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裝圈子中,車身貼膜一直是一種比較簡單、快速的改色方案。而且打算做全車噴漆的話,事前要調配好顏色,採用哪個品牌的車漆,還要有許多天無法使用(車漆需要噴塗,陰乾),還要擔心完工後是否有色差等等。於是乎,車身改色膜就越來越受歡迎了。
對改裝不太了解的朋友也很容易就知道全車貼膜是怎樣一回事。簡單來講就是一張具有伸縮性的PVC塑料薄膜,一面是色彩亮麗的圖層,另一面是貼上層,將貼上層貼到車身表面,然後僅需排除膜與車身表面之間的空氣,完成收邊之後即算完成。
圖:相比噴漆來說,車身改色膜具有施工方便,色彩品種多,多色搭配靈活性高,可移除性強等特點。前些年,街道上出現了不少電鍍色改裝車,其中絕大部分是通過貼車身膜達到電鍍效果的。圖為一輛凱迪拉克SRX正在進行全車電鍍藍色貼膜作業,工作人員正在利用烘槍對車身膜進行軟化、拉伸處理,以應對反光鏡外殼的圓弧造型。
圖:近期網路上非常火熱的迪拜“賣油郎們“最新購入的警察座駕。車身上的綠色拉花就是由改色膜製成的。
不過,隨著人們對車身改色膜的需求不斷增加,國外的進口品牌以及國內廠家數量也在持續增長。如果各位在網路電商上搜索改色膜的話,可以搜到不少售賣車身改色膜的店家,其中不少還可提供人工服務。儘管一些改色膜零售價最低可以降到幾元(網路電商上售賣的改色膜零售單位最小規格為10釐米),不過由於人工費用和材料用量等諸多因素,貼完一臺車的最終價格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是花更多的錢買品質上乘的產品,享受一流的服務?還是因為囊中羞澀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中低端的產品?這還要靠車主自己選擇。
圖:某品牌改色膜提供給店家的比色卡。雖然色彩依然亮麗,但是由於使用時間較長的關係,車膜有縮邊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到色卡的邊緣已經露出了白色的底卡。同樣的現象也會反應到車身上,在施工過程中,技師會使用烘槍軟化車膜之後將其拉長,用於包裹住車身表面比較圓滑或是凸起的稜線(諸如保險槓的轉角,後視鏡等)。一旦定型之後,貼了這種車膜的車輛雖然在剛完工的時候效果是很不錯,但是等到使用時間長了之後,改色膜多多少少都會產生一些問題。
圖:某款車上所貼的某品牌電鍍膜。在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一些邊角處出現了大量氣泡。
圖:一般改色膜背面都會設計有導氣槽。導氣槽的作用是將貼膜時留存在膜與車身之間的氣泡儘快排出,提高貼服性。不過一些中國產改色膜製造工藝較為粗糙,背面不僅使用了品質低劣的背膠,而且並無導氣槽設計。這不僅增加了貼膜施工的難度,還降低了產品裝車後的品質。在挑選車身膜時,小編建議各位車友現場選購產品時不妨先撕開車膜的一角檢視背面導氣槽紋理是否規格,用手指輕觸車膜背面感受一下背膠品質如何。劣質的車身膜往往採用成本較低的膠水,摸上去不僅感覺粘度較大(感覺會跟封箱帶的背膠差不多),而且還會感到有膠水殘留在手指上。
圖:技師正在用烘槍對邊角進行處理。
圖:邊角的處理對於最終的效果也有較大的影響。不過在邊角處理方面更多考驗的是貼膜技師的技術。雖然貼膜是一項對經驗要求較高的工作,即使不是專業做改裝的店家,只要技師的經驗夠豐富,都能提供不錯的人工服務。不過還是建議車主前往正規的店家進行貼膜作業。
圖:除了國外品牌之外,越來越多的國內改色膜生產廠家也開始注重對零售商以及代理商技師的資質認定。圖為一次會展活動上,某國內品牌改色膜廠家開展的貼膜技師評比,數輛完成整車貼膜作業的轎車正在由評審團進行評比打分。
編輯後記:目前國內還不規範的改裝市場,希望國家能夠對改裝行業進行規範,並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從而將改裝市場做得更好,達到良性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