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數據顯示,10月份第三週(10.17-10.23),大陸乘用車銷量為35.9萬輛,同比、環比呈下滑趨勢。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0.7萬輛,同比上漲、環比下滑。
新勢力車企中,蔚來、哪吒、理想的銷量超過了2000臺,小鵬、零跑和威馬靠後。根據10月份前三週銷量數據,蔚來、理想、小鵬的銷量分別為6367臺、4155臺、3108臺。
顯然,蔚來經歷了新舊產品交替之後,隨著新車型的交付,銷量數據開始恢復,而小鵬和理想的新車型G9和L8,則分別在10月底和11月初開啟交付,銷量下滑也並不意外。原本是汽車行業黃金銷售季節,在新勢力車企看來顯得格外落寞。
01
掉隊的威馬,在IPO路上掙扎
繼威馬CEO沈暉被曝出10.62億天價年薪後,威馬再次因薪酬問題引發行業關注。只不過,這次不是某位高管的天價薪酬,而是為了開源節流,威馬決定在10月份開始削減公司全體員工的工資。
其中,威馬普通員工的工資按7折發放,管理層的工資按5折發放。降薪是公司穩定現金流的方式之一,可見威馬近來的財務狀況並不太好。
威馬不是唯一一家宣佈減薪的車企,10月25日,法拉第未來宣佈從11月起,削減所有員工25%的工資,已達到節約現金的目的。作為補償,公司將給予員工與被削減金額一致的限制性股票單位。
與為了首款車量產交付而背水一戰的法拉第未來相比,威馬的困境要複雜得多,產品力不足、銷量慘不忍睹、現金流短缺、公司內部問題過多,種種原因導致在6月份遞交招股書的威馬,至今都上市無望。如果不能通過IPO注入發展資金,威馬前途難料。
公開數據顯示,威馬在2022年1-8月份的銷量僅為2.9萬輛,與哪吒破11萬、小鵬交付近10萬的成績相比,威馬掉隊已成事實。儘快IPO是威馬唯一的活路,只要能做好戰調整就還有機會。
02
小鵬銷量下滑,G9能否力挽狂瀾?
從去年9月份小鵬汽車交付量首次破萬開始,直到年底小鵬月交付量一舉突破1.6萬臺,在下半年尤其是“金九銀十”以後,小鵬的交付量可以說是節節攀升。但今年的情形卻與去年截然相反,不僅跌破1萬臺,還逐漸下滑到9月份的8468臺。
在小鵬G9上市之前,小鵬的三款交付車型只有P7還算耐打,G3i和P5都難扛大樑。但小鵬P7畢竟是2020年推出的老款車型,這兩年雖然市場口碑不錯,產品力絲毫不虛其他新車,但硬件配置已經無法滿足一些電動車用戶的需求,所以明年的改款P7是不少人觀望的對象。
這樣一來,P7眼下的訂單也被限制住了,加上G3i和P5,完全無法與蔚來6款新車型(包括改款)相提並論,唯一期待的也就只能是月底交付的小鵬G9了。
不過,目前P7改款的具體推出時間尚未確定,所以接下來幾個月主要靠G9這款車撐起小鵬汽車的門面了,銷量方面,小鵬預計會有短暫的低迷期。
從G9上市引發的用戶吐槽事件可以看出,小鵬汽車內部組織架構的問題也亟待解決。趕在“1024科技日”之前,何小鵬多次召開管理層會議,對公司運營和產品策略等問題進行反思,最終對公司結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確立戰略、研發、供應生產、營銷服、職能支撐五大體系,推動各業務線目標一致,高效協同,支撐公司戰略和大產品矩陣落地。
在“1024科技日”上,小鵬汽車對包括XNGP落地時間、飛行汽車試飛等在內的智能駕駛、低空出行領域的最新進展,但對用戶而言,除了XNGP和智能語音2.0,其他似乎並沒有什麼關注點。
目前,小鵬前三季度的交付總量依然名列前茅,在新勢力陣營中僅次於哪吒。雖然數據還不算太難看,但今年25萬輛的銷售目標已經沒有完成的可能。
03
理想汽車的焦慮:被自己和友商瘋狂背刺
近日,李想與吉利副Quattroporte楊學良的論戰,剛剛以理想方道歉、李想刪微博而告終。
在這場關於車內空間真實性的論戰中,李想表現出了“扼殺極氪009”的強烈慾望。作為一款MPV車型,極氪009主打的“空中大平層”概念與理想L9“180平大三居”幾乎如出一轍,強調大空間是理想定位“奶爸車”的制勝關鍵之一,如今,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開始與理想搶奪市場。
在中大型SUV市場上,華為加持的問界M7是理想L9的競爭對手之一,另一款車則是自家推出的理想L8,除此之外,BBA的豪華車型也是理想L9的重要競品。但喜愛“大空間”並不一定要選SUV,體驗更佳的MPV也是中國家庭的選擇之一。
嵐圖推出的夢想家、比亞迪推出的DENZAD9、廣汽推出的傳祺M8以及吉利推出的極氪009,都是中國產MPV車型中炙手可熱的產品,李想揪著極氪009的宣傳圖不放手,無外乎是這款車刺傷了理想L9/L8的市場,而在這個市場上,理想的地位被挑戰,這是李想無法忍受的。
一直以來,理想汽車依靠沒有續航焦慮的增程式汽車獲得競爭優勢,在技術研發、市場佈局方面,理想卻進展緩慢,甚至遠遠不如蔚來、小鵬,這也是一直為人詬病的地方。
在理想L8發佈會上,李想大秀技術肌肉稱:到2025年,理想將實現高速路和封閉道路下的L4級自動駕駛。畫餅還是下定決心?不得而知,但這意味著理想未來的研發投入要加倍。
不過,理想汽車對智能化似乎並沒有那麼上心。今年年初,負責智能汽車相關技術研發和量產的理想CTO王凱離職;10月,理想汽車智能駕駛AI算法負責人、AI首席科學家王軼倫被曝即將離職,原因是“研發壓力太大”。坐擁500多億資金的理想汽車,如果不是不願意投入,怎麼會將人逼走呢?一向精於成本控制的李想,看不上技術研發倒也情有可原。
Golight點評
隨著傳統車企電動化轉型逐漸深入,新勢力的先發優勢正在消失,理想、小鵬、威馬等車企的內部問題逐漸暴露,像小鵬這樣能夠及時調整的話,或許還有扭轉的機會,而理想、威馬則顯得遲鈍、緩慢,未來會不會被自己的“短視”拖累,是新勢力面對的棘手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