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公元前208年,陳勝遭到了秦國軍隊的合力圍剿,在章邯、司馬欣、董翳組成的豪華指揮團面前,陳勝毫無抵抗能力,手下愛將蔡賜、張賀先後戰死,自己也被迫逃亡泗水郡的城父縣。

泗水郡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劉邦的老家就是泗水郡的沛縣。此時的劉邦剛剛踏上造反之路,而項羽只是叔叔手下的副將。

陳勝並不清楚,這二人今後會在這片土地上演何等精彩的對決,因為那時他早已魂歸故里。陳勝雙手扶著城牆遠眺,腦海中不斷浮現兩年來的遭遇,從小小屯長到起義軍領袖,近兩年的經歷好似輪迴了一場。

然而上天沒有給陳勝太多感懷的時間,他最信任的車伕莊賈,毫無預兆地在背後捅了他一刀。這位曾經高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男人,就這樣成了無名小卒邀功的籌碼。

從許多角度來說,陳勝都應該在秦末起義浪潮中,掀起更大波浪。但他卻只是曇花一現,便把主場交給了劉邦、項羽等人。

究其原因,無非是以下兩點:

1.借殼楚國,開歷史倒車

借殼上市是現代企業的常用伎倆,其實這都是陳勝幾千年前玩剩下的東西。

陳勝為了提高自己身價,聚攏六國民心,起義後重新扛起楚國大旗,自己為楚王。

現在看來這無疑是一招昏棋,其一楚王這個名號,意味著通告天下,七國爭霸的時代又回來了。無論是六國遺民還是貪圖富貴者,會有無數野心家蹦出來,爭奪六國的合法繼承權。

這些人想要的只有名利,壓根不會聽從陳勝的統一領導,你不是講:“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嗎?那憑什麼我要屈居人下,自己當老大割據一方,他不香嗎?

就連陳勝非常信任的武臣,也在楚國的感召下,脫離陳勝自封趙王。

或許陳勝認為把水攪混,他就能趁亂不斷壯大。可你才是起義軍旗幟,是秦國的頭號勁敵,消滅了你才能重挫造反隊伍。

第二點,楚王這個名號有一個潛在隱患,陳勝壓根和楚國王室不沾邊,在那個講出身講血統的年代,可是名不正言不順。

劉備為何咬死自己是漢室宗親,不就圖個再造大漢的名,好聚攏起漢室人心。陳勝倒好,直接把野心亮了出來,楚國就是我的幌子,我就是想靠它爭權奪利。這樣一來起義的正當性大大降低,老百姓們也不會為了你一己私利,冒著砍頭的風險加入隊伍。

哪怕陳勝改姓羋,對外假裝是楚國王族,多年來隱姓埋名積蓄力量,好歹算那麼回事。

陳勝稱王后,下屬葛嬰又立襄疆為楚王,他可不是故意和陳勝作對,反而得知陳勝自立後,立馬殺了襄疆。

這充分說明他壓根就沒覺得陳勝能當楚王,手下尚且如此,何況六國的百姓。

2.性格缺陷,沒有大格局

如果說借殼上市陳勝自掘墳墓,那性格缺陷就徹底釘死了他的棺材板。

出身貧寒的陳勝,並沒有天生的領導屬性,這是底層思維決定的東西,就連後來大漢王朝的建立者劉邦,也逃不過這個規律。

然而劉邦身上有一個優點,是陳勝所沒有的,那就是強大的適應能力。

歷史上擁有這種能力的還有朱元璋,這類人總能隨著地位的轉變,快去適應新角色。不幸的是陳勝並不具備這個能力。

陳勝性格上有兩個致命硬傷,限制了他的發展。

一個是剛愎自用,早在起義初期,陳餘、張耳兩個人就曾清晰地跟他闡述過“廣積糧、緩稱王”的道理,建議陳勝扶植六國後代,讓他們去和秦國打消耗。

可陳勝太想進步了,執意自立為王,靠生命去吸引秦軍的火力,為其他起義隊伍創造壯大的條件,也為自己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與之相比,劉邦就要聰明很多,他一向秉持著“聽人勸,吃飽飯”的態度,對蕭何、張良等謀士的話,往往從善如流。

陳勝的另一個缺點是薄情寡義。對於創業者來講,這是個致命缺陷。

大家想想,陳勝隊伍中的人,之所以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著他東拼西殺,肯定不是受他人格魅力感召。大家圖得無非名利二字,盼著能夠在起義浪潮中分一杯羹。

可陳勝壓根不思廣施恩澤,反倒吝嗇苛刻,讓手下很是寒心。

他的老朋友們來投奔他,只因為大夥酒桌上講了講他以前的醜事,陳勝就把他們打包全殺了。

將領們外出打仗,凡有軍事行動,必須要請示陳勝,經過同意後才能實施。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難免有個別人先斬後奏,陳勝無論勝敗,發現以後立馬抓起來治罪。

如此性格自然搞得眾叛親離,甚至最後司機都出賣了他。

總體來講,陳勝的失敗是早已註定的結局。秦國早已結束了戰國的亂象,六國靠血緣維繫統治的時代已然過去,陳勝妄圖開歷史倒車,擎起六國大旗,無異於作繭自縛,哪怕戰勝秦國,陳勝也沒有資格成為天下共主,畢竟他只是一個血統不純的楚王。

何況,如今的天下早已成為有能者、有志者的天下,以陳勝的性格,壓根沒可能將各路諸侯聚攏到一起。

或許,歷史賦予陳勝的最大價值,就是喊出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然後貴族政治就此結束,大爭之世就此開啟。

8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運20為何不能改客機?經濟性和高質量兩重屏障,網友:難以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