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畢業後,通過考試進入事業單位。每天工作都很努力,卻總是受到領導的批評,這讓小珊心裡覺得特別委曲。
這天早上,小珊剛到辦公室,領導就讓她去市裡送一份材料。小珊接過任務也不敢多問,就立即出發了,她很快就把材料送到市裡又返回單位。結果她剛回到辦公桌前,還沒來得及坐下,領導就氣沖沖地走過來批評她:為什麼材料送到了,也不打個電話彙報一聲,就直接回來了。
小珊怯怯地表示,自己以為只要把材料送到就行了。沒想到領導聽完之後,更加生氣了,直接當著全辦公室同事的面,批評她做事從不帶腦子。
作為職場新人,你是不是也常常遇到類似的情況,自己沒有完全理解領導的意思,導致完成的任務的效果大打折扣 ;自己明明盡心盡力沒有做錯任何事,卻總是被領導批評,為什麼會這樣呢?又該如何解決呢?
一、全程介入,掌握溝通主動權
首先,你要明白領導必須站在高處抓大事、謀全局。因此,他沒有時間和精力事事教導、句句交代。而領導決策的形成,通常也要經過一個深思熟慮、反覆醞釀的過程。這就需要任務的執行者,從參與醞釀的過程中發散,有意識地介入領導意圖的形成過程,從一開始就牢牢掌握、領會和實現領導意圖的主動權。
雯雯,在機關工作十餘年,雖然一直從事文秘工作,但卻深得歷任領導信任和喜歡。最主要一點就是,她對自己所有接手的工作,都能堅持持全程參與。有一次 ,一群外市客人來景區調研,她從制定方案、選擇路線、調派車輛、陪同調研、會餐,每個環節都深度參與,每個細節都瞭如指掌。特別是瞭解到有一位回族客人時,她特意提醒食堂,在配餐時一定要多加註意,這讓正準備囑咐此事的領導目露讚賞之色,並在同事面前表揚了她。
可以說,在領導意圖形成的過程中,你“介入”地越早越深,就能更好地理解領導的意圖,知道他下步想做什麼、需要什麼,工作做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二、不懂就問,掌握不返工小技巧
當然,全程介入,的確可以掌握主動權,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
但更多的時候,你可能還沒開始“介入”,就遇到這種情況:領導佈置工作,他沒說清楚,或者你沒聽清楚。這時,你不能扭捏怕事,擔心自己問了會不會給領導造成不好的印象?會不會讓領導覺得自己不夠專業?恰恰相反,你應該在腦海裡模擬出工作流程,有不清楚的地方第一時間問清楚。這樣,不僅可以幫你避免“跑偏賽道”,更可以讓你“加速衝刺”。
有一次,領導讓小芳做一份景區旅遊業調研PPT,第二週開會時用,但並沒有提出具體要求。她接到任務後,自己做了一份調研報告大綱,再就不明白的地方與領導進行了確認。比如,領導的發言時長、發言的重點內容、圖片的配比等等。通過及時溝通,她不僅掌握了會議要點,思路也更加清晰。很快調研PPT就完成了,並且第一稿就得到了領導的認可。
你看,多問幾句,其實並沒有對你造成任何負面影響,當然提問之前一定要多思多想,切忌“不經大腦隨口就問”。
三、勤於記錄,掌握致勝小秘訣
那麼,手握“全程介入”“不懂就問”這兩個錦囊,是不是就能在職場“所向披靡”?當然不是,你還得學會“勤於記錄”。因為,人腦有兩個侷限性,一是反應需要時間,二是容易遺忘。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相信你常常會在電視裡看到這樣一個場景,秘書跟著大領導時,腋下總是夾著一個小本子,領導說的話,事無鉅細地記錄下來。當然,現代社會,信息發達,並不需要你真的帶個本子去做記錄。但你還是應該養成習慣,隨時記錄領導講話要點、重要數據等,以備後用。
琴琴,多年的工作讓她養成了隨時記錄的習慣,練就了她對數據的敏感度。有一次開例會,領導突然向眾人詢問某個項目的進展情況。業務部門負責人頓時被問住,急得滿頭大汗。而琴琴因為早前陪領導調研時,用心記下了重點內容,相關情況爛熟於心。她站起來,告訴領導:目前項目進展順利,已經徵地了xx畝、拆遷了xx畝,達成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她不僅完美地回答了領導的提問,還幫業務部門負責人解了圍,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你還可以隨手記錄靈光一閃的好想法,今日的工作總結和明日的工作計劃,甚至是曾經犯過的錯誤。這樣,時不時看一看、琢磨一下,同時逐步修正自己的工作方式,最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你學會這三個錦囊妙計,就能讓你在職場上披荊斬棘,贏得領導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