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梁思成騎車被撞,險些喪命。林徽因去醫院探望,幫他用毛巾擦汗。不料這一幕,被梁思成的母親撞見,怒罵道:“未出閣的女子,怎能如此?”梁母臨終時,囑咐丈夫:“不要讓兒子娶林徽因!”
1919年,18歲的梁思成遵照父親梁啟超的叮囑,在家靜候父親的好友林長民的拜訪。
夏日暖陽裡,草木繁盛,微風拂過時,夾裹著淡淡的花香。
院門打開時,梁思成看到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梳著兩條辮子。
在Sunny下,她的雙眸清亮,又富有神采。
林長民與梁啟超私交頗好,常來這個院落。
林長民進門後,笑著對梁思成介紹道:“思成啊,這是我的長女林徽因。”
只見林徽因身著淺色半袖短衫,黑色過膝綢裙,含笑看著梁思成。
這一年,林徽因15歲。
她宛如飄逸的仙子一般,闖進了梁思成的心裡。
原本是一個尋常的夏日,但是在梁思成看來,一切仿如夢境。
此後,林長民和梁啟超倒是樂見其成,有意撮合兩家的聯姻。
可是,考慮林徽因年紀尚小,就只是口頭約定,並不十分確定。
直到1921年,林徽因隨父親林長民從英國返回大陸。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雙方父親的同意下,開始正式的交往。
父輩的友情,使他們很自然就熟悉起來。
1923年5月7日,北平的大學生舉行“國恥日”紀念活動。
上午11時左右,梁思成和弟弟梁思永駕駛著機車,追趕著遊行的隊伍。
機車剛駛入長安街,就被軍閥的轎車撞翻,機車把梁思成重重地壓在下面。
隨即,梁思成被送進協和醫院,先後做了三次手術。
6月的炎熱,梁思成熱得只穿一件背心。
林徽因去醫院探望時,坐在床邊,溫言地安慰他。
見梁思成出汗,林徽因就用毛巾替他擦汗、翻身。
然而這一幕,卻被梁思成的母親李蕙仙看到了。
當即,梁母李蕙仙就怒罵道:“未出閣的女子,怎能如此?”
在李蕙仙看來,這樣不避諱的親密舉動,簡直有辱門庭。
之後發生的一件事,更讓李蕙仙接受不了。
著名外國詩人泰戈爾訪華期間,林徽因與徐志摩負責接待,頻頻出現在公眾場合。
當時的各大報紙上,以三人的合影,大加讚譽他們。
在李蕙仙的觀念裡,女子拋頭露面已屬不妥。
更何況,圍繞林徽因的各種坊間消息。
因此,李蕙仙堅決地反對林徽因成為梁家的兒媳。
李蕙仙生於河北永定,是順天府尹李朝儀的獨生女。她的堂兄是禮部尚書。
堂兄組織廣東鄉試時,相中了梁啟超,才從中做媒,讓23歲的李惠仙嫁給了19歲的梁啟超。
她從小熟讀詩書,擅長琴棋書畫。
與梁啟超成婚後,李蕙仙不僅全力支持梁啟超的革新變法,她自己也是努力學習新學。
到上海後,她創辦女子學堂,成為中國首位女子學校的校長,又是中國婦女報紙《女學報》的主筆。
然而,在李蕙仙的骨子裡,依然保留著舊的倫理和舊的道德。
當時,李蕙仙的身體不太好,她對丈夫梁啟超說:
“我就趁自己還活著,給兒子選一個賢良的兒媳,都不行嗎?”梁啟超擔心妻子的身體,只好假裝同意。
林父看到李蕙仙的強烈反對,不想女兒受委屈,就說:
“不如等孩子們留學回來,再談婚事吧!”隨後,梁思成與林徽因一起赴美留學。
1924年9月,李惠仙病逝。
臨終時,她都在囑託丈夫,不要讓兒子娶林徽因。
林徽因的父親過世後,梁啟超主動提出,由他一力承擔兩個孩子的上學開銷。
在林徽因最艱難的日子裡,梁思成照顧她,安慰她。
為此,他們二人就正式在一起了。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舉行了婚禮。
當時,林徽因穿著自己設計東方風格的嫁衣,拍了婚紗照。
登報後,她的婚紗照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婚後,他們二人相互扶持,一起走過了27年。
她們婆媳間,是兩代的大家閨秀,遭遇了時代的改變。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碰撞,梁家只是那個時代的縮影。
婆媳問題是千古難題,民國才女也難過婆婆這關。
1922年的某天,林徽因和梁思成去太廟遊玩。
這是他們的首次單獨約會,林徽因一副少女的矜持。
可剛進太廟一會兒,梁思成就突然消失了。
林徽因四下尋找,抬頭後才發現梁思成已爬到樹上。
這一幕,讓林徽因每每憶起時,都會面帶微笑的。
笑容裡滿是對身手矯健那個男生的欣賞。
然而,那場車禍卻讓梁思成左腿比右腿略短一寸,造成終生的跛足。
為此,他們在探尋古建築時,沒少吃苦頭。
他們寧可忍受貧困,也不願意遠走異國。
建國後,新中國百廢待興,他們夫妻致力於建築事業,對中國建築科學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
林徽因不僅參與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還與丈夫一同設計國徽,死後葬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
幸虧,梁思成父子沒有聽從李蕙仙的建議,否則就沒有這段才子佳人的美談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