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中國乘用車市場進入史上"極寒期",到底有沒有救世主?

中信建投著名經濟學者周金濤先生,2016年3月16日在一個沙龍活動中發表了主題為"人生就是一場康波"的演講,核心意思是說,我們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為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週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

比如80年代,中國暴富的典型是煤老闆,肯定大家在心裡認為煤老闆肯定是不如我有本事。為什麼他成為煤老闆,原因就是在於天時給的機會。按照康德拉季耶夫理論來看這是大宗商品的牛市,就給煤老闆人生髮財的機會。在世界經濟週期運動中最長的週期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它一個迴圈是60年一次。大家知道60年就是一個人的自然壽命是60年,中國講60甲子,迴圈一次就是一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它分為回升、繁榮、衰退、簫條。2018年到2019年是康波週期的萬劫不復之年,60年當中的最差階段,所以一定要控制2018、2019年的風險。這篇文章很長,有興趣的可以去網上查詢《44歲"週期天王"周金濤離世,20個預言待驗證》這篇舊文就好。

我主要想說的是,中國汽車尤其私人用車市場經歷了28年的高速增長,為什麼從去年開始就啞火了呢?去年3%的負增長,今年預期最多與去年持平0增長。私人乘用車市場大概率-3~5%。先不討論基數的問題(即使個位數的負增長,仍在2800萬臺上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從增長趨勢來看,中國車市已進入深度調整期(如下圖1所示)。說的通俗一點,叫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說的高大上一些,中國車市仍避免不了康德拉基耶夫週期律。

這就是我題頭說的康波週期。人生髮財靠康波,同樣車企滋潤的日子也得靠康波。康波率揭示,人的一生髮財有三次大的週期性機會,每次延續20年。我看大的固定資產或者說大宗商品的消費也基本遵循這個週期,因為消費者若沒有抓住康波週期,他們沒有"發財"或者說資產都被套住了,房產失去流動性賣不掉,股市也被套,他們的負債率高達80%以上的警戒線,請問他們拿什麼買車呢?你說有有貸款按揭金融啊,別鬧了!難道借銀行或金融機構的錢不用還本金利息嗎?所以說,第一,要從經濟運動的週期性規律這個深層次角度,去認識中國車市的發展週期問題。目前車市的震盪期持續3-5年是完全正常的經濟規律。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預見的是車市的馬太效應會越加的明顯。何謂馬太效應,馬太效應,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1] 。這個詞最早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表面看起來"馬太效應"與"平衡之道"相悖,與"二八定則"類似,但是實則它只不過是"平衡之道"的一極。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講,就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這是一種資源配置和流動的變化趨勢。打個比方,去年中國風投938億美金,都投到哪去了?(見下圖2)風投機構是最敏銳的商業嗅覺,他們自然會投到20%的最具有前景和"錢"力的大消費及服務領域,包括網際網路+新技術帶來商業模式變化的初創企業。這樣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一些不具有前景吸附力的公司自然會被淘汰掉,讓做的好的公司向獨角獸發展。這也是典型的馬太效應。

圖2:中國2018年風投資金的注入領域

那麼我們言歸正傳,回到汽車行業。車道君預計,在未來的3年這個典型大資產衰退的週期內,車市的嚴寒必然進一步加劇(見下圖3),並呈現極強的馬太效應。

1、 車企洗牌: 這個不用多說了,上週某網路新聞報道X泰等三家企業,面臨上下游供應鏈500億的債務,面臨申請破產的窘境。說明搭便車掙快錢的好日子已經結束了,中國消費者日趨理性成熟,伴隨3萬美元人均GDP的到來,中產階層佔比擴大,消費心理將進一步成熟,那些在研發上沒有投入,沒有核心競爭力的車企面臨出局是早晚的事。還是要早做打算啊,請問大的經濟週期面前,有誰能夠倖免?雪山崩塌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船票過期了還賴著不走,這是天理不容的。

2、 產品洗牌:君不見中國轎車和SUV長長的榜單裡面,一個月賣不到500臺的有多少個車型?我數了一下至少不下20款。這些車型不退市,還有存活的機會嗎?沒有。因為無論從時尚型、科技感、車聯網以及品牌識別度上你都沒有勝出的概率,所以車型的淘汰也是必然的,儘管他們對於主機廠來講是一筆非常巨大的沉沒成本。當然,那些車壇常青樹,例如號稱"比逸齊飛"的Sylphy和Lavida就長期盤踞轎車傍榜首的位置,那是因為他們滿足了老百姓對車輛普世價值的需求,例如品牌識別性、好用、經濟,品質可靠性等。儘管沒有極其突出的個性,但是各個指標都很中庸啊,大街上跑的多啊。這就是從眾的心理。

3、 渠道洗牌:今年上半年有1.5萬家汽車渠道經銷商變更股東、註冊資本以及500家直接跑路、關閉等,汽車渠道有30000多家正規註冊的4S店,他們也是28年汽車紅利的受益者,現在到了和好日子做最後角逐的時刻了。在2-3年內這些4S店洗牌掉百分之二三十是正常的。什麼樣的會洗掉呢?品牌選擇有硬傷的,要賺快錢不賺口碑的,經營管理跟不上節奏的,運營效率低下的,對員工極其吝嗇和苛刻以至留不住核心員工的,是首先淘汰的物件。相反,那些有資本運作能力的、經營管理穩健而規範的、想正兒八經做常年老店的,例如廣匯、中升等,應該還是會繼續生存下來的,"他們有的,讓他們變得更多"。

那麼,大夥要問,你怎麼老是唱衰呢?拜託看官,我不是唱衰,我是說巨集觀經濟運動規律不可抗拒。你去看看北美車市和歐洲車市?歷史大勢,浩浩蕩蕩。那麼我們作為汽車從業者尤其營銷從業者怎麼樣度過寒冬呢?

我上文說了,第一,從思考力層面提升,從事物本質規律認識到車市的發展週期的必然性,不要慌不擇路,六神無主。要敏銳地保持對複雜問題的坦然性。

第二, 從本質工作角度,體現在這種約束的震盪市場下生存的價值,體現自己的獨特和主動性價值,例如給公司管理層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老闆們會更加看重員工的能動性。我說的建議,比方說對市場形態的分類,對於增換購二次消費市場的重視(如下圖4),對保有客戶的運營,注意我說的是運營而不是維繫,因為對於一個保有客戶來講,從一個產品擁有者變成一個忠實的粉絲甚至腦殘粉,這中間是需要感情投入和物質投入的,這是一個渠道耕耘的過程,是細節付出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電話,一個轉介紹送兩包麵粉的事。另外,對於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底線城市的打法是不一樣的,客戶追求的首選價值不一樣,生活形態不一樣,道路環境不一樣,比方說你對一個鄉鎮大叔去講智慧汽車的OTA(產品迭代)、AQS(空氣迴圈過濾系統),他們聽不懂,他們也不需要。但是並不代表這些地方不能賣車,支付寶的資料顯示,今年十一黃金週三四線低線市場的消費額同比增長90%以上,未來的消費金礦在三四甚至五線城市。他們負債率低啊,可支配收入多啊,另外一個就是子女的贍養供給啊。

第三, 當你現在的企業不能夠足以支援你的生存發展,甚至組織的發展與你個人的職業走勢發生巨大錯位的時候,你就要想想是否還有必要幹下去,是不是要考慮跳槽的事。但是,這個必須要慎重再慎重。第一,豪華品牌雖然說在增長,但是人員結構性控制是必然的,甚至主流的比方說賓士,只出不進的。但若有好的機會,能去主流豪華品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汽車市場的第二個春天,最核心的方向就是向上運動的消費升級(見圖5)。第二,可以考慮新能源汽車,造車新勢力,例如小鵬,威馬等,雖然說新勢力也面臨很大的生存挑戰,但是這是大勢所趨,趨勢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若問我,車市康波週期的下一個繁榮點在哪?車道君大概率預見,在2030年前後的新能源智慧汽車,而造車新勢力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最具有生存的危機感和挑戰精神,他們也最具有挑戰傳統的霸氣和向上的能量。所以說,對於職業選擇問題,要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第四, 必須在有限的縫隙時間內,提升自己的能力,打造自己的IP影響力,經營自己的圈層。當然,這個事不是一蹴而就的。職場人的個人品牌其實就是一種個人影響力和個人名片,或者說溢價權。比方說你去運營一個大的自媒體IP,打造一個專欄或者出一本行業的著作。這些都是打造IP的手法。我以前認識一個諮詢公司的朋友,他本來是做管理諮詢培訓的,一開始名氣不大,生意也不好,後來利用業餘時間出了一本書,名字叫汽車銷售冠軍是怎麼煉成的,半年內他的個人公眾號粉絲增加到10萬,後來他"聘用"他太太來專職日常維繫這個賬號,自己一樣在管理公司做管理諮詢授課,輕鬆年入百萬以上。

所以說,再差的年景也有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再好的年景,也有生意做得七零八落的。這裡面是一個系統性的學問。

總之,世界沒有救世主,中國車市更沒有救世主,也不要指望天降好禮,政策救市。這些都是不現實的望梅止渴。用馬雲的話來講,最關鍵的是,不是要等到暴風雨來時再去修繕屋頂,而是風和日麗的時候,就提前修葺好房頂,才能在大雨滂沱時有避雨的地方。

聖經裡有一句話,叫做God help those they help themselves, 翻譯過來叫"自助人者天助之。"而不是,天天祈禱天降甘霖,祈禱完就在家等著看天,這樣必然註定是鏡花水月。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吉利推全新“另類”SUV,方正造型,科幻設計,年輕人領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