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5月,從乘聯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4月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量為160.8萬輛,同比增長12.4%;1-4月狹義乘用車零售累計670.2萬輛,同比增長50.7%。
再從4月前十廠商銷量排行來看,七成車企迎來上漲。而出現下滑的三家車企分別是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吉利汽車。
其中,上汽大眾出現下滑似乎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而一汽-大眾下滑則有些讓人意外,只不過雖然銷量同比下滑1.7%,但依舊領跑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遠高於排名第二的上汽通用。
廠商銷量排名發生變化
上汽大眾地位不保
去年,上汽大眾雖然跌跌不休,但排名依舊在一汽-大眾之後,居於第二位,然而,今年3月開始,上汽大眾便被上汽通用超越,位居第三。
4月依舊如此,上汽通用以11.6萬輛超過上汽大眾的10.5萬輛,其中上汽通用同比增長13.6%,而上汽大眾同比下滑18.7%。而從1-4月累計銷量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已逐漸拉大。
事實上,上汽大眾去年全年可謂是跌出了頭,連續12個月出現銷量下滑。今年以來,前三個月雖然分別迎來不同程度的銷量上漲,但更多是基於去年疫情影響導致基數較低,沒有太多參考價值,因此,還無法證明上汽大眾已走出泥潭。
4月呈現出雙位數的下滑趨勢便讓上汽大眾“原形畢露”,前三個月的增長顯然只是假象。
“碰撞門”之後
便一發不可收拾
上汽大眾的失速要追溯到2019年,那一年上汽大眾帕薩特在中保研的考場成績墊底,從此銷量下滑便一發不可收拾。
![](http://timg.juduo.cc/2021/05/2c0678adc41943a2aab97447054a1e14.jpg)
但其實,中保研成績墊底只是導火線,上汽大眾銷量持續下滑應歸結於自身。原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鳴鏑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上汽大眾旗下的大眾品牌和斯柯達品牌今年在做產品結構調整,預計會比整體市場下降幅度要大。
然而事實也確實如此,2020年上汽大眾全年銷量150.5萬輛,同比下滑達24.79%,遠高於去年國內整體汽車市場下滑幅度。
而後又有媒體向上汽大眾求證,得到的結果是,今年一季度,上汽大眾的產能受到晶片短缺的影響,部分車型出現階段性停產。現階段,上汽大眾方面將根據市場需求最佳化排產計劃,“優先保證市場需求量較大的產品的產能”。
事實上,去年三四季度,包括一汽大眾在內的大眾汽車在華合資企業也經歷了由晶片短缺引發的產能緊張問題。當時,上汽大眾與一汽-大眾均表示,部分新車的生產確受到了晶片供應短缺的影響,但實際情況並不像傳言中所說的“全面停產”。
俞經民到來,加之新車上市
上汽大眾能否止跌回暖?
今年4月初,俞經民正式調任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原上汽大眾銷售公司總經理賈鳴鏑調任上汽大眾奧迪營銷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
![](http://timg.juduo.cc/2021/05/da64e1b25cc444708f9060edf07edf00.jpg)
在外界看來,這次上汽的高層人事變動,將為上汽集團面對未來高階化智慧電動市場的全面佈局,打下堅實的基礎。
俞經民擅於玩營銷,尤其是“年輕化”。曾主推的名爵,讓其年輕化的品牌口碑深入人心,贏得無數年輕消費者的共鳴。他的到來,對於上汽大眾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
畢竟從自身來看,上汽大眾的銷量從去年以來連續數月“失速”,這裡有晶片的因素,但更重要的還是產品和營銷服務上存在的短板。而俞經民的到來,正好可以彌補營銷這一塊短板。
產品方面,在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汽大眾ID.6 X開啟預售,全新途昂家族正式上市,此外,上汽大眾還透露,今年還有多款主力車型將迎來改款。
![](http://timg.juduo.cc/2021/05/59c176bfa78d48039fed5779dc6f98b6.jpg)
隨著產品迭代換新,以及營銷服務上下功夫,上汽大眾也將有望真正止跌回暖。
馬曰:
近年來,國內車市遭遇寒冬,緊接著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這場寒冬延續,一時間,不少邊緣化的車企舉步維艱,甚至被淘汰。就連抗寒能力較強的合資品牌,諸如上汽大眾也因此遭受影響。
當然,除了外部因素,上汽大眾銷量持續下滑更多是因為自身原因,隨著對症下藥,上汽大眾或將真正止跌回暖,只不過仍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