.16萬臺,佔比52.5%這個資料基本和邱總在8月份分析的純電動營運資料是能夠對起來的,前8月營運類的純電動汽車17.4萬,是佔絕對的主力的。
其中比亞迪、北汽和吉利三家的純電動營運車有11.2萬臺,佔了64%。
2)個人消費的37.16萬臺的拆分
這部分離真實消費者的十幾萬,大概有一倍的差距,因為沒有細節的資料拆分,不過根據邱總的報告針對北汽是可以進行初步的分析。前8個月,非營運車輛3.32萬臺(佔54%),營運類2.86萬臺(佔46%),由於非營運的分佈地過於集中,如下所示:這裡有挺大一部分的公務用車集中於北京和青島(這個地方的車輛過於集中了)
如果我們把A00級別去掉,結合之前產量的分析來看,目前SUV和轎車中比較有效的量,確實在整體裡面佔30%左右(一般很少車企把純電動SUV拿去),我估計整個量,消費者真金白銀自己掏錢買車的,估摸在20-25萬臺左右
9月份的產量資料
8月份的產量分解
我個人覺得,目前新能源汽車,不管是插電式混合動力還是純電動混合動力,在中國都面臨著個人消費市場沒有像總量增長那樣逐步成熟和穩固。之前起火事故還有一些負面新聞,都影響著電動汽車在城市裡面的推廣普及,雖然從2017年開始乘用車領域快速增長,這裡的真正有效支撐市場的力也在慢慢衰減。今年從7月份開始增長乏力,其實是真實的一面體現。
小結:我覺得C端市場,是需要很多車企和管理層一起努力的長效機制,3年打不贏,我們加個5年從8年來看其實更合理一些,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用長週期的眼光來看待我們手裡面的事情。成本不是一下子降下來的,消費者的接受度和質疑,也不是一下子能搞定的事情。這需要很多的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