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國內汽車市場的掀背車早已沒落,而在緊湊型市場中卻有福斯Golf作為特例,即便是在歐洲,它也一直擔任著掀背車領域的銷售冠軍;可是在中國這個極為特殊的銷售市場當中,小型掀背車卻被來自日本的銘牌所統治著,其在單月銷售當中的破萬成績,動不動就是第二名兩倍的資料,這臺車就是有著"GK5超跑"之稱的本田FIT。
就在上個月,第四代本田FIT在中國市場正式上市,它的車架名已經從GK5變更為了GR3。可比起車架名的變化,消費市場與汽車媒體們對於第四代FIT造型風格的討論才是熱門焦點。
明顯區別於GK5一代身上那種鋒利感,本田在對於新一代車型的開發中,幾乎在每一個面板上都使用了弧線進行邊框打造,這才使得我們在看到量產車的第一時間就會覺得:"本田FIT長胖了。"
呆萌的大燈會是前臉上的點睛之筆,粗狂的光帶結構讓一體式遠近光燈腔顯得極為醒目,就是從這裡開始,更加有趣的形象不僅會讓其同時滿足男性與女性車主,在審美上的具體要求,還可以成為家庭中兒童的大寶貝。
當然,我們在Sport運動版(潮跑版)與Crosstar跨界版(超越版)上看到的兩套外觀設計,也會通過車輛的前保險槓造型體現出對於運動跨界的迎合。貫穿式運動擾流與三分割槽越野結構的表達方式,都可以成為FIT繼續征服年輕消費者的底氣。
除此之外,我們還會看到一些極富創新理念的東西。
比如在A柱處理上,本田FIT也延續了海外首發車型的"雙A柱"結構,通過實際的細化A柱,駕駛人能夠有效擴大自己的視野觀察範圍。同時,雙A柱之間形成的小三角窗,也將進一步優化艙內的自然光線照明效果。
車身尺寸
與別家的升級換代不同,本身就在小型轎車市場擁有明顯空間優勢的本田FIT,並不打算像福斯、豐田那樣在小車的尺寸資料上玩花樣。
這使得第四代FIT繼續保持著2530mm的軸距進行生產,而且根據Sport運動版與Crosstar跨界版的不同外觀裝飾套件,其4109/4090mm、1694/1725mm、1537/1567mm三圍尺寸資料,與第三代車型(4096/1695/1525mm)也沒有多大差別。
即便如此,得益於本田全新的Honda Architecture全球化架構平臺,本田FIT的空間結構仍會繼續得到優化。在不大幅調整尺寸比例的情況下,它的乘坐與儲物空間仍會壓過豐田YARiS L 致炫、福斯Polo Plus一頭。
動力總成
動力總成方面,第四代FIT在中國市場仍舊延續了舊款車型的基礎動力,可是這臺1.5L自然吸氣發動機所擁有的動力資料(131Ps/155N·m)已經足以在小型轎車市場稱王稱霸,它比福斯Polo Plus上搭載的EA211高了18Ps/10N·m,而131Ps的最大功率在整個1.5L自吸機領域,其實也沒有幾臺可以比得過它的。
而與舊款車型最大的差別出現在傳動部分,第四代FIT不再為市場提供手動擋型號的選項,至少從目前本田給出的資訊來看,手動擋車型的確是沒什麼希望了,這也是為什麼換代車型的門檻提升到了8.18萬元的原因。
其實若都按照CVT無級變速箱的規格來說,第四代FIT其實在保持與舊款車完全相同的起售門檻的同時,還實現了較為明顯的增配。
車載配置
既然已經在上文中提到了"增配",我們就來看看新一代FIT的不同規格配置到底如何。
從最低配車型的標準配置入手,功能性配置上最大的升級之處莫過於儀表盤了。7.0英寸全液晶儀表盤取代了傳統儀表設計,儘管它的尺寸比傳統錶盤框架更小巧,可是無論是高達的男性駕駛人,還是身材嬌小的女性駕駛人,都能夠更直觀地掌握實時車況資訊,而不會受到方向盤條幅的影響。此外,液晶模擬顯示會比傳統單色/彩色儀表盤更清晰,這一點也會提升行車品質。
除了在車身結構上提供更大比例的高強度鋼之外,FIT的被動安全一項也提供升級了前排側氣囊,而高配車型還將會享有全車頭部氣囊,這無疑對於瞄準年輕家庭的FIT而言,會是安全方面的一大保障。
而我們上文中已經提到,旨在"男女通吃"的第四代FIT,不單單是以造型取勝,其兩套不同的設計方案還會體現在車輛的車載功能配置方面。
兩款潮越版車型,將會使得FIT首次獲得8.0英寸觸控液晶屏,儘管它沒有接入本田的語音識別控制系統與車聯網系統,可是CarLife手機互聯的存在,卻會大大提升行車與用車過程中的樂趣感。這也說明了FIT不再僅僅是一臺"買菜車"那麼簡單,它對於時下潮流、多功能用車、娛樂性等方向的努力,勢必會再度席捲中中國產(合資)小型汽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