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閒暇時光,撥開人世間的煙火氣,好欣賞那些無語的盆景:欣賞一景二盆三幾架的完美搭配;欣賞觀花觀果的春華秋實;欣賞觀葉類松柏的凌寒傲雪……

曾記得,在那個休閒方式極為單調的時代,讀中小學卻是極為輕鬆、極為愜意,每天下午都是早早就放學了,幾乎也沒有什麼課外作業。於是在屋前栽上幾盆花,就是當時最快樂的事情了。當然,根本沒有錢去買花,而且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那個極為特殊的年代,也沒有人賣花。記得當時有兩個方法可以得到花,一個是向別人討要,另一個是自己到山野去挖。因為我認識的人不多,又不好意思開口,所以決定自己到山野去挖。

記得有一次,在山崖的峭壁之間,挖出了一株罕見的、瘦弱的杜鵑,儘管瘦弱,枝條上還是有好幾個花苞,其中兩朵已經綻放了嬌嫩的、淺淺的、淡淡的玫瑰紅色的花朵。另一次,是在山腰的茂密雜樹和雜草叢生中間,清雅微甜的氣味飄過來了,於是我挖出了一株盛開的野薔薇,它茂密的枝條上,綻放著白色微香的小花朵,很是清新甜美。在尋找鮮花的山野間,不斷可以看到因風吹雨打、或蟲蛀蛇咬、或雷劈火燒,形成的特殊姿態的松樹,這些松樹各式各樣、奇形怪狀。

年歲漸長,才知道那些奇形怪狀的樹木也是有審美價值的,甚至是比盛開的、漂亮的鮮花具有更大的審美價值。

開放初期,文化藝術交流也開始慢慢復甦了,偶爾會在雜誌封面或封底看見盆景的圖片,但是它們的真容還是很不容易看見。記得第一次現場看到盆景,已經是參加工作多年以後了。一天早上,有一位同事說下午放學後,帶你去看看盆景。下午放學後,我們兩人騎上鳳凰牌自行車,向山後的一個小村莊出發了,騎了好久,終於找到了一個山民的家。家很破舊,家門前隨意擺放著一些同樣破舊的枯樹根,只是這些樹根大多是奇形怪狀,讓我聯想到少年時代,在山野間看見過的那些松樹……

這位山民終於回來了,他說他做的盆景是“枯盆景”,所謂的枯盆景製作是這樣的:先在山野間尋找、並挖出這些老樹的枯樹根,然後再經過晾曬、蒸煮、晾乾、初雕、精雕與打磨等等步驟,最後是為作品配盆。

山民對我們說,這樣做盆景,是因為沒有錢去養活的盆景。

這樣也好,這樣的情景,讓我聯想到日本僧人創作“枯山水”的情景。僧人在寺院的園林裡,鋪上大量的白色的碎石子,然後就根據自己不同的心境,手持耙子耙出了不同形狀的水紋、雲紋,表示不同的水色天光……

歲月如歌,時光的背影如此悠悠,往日的歲月又上心頭。回憶起少年時代對盆景的朦朧印象;青年時代對盆景的無限嚮往;中年之後對盆景的欲語還休;應該可以理解為時光的流逝,可以改變著人的審美觀念。

今逢盛世,各種各樣的盆景展覽、圖片、書籍,可謂是應有盡有,隨時隨地都可以欣賞到盆景的芳容。然而,我卻沒有了曾經的熱情,彷彿經歷過的歲月,就是一件最奇最怪的大盆景。它無言無語,就像一位靜觀人世間的老者……

12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Jetta:失去大眾車標後,銷量上不去,高光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