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2005年,第一代奧迪Q7在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亮相,奧迪品牌在SUV領域的征程由此起航。

科技DNA、賽道基因、燈廠,幾乎所有我們能想到的關於奧迪的標籤,悉數被貼在了奧迪Q7身上,這也讓它一出場,就為豪華中大型SUV市場立下了標杆。

目前在售的2020款奧迪Q7,雖然是第二代奧迪Q7的中期改款,卻也拿出了大刀闊斧的魄力,祭出了堪比換代的產品力。

作為奧迪SUV領域的拓荒者,無論是哪一代,亦或是哪一款奧迪Q7,都在用領先的創新科技與強勁的產品效能,讓人感受到無畏前行的勇氣。

8月24日-8月26日,“開闊人生,無畏前行——全新奧迪Q7無畏體驗季”開啟,我有幸參與其中,這段特別的旅程稱得上是“波瀾壯闊”,囊括了全領域極限路況,古老的歷史遺蹟以及燦爛的人文情懷。

我們的車隊從格爾木出發,越過戈壁,穿過遍佈溝壑的紅崖河谷,探訪神祕的石油小鎮,翻越海拔3700米的當今山口,最終來到敦煌,全程近1000公里,一路艱難險阻,遊走於極限邊緣,但仰仗於全新奧迪Q7的至強效能,終究所向披靡。

這個“紳士”,不好惹

在分享這趟“探索之旅”之前,我們先對其靜態呈現做一個大致描述。

首先是外觀,全新奧迪Q7將奧迪素來令人稱道的大氣、豪華、科技發揮到極致,同時增添了不少動感氣息。具體來看,它的前臉採用了大尺寸八邊形一體式進氣格柵,周圍用了一圈鍍鉻勾勒,中網內部由六根垂直飾條組成,賦予了“羅馬立柱式”造型新的視覺展現,看上去比舊款車型更為張揚。

兩側的LED大燈組造型別致,稜角分明,微微上揚,令前臉更顯開闊與舒展。燈組內部呈現“短梳齒”樣式,犀利感十足,仔細觀察,還能找到一塊X造型的藍色裝飾板,起到不錯的點綴作用,尤其在點亮後,你會發現“燈廠”的魅力實在是令人難以抗拒。

全新奧迪Q7的下包圍處也變得更富攻擊性,比如說,保險槓與磨砂銀飾板相搭配,這項設計很有奧迪效能家族RS系列的味道,也為全新Q7渲染出更鮮明的運動氣質。

尺寸方面,全新Q7的長寬高分別是5067/1970/1731mm,軸距長達2996mm,優異的車身尺寸令它側面看過去氣場強大,比例協調,鋒銳流暢的腰線從車頭貫穿至車尾,勾勒出動感洗練的車身輪廓,底部對比色套件配合隆起的輪眉,營造出不俗的力量感。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試駕車型配備的是原廠標號為285/40 R21的馬牌CSC5輪胎,這款輪胎側重運動效能,但論起越野能力,它顯然不如選裝包內的AT全地形輪胎。不過我在想,這次探索之旅選擇採用原廠輪胎,應該是為了更純粹、真實地展現全新Q7的越野能力。

相較舊款,新款在尾部也做了相當一部分的運動化調整,像是尾燈變得更為修長,與前大燈相呼應,一條鍍鉻飾條貫穿整個尾部,橫向拉伸視覺效果,保險槓下方採用磨砂灰塗裝,與雙邊共兩出的排氣裝飾口相配,野性氣息更加濃郁。

一坐進車內,就能聞到一股清新怡人的檸檬香氣,可是車上並沒有放置車載香水,後來隨車的ADE教練告訴我們,這是全新奧迪Q7自帶的芳香,它分為夏季(檸檬香氣)和冬季(木質香氣),由多達幾百種天然原材料提煉而成,沁人心脾卻不濃郁,使人沉浸在舒適愜意的氛圍之中。

將視線投向中控臺,很容易發現全新奧迪Q7的內飾風格與舊款不一樣,它的設計與家族旗艦SUV Q8基本一致,取消了舊款略顯突兀的8.3英寸懸浮式中控屏,將全新升級的10.1英寸觸控液晶中控屏與內飾面板完美融合,同時取消了大部分實體按鍵,令整個中控臺顯得格外簡潔明淨,科技質感也得以提升。

中控屏內部還蘊含了最新的MMI資訊娛樂系統,其包羅永珍,集成了藍芽、智慧語音、導航、多媒體等功能,操作簡便流暢,人機互動性也比較強,觸控按鍵時還能得到不錯的反饋。要是非要說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觸控屏比較容易留指紋,需要定時擦拭,否則影響美觀。

這塊中控屏與12.3英寸全液晶儀表、8.6英寸空調觸控面板構造了全新奧迪Q7“虛擬座艙”,也是整車的科技底色。

此外,在中控臺、門飾板、換擋區等部位,隨處可見的Audi Exclusive豪華木飾條、高階Napa真皮包裹、細膩對比縫線以及鍍鉻按鈕,無不在彰顯全新Q7的檔次感與高階感。

所以說,在科技感與豪華感這兩個方面,奧迪向來是拿捏得死死的。

3天1000公里,見證至強全新奧迪Q7

與出色的內外設計相比,全新奧迪Q7在科技配置與越野效能方面更是不遑多讓,短暫3天的接觸,我對它的認知發生了從“紳士”到“硬漢”的轉變。

我們試駕的車是全新奧迪Q7頂配車型,它搭載的是3.0T V6+8AT+48V輕混系統,可輸出最大功率250kW,峰值扭矩達到500N·m。底盤搭載的是前後多連桿式獨立懸架,並配有全時四驅、機械扭矩限滑差速器、空氣懸架等,這些都是全新奧迪Q7跨過戈壁荒漠,翻越山川溝壑的必要裝備。

Day 1:格爾木-紅崖-水上雅丹

關鍵詞:壑谷穿越、山道越野

我們的車隊從格爾木凱邦瑞斯麗酒店出發,全新奧迪Q7起步輕盈,油門踏板腳感適中,動力輸出沉穩平順,發動機與變速箱的配合非常默契,在急加速的時候變速箱可以迅速降擋拉昇轉速,讓人超車時感到非常從容。

全新奧迪Q7在1370轉/分就能夠輸出峰值扭矩,而我們在怠速行駛時的轉速大概為800-1000轉/分,油門稍微一踩,不知不覺就到了峰值扭矩的輸出範圍,再加上它配備了48V輕混系統加以調和,因此基本上不會存在渦輪遲滯的問題,平順性與響應性都很出色。

在高速上行駛的時候,我們將駕駛模式設定在舒適模式,這種悠然自在的駕駛風格,很適合一邊開車,一邊欣賞沿途風景。高速兩側佈滿了綠植,為無垠卻孤寂的大西北風光增添了不少盎然生機,也給像我們這樣的“Explorer”帶來一些無聲支援。

在德小高速和柳格高速的交匯處,我們邂逅了小柴旦湖,它有一種“天然去雕飾”之美,純粹又迷人,周圍是白色的鹽晶體,一直延伸到湖底,湖面猶如一面明鏡,沒有一絲波瀾,與天空“面面相覷”,倒映出一片青藍色。我想,如果是俯瞰的話,小柴旦湖一定會更具吸引力,青藍色的主體周圍是白色鹽晶的鑲邊與綠色水草的點綴,就像是一塊被上帝不小心遺落在戈壁的寶石。

告別小柴旦湖後,我們在國道上行駛約莫45km,來到了眾多資深越野玩家心中的聖地之一——紅崖。雖名為“崖”,但實際上,它是由彩色丘陵、丹霞地貌、雅丹地貌混合形成的耳廓形地貌,土層以紅色為主,但也間雜著白色、灰色、黑色等其他顏色,後者所佔比例較小而已。

為什麼說紅崖是越野聖地呢?因為它足夠好玩,也相當具有挑戰性。難點主要在於它地勢起伏不斷,海拔超過3000m,土質鬆軟且粘性強,同時區域內溝壑縱橫,河道河谷穿插佈局,地面上也形成了眾多大小不一的雙邊橋、交叉軸、炮彈坑,非常考驗車手的功力和車輛的越野效能。

上車後,我們果斷將駕駛模式調整為越野模式,為了更好地掌握路況資訊,我們打開了3D檢視全景影像,待一切準備就緒後,我們開啟了這段不容易的征程。

一開始大家都還有些從容,路雖不好走,但對於全新奧迪Q7來說,尚且不用費什麼勁兒。但挺進紅崖中部後,真正的挑戰才開始,等待我們的是上述提到的炮彈坑、交叉軸、雙邊橋等。

這些高難度專案對於試駕車型所採用的低扁平比原廠輪胎並不是很友好,但是全新奧迪Q7也不是吃素的,它還有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純機械扭矩限滑中央差速鎖等大幫手。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視路況條件的不同,前輪可以在15%-70%,後輪可以在30%-85%之間調節動力分配,從而為車輛提供更強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純機械扭矩限滑中央差速鎖能夠以40:60比例將動力傳送至前後軸,極限條件下,比例可達15:85,助力車輪在不具備抓地力時實現脫困。

為了獲得更卓越的通過性,我們在越野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選擇了抬升模式,底盤在空氣懸掛的做力下抬到最高,比正常情況(即舒適模式)高出50mm。當車輛遇到土質鬆軟的地面時,quattro全時四驅會自動介入,低速情況下後輪還可以提供3°的反向轉向,幫助車輛實現快速轉彎。

在這種路況條件下,前輪騰空、打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不過不要緊,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自有招數破解,它的介入能使前輪動力在差不多2秒的時間內快速傳遞至後輪,賦予後輪更大的動力輸出,繼而實現脫困。

在紅崖高地時,透過窗外眺望遠方,眼前紅色蔓延鋪開,形如如波濤洶湧的“海洋”,如果將目光聚焦在近處,看到的則是千姿百態的丹霞地貌,它用層理交錯的線條、色彩斑斕的色調繪製成一副燦爛奪目的壯美畫圖。

下陡坡時,陡坡緩降功能也會及時介入,車輛制動便交由系統控制,整個下坡過程幾近勻速,安全性很有保障。

這段穿越經歷驚險刺激,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紅崖的氣勢磅礴,這種壯美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難見到的,看來越美的東西,果真是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欣賞得到。

當天午餐我們是在紅崖解決的,主辦方搭起了帳篷,臨時打造一處越野版的“自助餐廳”。當沙拉、雞肉、牛排、培根、羊肉串、土豆泥、菌菇湯等菜餚呈現在我的眼前時,我滋生起了一種奇妙的感覺,你想,在地貌奇特的無人區內,吃了一頓地道西餐,這段經歷完全可以歸為“有生之年系列”,閒暇時還可以在腦海中“倒帶”回味一番。

從紅崖壑谷出來後,我們重新踏上國道,經歷了波瀾不平的惡劣路況後,再踏上鋪裝路面時,那種舒適感是不言而喻的,更何況我們行駛的還是多人打卡的網紅315國道U型公路,道路筆直平坦,一望無際,隨手一拍即是大片。

我們將車輛又調回了舒適模式,底盤高度也降至原點,山道越野的疲憊感與緊張感被全新奧迪Q7的柔軟座椅、按摩功能以及眼前的開闊景象一點一點地褪去。

大約151公里過後,中學地理課上學過的雅丹地貌,正生動形象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只不過它的形態並不是聽起來有蕭瑟之感的“魔鬼城”,而是風景如畫的“水上雅丹”。它由風蝕而成,每個穿孔、輪廓、姿態,都是時空蒼變的痕跡。原本這地方並沒有水,後來山洪暴發,發源於崑崙山的那稜格勒河河水改道,淹沒了這片區域,由此形成了世界上唯一的水上雅丹地貌。

我們來的時候還挺幸運的,碰上了幾隻野鴨在湖裡戲水,成群的水鳥一會兒輕啄湖面,一會兒在雅丹上追逐,恰好天至藍,水至碧,土林至奇,情趣至真,一副動物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奇趣畫面就在眼前演繹。

這份超凡脫俗之景令我動容,但一想到水上雅丹若干年後會消失,心中便不自覺地滋生起一抹蒼涼之感。

Day 2:水上雅丹-火星營地-阿克塞

關鍵詞:無人區、雅丹穿越、人文歷史

一晚上的休息過後,第二天一早我們便啟程,開啟新一天的探索之旅。

俄博樑是我們今天的第一站,它也是雅丹地貌,不過與水上雅丹不同,它是坐落在茫茫戈壁上的一道山樑,森然程度與新疆克拉瑪依西北部的魔鬼城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烏素特水上雅丹大酒店到俄博樑大約有166km,再加上路況崎嶇複雜,基本上要一個早上才能到。

開向遭受強力風蝕作用的雅丹高峰時,地面“支離破碎”,土墩林立,車輛需要在一個又一個狹窄的空間中穿行。這時候全新奧迪Q7的四輪轉向能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讓我們在行駛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度靈敏性與穩定性。比如說在低速行駛時,後輪的轉向與前輪相反,異側轉動一定度數以獲取更高的靈活性,高速時,後輪則和前輪轉向保持一致,同側轉動一定度數來保持整車的穩定性。無論是高速行駛還是低速行駛,全新奧迪Q7的四輪轉向都有招來助力車輛穿越惡劣路況。

待看到一道山樑矗立在戈壁之中,就離俄博樑不遠了。遠遠看過去,俄博樑有些歐洲城堡的味道,古老而又神祕,近看的話可以發現地面上的沙坡深淺不一,而裸露在外的風化石也形態各異,有的似人像,有的似猛獸,也有的似建築物。

進入火星一號公路後,不用問也能知道為何取名“火星一號”,因為這條路大概是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一個地方了,無論是道路還是道路兩旁,一片荒蕪,寸草不生,有的只是雅丹地貌和黃土黃沙。這條公路非常難走,路面坎坷不平,為了儘量保障舒適性,我們開啟了全路況模式,這個模式下的懸掛會偏軟一些,震感也不會那麼強烈。

午餐點選在了火星營地,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它與火星一號公路相配,被業內人士稱作是地球上最符合火星狀態的一個地方。實際上,它是中國首個研學火星模擬基地,承擔了科普教育作用。

裡面的佈局就和太空站一樣,分佈了60個睡眠艙,100個帳篷,置身於此,還真有點在火星的氛圍。“入鄉隨俗”後,我們的午餐吃的也是航空餐,當然了,它和真正的航空餐肯定還是有差別的,但是目前在市面上,它也算是比較逼近航空餐了吧。

短暫休息過後,繼續向前出發,據嚮導介紹,下一個目的地很神祕。它沒有真正的名稱,地級市程式碼為404,很巧合地與伺服器無法正常提供資訊或無法迴應時出現的“404頁面”撞名。人們習慣叫它為“石油小鎮”,它因石油開採而興,卻也在90年代初被廢棄,現在成為了一個無人區。

很難想象,眼前的斷壁殘垣,在數十年前卻是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那時候這裡生活了數萬人,有醫院、有學校、有工廠、有政府機關、有文化館,人文氣息濃郁,現在盡是荒涼。電影《九層妖塔》就曾取景於此,我想現實畫面是這部電影最蒼涼、神祕的底色。

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有無數人在這裡為個人理想,為國家石油開採事業奮鬥過,一磚一瓦再破敗,也遮掩不住這段歷史,這群人的光環。

告別石油小鎮後,我們朝落腳地——阿克塞恆翔賓館方向啟程。一天的“披荊斬棘”使我們一個個都有些疲憊,因此想要偷個懶,便大大方方地用起了全新奧迪Q7所搭載的ACC自適應巡航來。

全新奧迪Q7配備了一個除錯ACC自適應巡航功能的擋杆,開啟後,通過上下撥動擋杆即可設定最高和最低速度,關於跟車距離的設定也在擋杆上,它有專門提供一個調節件來控制。

在漫長筆直的公路上開啟自適應巡航可別提多便捷了,手只要握好方向盤就行了,辛苦了一天的右腳可以暫時得到休息,背靠在舒適的座椅上,開啟按摩功能,通過Carplay點上一首音樂,清澈悠揚的樂曲透過Bang&Olufsen高階音響系統播放出來,它還配了前部可升降帶聲學稜鏡的高保真揚聲器,動態優化車內音響環境,自動對低頻和高頻進行適宜補償,打造出一場聽覺盛宴,起到了很好的解乏效果。

Day 3:阿克塞-陽關-敦煌

關鍵詞:沙漠體驗、戈壁穿越

沙漠體驗是第三天行程的重點。前面也有說過,試駕車型搭載的是原廠輪胎,21英寸的輪圈與低扁平比的特性有些不太適應於沙漠體驗。因此在征服沙漠之前,我們都要對每個輪胎進行放氣,將其從2.5bar調整至0.8bar左右,為的就是讓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能發揮出更出色的抓地力和操控性。

放完氣後,我們迅速踩踏油門提速,直接向坡頂衝刺,全新奧迪Q7的3.0T+8AT在這一過程中非常給力,爆發性極強,畢竟5.9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績擺在那裡,即使是到了後段,仍然感覺到動力還可以繼續往上頂。再加上quattro四驅系統的加持,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沙漠路況對提速的限制性。

臨近坡頂時,迅速鬆開油門踏板,讓車輛依靠慣性向前行駛,同時方向盤要立即往坡底方向打,驅動車頭轉彎、下坡,而後讓方向盤回正,下坡過程中控制好車速即可完成衝坡挑戰。

整個原理看似簡單,但實操可不容易,如果沒有好好把握每個細節,就很容易出錯,繼而衝坡失敗。

像有的同行在轉向過程中方向盤打滿了,並且油門仍舊深踩,在低胎壓的情況下就很容易令前輪脫圈。也有同行衝坡時速度不夠,繼續提速時出現了陷車的情況,ADE教練告訴我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往後慢慢倒車。

全新奧迪Q7在沙漠行駛時,動力會源源不斷自中央變速器分配到4個車輪上,quattro技術能在這種極限情況下保證最佳的牽引力和側向穩定性,帶給我們從容不迫的體驗。

沙漠體驗結束後,接下來的路段體驗是戈壁灘,底下藏匿著一些尖石,再次啟動全路況模式,全新奧迪Q7的底盤被抬到最高,能有效避免與路面上的尖銳物體觸碰。

經歷過了紅崖、沙漠、交叉軸等路況,剩下的小崎嶇在全新奧迪Q7眼裡,已經不算是什麼挑戰了,剩餘的路段難度都不大,行程也很順利,我們在敦煌國際大酒店圓滿結束了這三天驚心動魄的“探索之旅”。

寫在最後

這場長試駕,全新奧迪Q7可以說是拼盡全力,幾乎把所有極限專案都闖了一遍。三天體驗也讓我對它有了一個充分的認識,它不只是城市街道中彬彬有禮的紳士,在你需要時,它也是那個可以陪你翻山越嶺、探索未知世界的硬漢,在豪華、科技之外,全新奧迪Q7還有第三把利刃——至強越野效能。

我們現在常說,車不再僅僅是交通工具,而是現代人的生活旅伴。而一個優秀的旅伴,一定是要具備幫助消費者開闊眼界、拓展生活半徑的,這一點,全新奧迪Q7完全達標。

生活不止一面,看慣了城市煙火的我們,有時候也需要停下腳步,放空思緒,去用心感受一下造物者的鬼斧神工,親近、挖掘一些未知的可能性。

這也是我這三天“探索之旅”的最大感悟。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售11.59-13.49萬元的第三代H6正式上市,看點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