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來看全世界最大的冤種就是歐洲,歐洲最慘的就是德國。德國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度高達55%,在歐洲主要工業國中最高,受影響自然也就是最大的。現在德國的工業企業生產普遍受到衝擊,像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也加快了在廣東的投資,這是工業轉移的必然趨勢。
像這種上游的大企業一走,跟它配套的中下游的小企業,就是傳說中的德國上百年的那種小型家族企業,就不得不面臨一個選擇,是跟著搬,還是另謀出路?實際上這兩個都不是好的選擇。小型家族企業往往是產業鏈上的一環,本土的產業鏈連根拔起的時候,它們最基本的生存空間其實已經沒了,怎麼選,都是傷筋動骨的無奈之舉。
那麼德國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如果我們深入去看一下,只能說德國也不是無辜的。
德國是世界著名的工業大國,其工業生產總值佔GDP比例保持在25%左右,在西方發達國家中,算是比例非常高的了。
德國,意大利和法國,這三個國家的工業生產總值就超過了歐盟27國的一半還多。這裡面德國一個國家佔比就超過了20%。
可以說德國是歐洲的工業中心,歐洲製造業中最主要的四大行業,汽車,食品,機械設備和化工,德國企業基本都是排名最靠前的那部分。所以德國的工業生產的穩定,關係著整個歐洲的工業生產穩定。這是這麼多年以來擺在檯面上,很清楚的事實。
但是工業生產的穩定,有賴於基礎資源,比如能源,礦產的安全保障上。這麼多年德國買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礦產,德國難道不知道要分散供應渠道,確保產業鏈的戰略安全嗎?
德國當然知道,但是俄羅斯資源實在太便宜了,這是德國製造競爭力的核心保障。俄羅斯賣給德國的天然氣,價格要比賣給我們還低,而且量也要大得多,沒有這些作為基礎,德國工業製造,在世界上的競爭力恐怕要弱很多。
但是德國為此做了什麼安全保障的準備了嗎?又或者有什麼備份計劃嗎?目前來看,可以說完全沒有,統統沒有。德國要麼是對於自己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這種駕馭能力,太過於自信,要麼就是對美國的下限,認識不足。
當然現在摔了一個跟頭,德國開始成長了,只是那個傳說中細緻謹慎,目光長遠的德意志民族,不知道還爬不爬的起來?
北溪管道被炸,其實歐洲很多國家是心中暗喜,因為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國和俄羅斯合作建北溪二號,在歐洲內部就動了另一部分人的蛋糕。而德國在歐洲的發展和崛起本身,就有很大的吃獨食嫌疑。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德國取得的成就,有不少歐洲國家作出了犧牲。
就拿北溪二號來說,德國為了使天然氣價格更低,供應量更大,在北溪一號的基礎上,又合作搞了北溪二號。這兩條管道的輸氣量加起來達到了1100億立方米,超過了其他所有俄羅斯向歐洲輸氣的管道總和。
這樣一來,俄德之間的天然氣貿易,不用過境其他歐洲國家,不僅可以省下一大筆過境費用,而且再也不用受制於人。更加有意思的是,德國和法國,荷蘭,奧地利也一起出資參與了北溪二號建設,準備把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之後,再中轉賣給其他歐洲國家,這樣這幾個國家還可以一起再賺一筆。
看到沒有,德國作為歐洲的核心,處在產業鏈的最頂端,得了最多的好處還不知足,這是準備把事做絕,把其他歐洲國家吃幹榨淨,全部變成德國的打工仔,關鍵是連湯都喝不到多少。
如果說美國在世界上,是通過產業鏈分工和美元結算,來坐收漁利。那麼在歐洲,德國的存在,跟美國的做法也差不多了。只是德國比起來還有個最大的不足,就是在歐洲內部,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卻賺了最多的錢。在世界上,則猶如三歲小兒抱金磚過市,沒那個守護自己財富的軍事能力,卻滿世界招搖自己的財富。
德國和法國,貴為歐洲核心,享有最高的話語權,在全世界搞環保,搞碳排放,然後整個歐洲都得跟著搞清潔能源。但是話語權和最大的好處,基本上都是由法德拿走,而其他國家的經濟和收入基礎,很可能更需要傳統能源,但是沒辦法,被裹挾到了這條道上,過去是許了各種好處,現在好了,好處沒見著,冬天還得跟著挨凍。
所以別看德國倒黴,但是在歐洲內部對德國的埋怨,可能早已經怨聲載道了。這次正是個機會,以後法德的話語權,可能會更弱了。為啥?關鍵就在於都沒發展軍事力量,安全靠美國,既然美國對你們德法都予取予求,那拜大哥還用得著通過法德做中介嗎?
所以現在德國的處境,雖然艱難,恐怕除了俄羅斯,沒人真的會想幫他,因為幫了也得不到好處。反倒是德國倒黴,尤其是北溪管道被炸,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東歐國家,可能暗地裡會長舒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