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雖然李書福入股戴姆勒已久,但一直沒有具體的合作車型專案落地。不過就在近日,之前已經被業內普遍猜測的“吉利Smart”專案,似乎已經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據國內某知名財經媒體報道——8月19日,吉利內部人士已確認中中國產smart工廠落戶西安。其實早在今年1月,吉利就與和戴姆勒正式合資、組建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當時吉利方面表示,smart中中國產工廠還在備選;現在確認落戶西安,想必也並非空穴來風。這座古城,或許也將由此迎來自己在乘用車領域的首個國際品牌。

中中國產Smart,吉利圖個啥?

對於國內的汽車消費市場而言,smart這樣的微型車其實並不討喜——過小的尺寸、及相對較高的價格,都讓人望而卻步,說它是“有錢人的大玩具”也不為過。

不過在中中國產之後,Smart一直以來的“高價低能”形象,可能會因其驅動方式的調整而略有變化——純電車型,大概率會成為日後Smart的重要新標籤。

實際上,Smart很早之前就推出過電動版,但因續航表現並不理想,所以一直銷量平平。而吉利與戴姆勒的這次合作,正是瞄準了新能源領域、要將Smart打造為高階電動智慧汽車品牌。未來的純電版Smart,將會由賓士操刀設計,而吉利則負責研發和生產。

依託吉利在國內純電車領域的研發和生產能力,賓士方面需要做的似乎並不多——甚至可以說,它是把常年處於虧損狀態的Smart品牌“丟給”了吉利。對於本次合作,看似是戴姆勒獨贏、吉利吃虧,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李書福和吉利所圖,絕非只是擁有Smart這個品牌,而是想憑藉其在戴姆勒的話語權和股東身份,獲得更多的合作機會、與技術支援——Smart品牌,可以看做是“後富豪”時代的吉利,開啟新世界大門的一把鑰匙。

不僅如此,就國內目前的保有量而言,純電微型車的市場潛力並不小;而限號、油價等因素,也讓短距離通勤成為了城市交通的重要模式——比如長城尤拉,就是上述形勢下的典型產物,其出彩的設計、及純電車型專屬平臺,吸引了不少的關注度和消費力。

那麼,若論玩設計、玩個性,Smart品牌在業內一直有著“捨我其誰”的自信,而且具備多年製造微型車的經驗——至少,也不會比目前市場中的尤拉、螞蟻等車型更差,這應該是吉利對Smart品牌最大的信心。

所以,對於吉利而言,這筆買賣也未見得真就是“虧”。

Smart進場,“前浪”們會緊張嗎?

前文曾經提到,目前國內市場上比較成功的微型電動車——如長城尤拉、五菱\\寶駿新能源、奇瑞螞蟻等,均已能夠在市場中立足,尤其是尤拉品牌的潮流設計、五菱宏光MINI EV的超低價格,更可謂深入人心。

因此,中中國產後的吉利Smart,若想要在這個市場中成功分一杯羹,就必須要拿出點不一樣的“東西”來——若只依靠Smart自身的品牌吸引力,肯定不夠。

首先,在價格層面拉低門檻、為Smart營造一個“親民”的全新形象,或許是一條捷徑。但這個問題恐怕並非吉利單方面說了算,如果想大幅降價,還得問問戴姆勒是否願意用價格換市場——畢竟,Smart的“都市新貴”形象,也是戴姆勒方面已經花費了很長時間所建立的。

其次,如果想要儘量保留Smart車型的原汁原味,就不太可能、也並不需要研發一個全新、專屬的電動車製造平臺。而若真如此,那麼日後“油改電”模式下的Smart車型,相比尤拉等擁有專屬電動車製造平臺的車型,在其底層架構的專業度上,就又有了一定差距。

如此看來,目前在價格、平臺兩大銷量誘因方面均不佔優勢的“吉利Smart”,想要在未來攪動微型電動車市場,難度也不算小。

除非,吉利的能量足夠大,大到“平價Smart”橫空出世——或許彼時的“前浪”們,才會真正地緊張起來。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48.80萬起!中中國產Model Y開啟預售,想買的建議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