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凱迪拉克的歷史,我介紹過多次。
本代CT6我的印象還停留在40T車型的3.0T V6上面,奈何國六排放實施,就只剩下2.0T車型繼續奮戰了。
現在只有國標車型可選了,以前還能平行進口找一下CT6-V。
但國六之後日子還要繼續過,2020年再難也得往前走,要生活嘛!
我試駕之後感覺配置和價效比都不錯,可以說讓人耳目一新了。
2020款凱迪拉克CT6明面上沒有19款所謂的風尚版和運動版之分,但2020款CT6依舊保留了運動型。
2020款CT6和19款的外觀內飾區別不大,只是說電子檔把造型有變,順便車身顏色的提供也有變化。28T鉑金版取消了璇米色內飾,4S銷售表示毫無壓力,反正顧客基本不會選。
運動型和普通型的外觀區別還是得細品一下的,運動型採用了燻黑處理,V型網狀格柵,前脣以及運動尾翼來致敬V系列高效能車型。但我還是想吐個槽:V系列礙於國六無法引入,運動外觀就不能徹底引入麼?人家福斯就營銷很成功,R系列不一定都引進,R-LINE外觀套件我肯定帶進來。
在消費者看不見的地方凱迪拉克做的也很多。
凱迪拉克車迷津津樂道的11種複合材料組成的宇航級工藝輕量化車身和凱迪拉克專利的鋁電阻電焊技術、SPR自衝鉚接、FDS自攻螺接都依舊保有,而且MRC電磁懸掛和ARS後輪轉向也搭載在CT6身上了。
LED大燈依舊是前臉最顯眼的地方,雙透鏡大燈附近的進氣口只是裝飾件。現款CT6一是用不到,二則沒有相應的效能版引進。20款CT6繼續保持取消車前霧燈,盾形中網+點陣式格柵不僅呼應了車標,而且繼承了2017年上海車展釋出的ESCALA概念車的理念。廠家命名這個大燈叫閃電大燈,確實有閃電金蛇狂舞的那個氣勢,而且點亮之後顏色也挺像的。
CT6腰線的上揚配合前後燈光的造型,營造出一種箭在弦上的進攻氣場。而從前翼子板延伸出的線條則烘托出乘員艙的寬大,這一設計可以追溯到二戰後時期,電影《綠皮書》裡面的凱迪拉克De ville正是最經典的一個例子。引擎艙的寬大設計除了視覺上的美感,另一個原因是為了機械增壓的引擎能塞進去,只不過因為國六因素國行版CT6都是2.0T而已。後備廂的大則是通用汽車近年來的一貫風格。全系鋁合金輪轂,圖例採用多輻條+梅花狀的緊固方式,塑造的是一種典雅的氣息。
鍍鉻門把手不僅僅好看,而且小迎賓燈和後視鏡轉向燈的細節和美感也是令人稱奇的。
輪轂尺寸方面,只有運動型和頂配車型是19英寸,其餘的CT6搭載的都是18英寸輪轂。
輪胎方面,19英寸車型使用的是固特異Eagle F1輪胎,18英寸車型則用的是固特異的極品飛靴。
有人說凱迪拉克CT6的尾燈是來源於印第安人的迴旋鏢,但我認為並不太靠譜。以凱迪拉克曾經在多款老車致敬航天的設計理念,萬萬不會塑造這種東西。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找來另一張圖。
這是公務機尾翼的造型,也契合凱迪拉克CT6作為旗艦轎車的身份。45度角看一下就會明白了,設計師很用心,而且尾燈也和前燈進行了呼應。雙邊四出的排氣屬於增配,在老款CT6這是屬於3.0T車型獨佔的配置。
現代與古典共存:說古典呢,則是方向盤的造型和中控下面頗有幾十年前鄉村民謠最盛行時期的韻味。說現代呢,則是諸多科技配置和座椅的造型是近年來美國傢俱的流行風格。我覺得凱迪拉克可以來點紅木來塑造美式豪華的感覺。現款的內飾雙色搭配我還蠻喜歡,不過我更喜歡橙色的暖色搭配。
觸手可及的Jasmine皮質加上寬大舒適的座椅,再加上一杯冰咖啡,恍然間以為在傳統的美式木屋裡面休憩。高配車型還採用了Alcantara材質+Opus半苯胺真皮的高階材質。
全系都有的電動調節方向盤的抓握感是適中的並且支援記憶,液晶儀表盤的顯示很棒,甚至有種在玩極品飛車的錯覺。
設計風格類似,我甚至有想找N2O按鈕的衝動。低配2款車型是8英寸的液晶儀表,中高配採用了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儀表盤可顯示胎壓,導航,以及油耗等多種豐富的資訊。如果你樂意,你可以自己固定想要看的資訊,我是出於安全考慮採用的胎壓監測固定顯示,HUD抬頭顯示只有高配才會有。
CUE車機支援OTA功能,你沒看錯,一輛汽油車支援OTA。
智慧和能源形式無關,和主機廠的研發水準有很大關係。
在語音識別上和反應速度上面比老款有大幅提升,再加上4G-LTE的安吉星技術。本身我對通用的安吉星就十分有好感,再加上車機不僅僅支援觸控額,而且還支援旋鈕操作。不要以為觸屏就是高階的表現,你發現車機變成指紋收集器就尬了。
這點上通用比BBA厚道的多,我有點強迫症,對我來說這就是幸福的根源。
高配給內建行車記錄儀,又幫你省了一筆銀子,畢竟原廠互聯也更容易讀取。
BOSE打造的10音響是中高配車型的,低配的只有8個揚聲器,ANC主動降噪是和音響一體的標配。除了低配的兩款,基本都給了360度環視和倒車車側預警。空調面板還是老一套,比ATSL上面的邏輯好用的多。34個揚聲器的版本沒有了,真心遺憾,音效真的特別好。
我得特別說明下這個無線充電板,雖然好用程度和充能效率都不錯,但是固定手機的程度完全看手機大小和手機後部的材質摩擦阻力。如果你的手機套比較光滑或者是金屬外殼,顛簸大了很可能飛出去。選好固定姿勢或者說橡膠手機套更合適。
美式沙發座椅:現在哪怕是頂配CT6也沒有前排座椅背部伸出來的多媒體了,不過即便這樣後排依舊無法支援放倒。我覺得這個價位的使用者應該對此需求不太深刻吧,這個功能總是有比沒有更好。
CT6的前排座椅無可挑剔,寬大舒適填充物軟硬得體並且左右支撐度良好,對我這種胖人也很受用。
前排的杯架沒有水杯限位器,放瓶裝的無糖百事可樂有點晃悠。方向盤左側的票據盒比較實用,可以放高速卡,停車票,零錢這種東西。我要強烈吐槽的是,設計師居然沒有為墨鏡留存位置,只能放副駕的手套箱。
中央扶手箱的進深和承託都尚可,不過更適合放紙抽和相關證照以備查驗。手套箱的空間就很寬大了,你甚至可以丟一瓶香檳進去。
CT6的後排其實坐兩個人更合適,中間的地臺很高,能豎著放我的iPhoneSE甚至還有餘地橫著放個小米的充電寶,原因就是後驅車的傳動軸在那。而且後排中間座位沒有頭枕,對大腿的承託有一些不足,而且後排座椅有點直,不過問題不大。中間的座位更適合給小孩子或者放兒童座椅,大人要坐的話基本屬於應急使用,跑長途的話沒頭枕多少有一些難受。
後排扶手要稱讚設計師,水杯杯架並不佔用手臂的承託位,而且下方有電源介面可以方便後排乘客用電。當然了,多區獨立空調是不會出現在低配車型上面的,有後排出風口就不錯了。
雖然說後排留了個口子讓後排乘客取用物品,我覺得還不如不給呢。比如說現買的燒鵝,考慮到後備廂沒有空調,還是放在乘員艙比較合適。後備廂有個小網兜,可以放點果蔬或者機油之類的。CT6的後備廂難言齊整,但是容積不小,放登機箱或者50KG的米麵油沒有問題。現款電動後備廂是個別配置,感應後備廂也沒有了,設計師能不能加個後備廂的照明燈呢?
波多馬克的巡遊:20款凱迪拉克有凱迪拉克引以為豪的supercruise智慧駕駛。
但也只是高配才有,主動安全則是低配兩款沒有,我倒是找了高配試駕車也體驗了一把。
CT6的主動安全系統有的時候簡直太過緊張,什麼都沒有就主動介入。還一次離著還有五米就給我減速,讓人實線變道加塞成功。別開什麼全速域自適應了,開了以後有的時候得更緊張,畢竟這老年代步車比渣土車還放飛自我。
在國六B排放之下的凱迪拉克CT6變化並不算很明顯,油門響應中規中矩,還是原來那樣線性,方向盤和油門的震動感十分微弱符合定位。順便一提,40T車型原本曾說過可以定製,但實際到現在大夥也沒見到一輛國六的40T車型。變速箱換成10AT之後平順度比以往增加不少,老款的CT6在低速區間會有3檔左右的頓挫感。日常行駛大部分割槽間和BBA的競品差不多,只不過鬆油門的瞬間會有一瞬間的突兀和晃動,似乎是變速箱在思考司機下一步到底是要加速還是減速。
這輛車在低轉速區間動力響應還是蠻輕快的,但是高轉區間就有些乏力了。油門初段靈敏,跟車要是踩得太重會有竄的感覺。10AT變速箱對升降檔的反應還是很迅捷的,如果你稍有動作就能連降兩檔,如果動作大了連降四擋也是很給力的。10檔並不是擺設,在90KM/H的時候就已經掛上10檔巡航了。
如果拉轉速起步,這車的後輪會出現一定的打滑跡象,最終開空調8秒破百。想燒胎起步的可以醒醒了,這不是V系列車型。而且10AT的存在更多意義上是為了配合主動可變缸技術來節油,平順和舒適度才是更多使用者的需要。
ECO模式足以適合很多人的舒適和安靜需求,城市代步就開這個模式。高速需要動力的時候你再切運動模式。運動模式之下,方向盤變重,有可調懸架的車型會變硬,行車電腦會延遲換擋轉速以獲得更好的動力。
雪地模式我真沒有體會過,畢竟現在還沒到中秋節,更別提下雪了。
CT6的懸掛採用前雙叉臂後多連桿的配置,和同級別水準看齊。電磁懸架和軟硬調節出現在20款頂配和運動型的高配上面。掀開機蓋,你會發現前減震器的塔頂在更靠中間的位置,而且發動機位置更靠後,這樣的結構導致車內空間確實有點受擠壓。但與此同時,車輛的操控性得到大幅提升,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的就是,儘管CT6車長5233MM,可你開起來並不難和開一輛中型車沒啥區別,甚至還更容易。在城市快速路巡航,一面欣賞周邊的風景,舒適感和波多馬克河上面的遊艇沒什麼區別。
CT6在保持轉向靈活的同時,指向性很精準,車尾循跡性也很出色,一點也感覺不出來是大車的沉重和拖沓的感覺。懸架的緊繃給予了CT6很棒的支撐,無論是高速過彎還是緊急變線一點沒有拉胯的感覺,而且處理濾震十分厲害,當你的身體準備好迎接路面的井蓋顛簸,CT6乾淨利落脆地給你處理好了。這懸掛的濾震水準已經越級了,達到一些大型車的濾震能力。
趴到車底一看,除了懸掛結構和優秀的調校功力帶來的舒適,輕量化材料和規整的底盤也是CT6表現優越的根本因素。
CT6的制動也很線性,37.8米的剎停成績衰減幾乎沒有,這得益於brembo的剎車系統。
安靜是CT6的基因。
凱迪拉克早在入門的ATSL上面用料就很下本,作為國標旗艦的CT6更不例外。哪怕是變成四排氣也沒有變得更吵鬧。液態隔音墊和雙層玻璃這種東西廠家都沒怎麼提,如果非得讓我挑刺的話,開窗繳停車費的時候引擎聲音比老款吵鬧還不好聽。再挑刺的話,過100KM/H A柱附近有輕微的風噪。
榛名總結:其實這車我本來很想浪一把,轉向隨速增益做的不錯,ESP也沒有那麼神經兮兮的感覺。但是實際在CT6寬大舒適的座椅裡面,我只想聽一曲鄉村民謠《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取走早已訂好的燒鵝和梅子釀,簡直讓人越來越放鬆。
凱迪拉克CT6並不是一個戰鬥機器,是一個舒適安靜有科技感的美式大沙發。
我認為CT6並不缺少產品力,它在國內的銷量表現只因為入華太晚,而且品牌是二線品牌。
對於汽車博主的遺憾在於大排量機增的無法引入,對於大多數人,舒服才是他們需要的品質。配置豐富有格調,終端優惠也不低,我認為很有價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