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並且點進這篇文章的時候就應該猜到又是特斯拉出事了,在5月7日,有網友爆料廣東韶關一輛特斯拉Model 3追尾一輛貨車,從影片中可以明顯感覺到這臺特斯拉Model 3處於超速狀態,後有訊息稱這臺特斯拉在發生碰撞時行駛速度超過150km/h,主駕駛位的駕駛員當場離世。
在剛剛經歷過制動問題的維權事件之後,還沒消停多久,這件事又一次將特斯拉推上了熱點。從最初海外影片號中流出的無人駕駛影片,再到後來上海地庫中的起火事件,特斯拉算得上是臺標準的“網紅車”了。雖然沸沸揚揚的各種小問題、維權問題或是品牌甩鍋的問題頻發,但也絲毫沒有影響到特斯拉的銷量,根據乘聯會公佈的4月銷量資料,特斯拉依舊賣出了2.6W輛,雖然環比下降了75%,但僅以Model 3為例,4月銷售6264臺,同比增長72.3%。
莫非真的是:“吃一口唐僧肉長生不老,罵一句特斯拉銷量長虹?”
事實上在特斯拉還沒有出現各種各樣的負面新聞時,這個新能源品牌稱得上是較早開啟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品牌,在自動駕駛輔助功能、車機體驗、內飾設計以及造型設計上都為不少還沒有新能源汽車概念的消費者給了一個“參考”。
而現如今所頻發的產品問題或是質量問題,由於沒有真實的資料參考,所以也並不想在此做過多的產品分析。但就特斯拉目前出現的剎車失靈以及失控的問題,這不只是特斯拉才會出現的專有問題,而是目前大多數新能源汽車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
開啟搜尋引擎搜尋一下“新能源剎車失靈”,你會發現不只是特斯拉會出現這個問題,而是大多數新能源汽車都會存在的一個產品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
對於燃油車而言,當你大力地踩下剎車踏板之後,真空助力泵將壓力傳給制動主缸,只要發動機還在工作,這套機械結構就能正常運轉,這樣的純機械結構一直以來的出錯和故障率都很低。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上,制動(剎車)系統的結構就有所不同,熟悉或是瞭解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人都知道,由於減少了內燃機,傳統的真空泵就不能很好地在新能源汽車中工作,於是就會加入一個新的電控機構,而大家聽到最多的就是來自博士的iBooster,除此之外還有MKC1以及日立的EACT等。而工作的原理也就有所改變,當你踩下制動踏板之後,根據踩下踏板後的行程位移將訊號發動至控制器,再由控制器計算出電機需要產生的扭矩,透過傳動部位將扭矩轉化為制動力,配合主缸來共同完成制動(剎車動作)。
換言之,原本從制動踏板直接到真空泵的制動動作,現在會多一個步驟才能實現。多了電控系統之後,明顯的優勢就是可以實現更精密的制動過程,腳感更線性,配合不同的駕駛模式也會帶給你不同的剎車腳感,例如在運動模式下能減少電機輔助,讓你覺得剎車變得偏硬一些。當然,還有駕駛輔助時候的制動動作以及緊急剎停動作也會更有效。不過電控系統也會有意外,這時候你就會問如果iBooster失效了咋辦?這時候ESP就會介入接管,主動增壓提供製動主力,不過這時候就已經會有很難聽的噪音以及強烈的震動反饋。
以上內容僅以剎車系統為例,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或是汽車發展來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電控系統加入到汽車產品中,讓車輛駕駛的難易程度大大減小,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從目前身邊的車主朋友來說,也就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兩極分化”,有人喜歡更多的體驗更多的智慧化場景駕駛,有人一上車就把所有會干擾到他駕駛的功能關閉了,甚至不敢使用ACC自適應巡航功能。
越來越豐富的自動化智慧化內容加入,也就意味著產品將會面臨著新的“安全隱患”,也就是所謂的車輛失控問題,只是與手機和其它電子系統不同的是,一旦一顆控制晶片出現短時間故障或計算延遲,汽車就會立刻面臨失控問題,就將會切實的影響到安全。
事實上,特斯拉所出現的問題也是在現在或是未來智慧化汽車發展的過程中很多品牌與車型將會面對的故障以及產品問題。但在發生了一系列的故障和問題之後,需要的是明確與積極的態度與方案,而不是一味地“甩鍋”。
阿川評車
綜上,在汽車時代的發展中,高智慧化的汽車發展是不可避免的未來趨勢,熱愛駕駛的人群最終會成為“小眾群體”,而更高的智慧化最終也是為了更高效的通勤需求。從這個角度而言,我並不認為特斯拉屬於質量問題頻發的產品,反而在進入市場之後帶來了積極作用,刺激國內自主品牌加速了智慧化產品發展。但仍舊需要說的一點是,在產品發展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的是給客戶更完善的產品使用培訓,甚至強迫車主花費時間成本學習更高智慧化的產品,正確使用;其次就是在產品發生故障之後的正確處理方式以及更正行為。綜上,特斯拉的一系列態度也都很好的成為了“反面教材”,時刻督促著自主品牌與其它品牌更加關注智慧化汽車產品的各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