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馬匹的作用尤為重要。《周禮·夏官》記載:“校人掌王馬之政,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這裡說的駕車、作戰、打獵等僅是馬匹的一部分作用,在生產力還不發達、生產工具相對落後的古代,馬匹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牲畜,也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於亂世,建立政權後又時刻受到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軍事威脅,所以更深知馬匹的戰略意義,對馬政給予前所未有的重視。那麼在朱元璋的影響下,明朝的馬政制度又會得到怎樣的發展呢?
一、馬政:宮廷儀仗的門面和軍隊發展的後盾
所謂馬政,即古代的馬匹管理制度。包括馬匹採辦、牧養、訓練、使用等。馬屬奇蹄目馬科馬屬,最早為Mustang,約4500年前被人類馴化,人們現在利用馬匹開展農耕、運輸、遊獵、畜牧、娛樂等活動。
提到馬政便有繞一個不開的主題,那就是廄牧,廄牧是指建馬房、設草場、置料倉、養馬、牧馬。廄牧是明代馬政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按照管理者的不同劃分為多種形式,分別有官牧、衛牧、民牧和京府寄養。其中官牧由京官直接負責,飼養的馬匹為御馬,主要負責宮庭乘輿和祭祀的儀仗隊,充當皇家門面。
衛牧和民牧分別由軍隊外衛所和百姓負責,馬匹多充當軍備力量。京府寄養最為特殊,宣德間,蒙古的殘餘勢力瓦刺部又逐漸強大,並直接威脅到明朝的安全。明廷為了備馬隨時取用,便將外地的馬匹起解到京,建立了京府這樣一個馬匹中轉站,屬權宜之計,意在抵禦外敵。
值得一提的是,民牧政策執行兩年後,朝廷定例:“免糧之家五戶一馬,不免糧之家七戶一馬”。直至“凡能用心牧養者除其罪。”用減輕賦稅和免除罪行來鼓勵百姓養馬,朝廷在當時對馬政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二、馬政——明朝時代興衰的縮影
馬政最早起源於夏商時期,但因可參考資料太少,而無法得知中國當時馬政建設的具體情況。最早的完整的“馬政”概念記載在《禮記月令》中,“仲夏之月,遊化別群,則縈騰駒,班馬政二又。是月也,天子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戒,班馬政。”該書注日:“馬政,謂養馬之政教也。”表明,馬政事實上是對養馬的政治教化。
在冷兵器時代,戰爭形態經歷了車戰、騎戰、騎兵與多兵種配合等階段,這些作戰模式都離不開戰馬。相較於步兵,騎兵具有更強的機動性和衝動力,適合衝鋒和遠距離奔襲。因為戰馬在戰術及戰略方面的特殊地位,所以歷代統治者對馬政都給予高度重視。
1.馬政大舉——上行下效多方努力
朱元璋多次強調“馬政,國之所重”,從立國之基的高度認識馬政,建設馬政事業。洪武四年,朱元璋下旨“置郡牧監於百里營所,隨水草利便立官署專職牧養”。為加強對馬政的統一管理,朱元璋又於洪武六年下旨設置太僕寺,“掌牧馬之政令”。洪武三十年,又“置行太僕寺于山西、北平、陝西、甘肅、遼東,掌管馬政”。太僕寺下設5個“分寺”,體現出朱元璋對馬政的高度重視。
朱元璋對馬政的重視影響到明朝早期的幾位皇帝,朱元璋去世後,燕王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了皇位,再次擴大馬政機構,至明朝永樂時期,一套完整的馬政體系基本形成,《明史·食貨志》記載:“太祖綢繆邊防,用茶易馬,固番人心,且以強中國。”這表明,以茶易馬不僅是明朝獲取馬匹的重要途徑,而且可以收到政治上的制衡效果。
對馬政的重視,相關管理體系的基本完善,加上養馬方面激勵政策的不斷出臺,使明朝早期的馬政事業達到興盛。永樂二十二年全國有“馬數共八十九萬一千二百八十匹”,其數量基本能滿足官私所需。
2.馬政衰敗——貪官勾結毀於一旦
明朝中期以後,馬政出現松馳與衰退。《明史·馬政》記載:“自宣德以後,祖制漸廢,軍旅特甚,而馬政其一。”意思是從宣德以後,祖宗的制度逐漸被廢棄,這其中軍隊受到的影響最嚴重,而作為與軍隊息息相關的馬政也是其中之一。明人楊時喬在《馬政記》也認為:“馬政莫詳於明,亦莫弊於明。”至嘉靖五年,馬政已經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所謂名存,是指“地號草場,段畫封志,部發冊籍,野設廳院,救旨頒於將官,糾察委於科道”這些還都存在,而實亡是指“地久不耕,土非其性,黃篙株立,營草盤根,氣嗅不敢近人,唯苦難以飼馬”。此時的馬政已經不再是最初的能夠及時補給軍隊的軍備力量,而是成為貪官汙吏斂財的溫床。
三、馬政政策為何成為貪官斂財的溫床
明代的馬政,在洪武永樂年間,由於養馬制善且管理較好,因而發展很快。此後,盛極而衰,明代的馬政之所以會出現初盛終衰的結局,有以下原因。
1.牧馬草場被大量侵佔——馬政盛於戰爭,衰於戰爭
明初,太祖朱元璋設草場於大江南北,復定北邊牧地,在近京地區,“東歷紫荊、居庸、古北抵山海衛,荒閒平野,非軍民屯種者,”。這段話強調了凡是軍民之屯種田地,不許牧放踐踏;而劃定為牧場的,應確保牧放的正常進行,此時朝廷對牧馬草場的管理十分嚴格,主要是因為有外敵入侵,所以要保證軍備力量,但是當外敵退卻,整備軍隊擴充軍隊不再是首位重要的事情之後,一切都在慢慢改變。
正德四年十二月,御馬監太監谷大用奏報,“本監牧馬草場為軍民盜種,勳戚勢奏討,致虧原數”。這些被軍人和農民種偷偷種植糧食的的牧馬草場,和被各個大臣上書討要的牧場,經復實有“六十處,實有地五萬五千三百四十三頃九十四畝”之多。由此可見,牧馬草場被侵佔已經到了多麼嚴重的程度。牧馬草場被大量侵佔,軍民皆困於牧放,是導致明代馬政衰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2.馬政官員的瀆職與大肆侵吞——莊田興起私利為上
明初,由於社會各方面還都處在上升時期,這時的各類官員,包括馬政官員,也還都有所節制。後來,隨著各類莊田的興起,社會風氣開始敗壞,一些馬政官員也放鬆了對自身的要求,具體表現在身處其位而不謀其政;更有甚者進行大肆侵吞財產,對馬政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危害。
馬政官員的瀆職,到成化年間尤為嚴重。“不以馬政為重,閣肯盡心提督,以致倒失、被盜及官軍棄馬在逃者有之”。更為嚴重的是,馬政官員大肆侵吞公有財物。加上莊田的興起,是有權勢的人員佔有社會財富的一種方式。
此時,包括明軍中負責管理馬政的軍官,對牧馬草場收取的子粒租銀,倉場中的草料等大量實物,也同樣表現出強烈的佔有慾,從而大肆侵吞馬政官員的大肆侵吞,使牧馬草場的公有財產造成極大的損失,這是導致馬政衰敗的又一重要原因。
3.太僕寺馬價銀的大量流失——政策調整貪官鑽空
明初,對馬價銀錢的管理很嚴格。但發展過程中,對馬匹的投資過於巨大,給朝廷帶來負擔,隆慶二年,提督四夷館太常寺少卿金武奏議,“將種馬變賣一半,每馬變價銀十兩,徵收草料銀二兩,解太僕寺”以備買馬。這種賣掉部分馬匹來供養其他馬匹為朝廷減少負擔的初衷是好的,但至明代中後期,為各級馬政官員的大肆侵吞開了方便之門,逐步演變成種馬盡賣,讓朝廷物馬可用,這是導致馬政衰敗的主要原因。
4.明代中後期明廷對馬政重大方針決策的失誤
明初的馬政,不僅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寬闊的牧馬草場,而且用人得力,因而養馬業大盛。至明代中後期,明廷對馬政方針的重大決策往往發生失誤,由於開支巨大,明廷規定,收取草場子粒銀。這些子粒銀,因管理不善,通通進入了各個馬政官員的口袋,故所收取的子粒銀,未能全部用在馬政方面,,不僅造成大量財物的流失,而且又減少了草場的面積;。是這一原因是導致馬政衰敗的直接原因。
總結
回看明朝馬政的發展史,何嘗不是明朝的發展史?當馬政政策不再受到重視時,便成了貪官汙吏斂財的溫床,當一個國家的官員肆無忌憚大肆斂財,也是一個國家走向衰敗的開端。或許您能記起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這部小說同樣也是明朝時期的作品。孫悟空被天庭招安後所任的官職——弼馬溫。
再後來,霸佔草場、挪用買馬庫銀的現象越演越烈。馬政進一步敗壞,並出現缺少馬少銀的危機。小說中稱弼馬溫是為人流的養馬官,正是當時馬政混亂的社會現實的反映,也是作者對不謀其政謀其財的馬政官員的諷刺。
參考文獻
1、明清時期西北茶馬貿易的發展
2、明中後期太僕寺的白銀收入及其財政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