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3月10日,廣汽埃安釋出新一代動力電池安全技術——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簡稱“彈匣電池”),並實現行內首次三元鋰電池整包針刺不起火試驗後。5月20日,廣汽埃安再次釋出磷酸鐵鋰(彈匣電池)針刺試驗,重新整理了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新高度。
再刺磷酸鐵鋰彈匣電池
為保證動力電池安全。國家已出臺強制性標準GB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規定了針刺觸發熱失控的試驗方法:將動力電池樣品充電至90%,SOC以上,採用直徑為3mm-8mm的鋼針,以0.1mm/s-10mm/s的速度,垂直於電池極片的方向貫穿樣品,在針刺點附近佈置溫度感測器。樣品發生熱失控的判定條件為:監測點的溫升速率dT/dt≧1℃/s,並持續3s以上同時電壓降超過初始電壓的25%或者是監測點溫度達到製造商規定的最高溫度時。
3月10日,三元鋰彈匣電池在針刺實驗下,出現冒煙(1分鐘)、最高溫度686.7℃,內部結構完好,未發生熱蔓延,無起火和爆炸現象;針刺單體位置上方外殼漆皮有受熱脫落,外觀整體性保持完整;拆開電池系統外殼後,只有被刺單體出現損壞,其他未見明顯變化;l靜置48小時後,電壓降至0V,溫度恢復至室溫,無起火和爆炸現象。
5月20日的試驗,採用磷酸鐵鋰(普通電池)整包和磷酸鐵鋰(彈匣電池)整包進行對比測試。試驗條件同樣選擇了國標最嚴苛的試驗條件,即在8mm最粗鋼針直徑和100%SOC電量的條件下,進行針刺試驗。
試驗結果顯示,磷酸鐵鋰(普通電池)整包在鋼針刺入電芯觸發熱失控後,出現了電壓下降、溫度上升現象,最高溫度為329.4℃,且出現冒煙現象,持續16分鐘;而磷酸鐵鋰(彈匣電池)整包被刺後,最高溫度僅為51.1℃,靜止48小時後,單體電壓降至0V,溫度降為室溫,且無冒煙、無起火和爆炸現象,電池包狀態穩定。開啟電池系統外殼,其內部結構完好。
從試驗結果來看,搭載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的磷酸鐵鋰整包針刺相對普通整包,不冒煙且溫度僅為51.1℃,是目前針刺熱失控實驗中表現最優的動力電池,重新整理了磷酸鐵鋰電池的安全新高度。
彈匣技術終結路線之爭
“過去,因為電池安全問題,大家一直在討論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誰才是未來?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說,彈匣電池是目前行業內唯一能夠同時提升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安全的技術。它的出現,將終結路線之爭,讓使用者能根據出行實際需求自由選擇。“廣汽埃安規劃營銷部部長邱亮平表示。
目前,三元鋰和磷酸鐵鋰是兩大主流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三元鋰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和更強的低溫續航表現,但高能量密度也意味著更強的不穩定性。磷酸鐵鋰單位能量密度較低,但迴圈壽命高,成本更低。
安全曾是三元鋰和磷酸鐵鋰電池重要的分界線。但技術突破使車企在應用時無需再做二選一的選擇題。
當前電池自燃多由於電芯出現內短路,導致溫度升高、電芯內部反應產熱最終出現熱失控,隨後蔓延到整個電池包所致。彈匣電池透過提升電芯自身熱穩定性、電芯之間的隔熱性、電芯的散熱效能以及對電池進行全天候監控解決電池自燃的問題。彈匣電池採用了類似彈匣安全艙的設計,有效阻隔熱失控電芯的蔓延、當偵測到電芯電壓或溫度等出現異常時,自動啟動電池速冷系統為電池降溫。
彈匣電池具備4大核心技術:超高耐熱穩定的電芯,電芯的耐熱溫度提升了30%;超強隔熱的電池安全艙;極速降溫的速冷系統實現了散熱面積提升40%,散熱效率提升30%,有效防止熱蔓延;全時管控的第五代電池管理系統,可實現每秒10次全天候資料採集,相比前代系統提升100倍,以24小時全覆蓋的全時巡邏模式,對電池狀態進行監測。發現異常時,立即啟動電池速冷系統為電池降溫。全時巡邏模式和異常自救的應用。
彈匣電池的出現,讓不同化學體系電池都實現了安全不起火,為行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解決電池安全問題思路,終結了行業技術路線之爭,全面滿足使用者在不同出行場景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