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最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表明,今年9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預計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27.1%。也就是說,國內每賣四臺車,就有一臺是新能源汽車,很明顯,新能源汽車轉型的觀念,已經深入了國內汽車市場角角落落。

數據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然而,就在國內汽車市場新能源轉型提速增質的時候,傳統豪華品牌卻集體消極怠工。以BBA為例,截止目前,BBA尚未在國內市場投放一款真正有市場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北京奔馳在國內汽車市場投放了EQE、EQB、EQC以及C級新能源、E級新能源領銜的新能源產品陣營,華晨寶馬在國內投放了寶馬i3、iX3以及X1新能源、5系新能源等新能源車型,奧迪方面也不例外。BBA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車型佈局,大多以燃油車平臺為基礎,且市場表現相當一般。

面對新能源轉型的大蛋糕,為何BBA集體失聲了呢?實際上,比起生產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技術往往門檻更低。畢竟沒有了發動機,沒有了變速箱,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和驅動電機全部外採,車企往往只需要合理設計平臺組裝即可,電動汽車並不存在技術上的難度。對於BBA等豪華品牌來說,近百年的造車經驗,根本不會被這點問題困擾。反而是國內的新勢力車企各種爭奇鬥豔,展示絕活,以BBA為首的豪華品牌卻少有作為。

與其說BBA造不出好的電動汽車產品,編輯更願意相信BBA不想造電動汽車,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錢。比起好的產品,BBA更善於經營品牌價值,畢竟品牌溢價才是BBA的主要利潤來源。一臺正向研發的新能源汽車,整車成本高於燃油車,又考慮研發成本,BBA還想要品牌溢價,那就會出現定價極高的現象。定價近百萬的寶馬iX就是例子,比競品車型貴出不少。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平價銷售,又會有損品牌價值,造成BBA現有的價格體系崩盤。

此外,當前BBA在國內市場已經形成一定的壟斷地位,34C、56E等車型一定程度上把持著國內豪華汽車的銷量,消費者對BBA當前的價格體系也非常認可,三者在國內的累計年銷量接近200萬輛,這樣的體量產生的利潤已經足夠可觀,BBA為什麼還要大費周章且非常冒險地研發新能源汽車呢?不過在這樣的求穩思維中,BBA的新能源危機似乎正在上演。

7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長城轎車上市時間敲定,重回轎車市場的長城還能創造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