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量傳統汽車廠商紛紛轉型電動汽車產業,與電動汽車產業相關的電池產業成為了各方投資的重點。
歐洲加碼電池產業
作為全球燃油車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歐洲歷史上有名的汽車廠商數不勝數。知名的寶馬、戴姆勒、大眾等汽車廠商都誕生在歐洲。
根據國外媒體援引產業鏈的訊息,近幾年歐洲已經成立了38 家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預計在2025年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地。相關資料預測,到2025年,歐洲本土的電池產能預計將達到460GWh,2030年達到1144GWh,屆時產能可滿足歐洲本土市場所售90% 電動汽車的需求。
美國電池產業的落寞?
與歐洲相比,美國的狀況就不容樂觀了。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統計,截至2020年美國註冊的電動汽車近180萬輛,這個資料是2016年的三倍多,電動汽車是汽車產業中增長最快的。
但在這個資料的背後,是美國僅佔全球1020萬輛電動汽車總量的17%,相比而言,中國在世界電動汽車中佔44%(450多萬輛),歐洲也有近320萬輛,佔比31%左右。
在包括歐洲、中國在內的地區都出臺了指導新能源發展的長期政策時,美國僅加州政府有出臺過相關政策,這在未來或許將成為其供應缺口的關鍵原因。
不過在今年6月份,美國連續出臺了相關政策,強調電動汽車將是未來汽車行業的方向,提出1740億美元電動汽車扶持計劃;美國能源部也將提供2億美元用於動力電池研發,提供170億美元貸款,推進儲能應用。
回到電動汽車產業本身,美國的電動汽車電池產業在全球幾乎佔不到優勢,而政策出臺的目的就是建立安全的電池供應鏈。目前美國自己擁有的電池金屬原料(鋰鎳鈷錳)和冶煉能力,佔比都在10%以下。作為特斯拉唯一電芯和PACK供應商,松下佔據了美國市場近半的份額,LG、SKI則瓜分了剩下的市場。
國外媒體預測,2028年美國電動車銷量將達到320萬輛,加上200GWh的儲能,缺口仍然在50%以上,與能夠滿足本土市場所售90%電動汽車需求的歐洲相比,或許將陷入供應缺口長期化的困境中。
國內電池廠商加足馬力衝刺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面臨著缺芯的困境,受制於晶片產能的不足,不少汽車廠商紛紛公佈了停產的週期表。但在晶片荒的背後,電池荒也困擾著不少電動汽車廠商。
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生廠商紛紛制定了自己的擴產計劃,產銷年增分別高達217.5%、173.6%,即使如此,不少電動汽車廠商仍然面臨著電池供應不足的問題。
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在上半年迎來了新的突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車產銷仍雙雙超過120萬輛,電池產業的增速已經明顯跟不少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不僅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電池巨頭公佈了擴充套件計劃,不少中小型電池供應商也紛紛跟進。
相關資料顯示,到2023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將達406GWH,但屆時全球的產能只有335GWH,市場缺口將達到18%左右,到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的缺口甚至將擴大至40%左右。
考慮到電池的重要性,不少分析人士都認為,未來誰控制了電池產業,誰就掌握了電動汽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