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散記|中峰橋與百歲公
阿郎是眾多驢友及文史愛好者喜愛的民間考古大咖,這些年來他穿梭於仙邑的山水之間,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考古遊記,我也是先讀了他的博客爾後才拜識尊顏,在他的旗幟下一起遊走、尋覓,探索仙鄉的種種勝蹟。阿郎是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他常讚歎西鄉度尾是一個天然的文物博物館,所到之處有數不清的文物,聽不完的故事。昨日上午,他在城南捍門山東渡山上考察鄭瑞星的摩崖石刻“石鼓”後,又召喚我等一起奔赴度尾鎮察看一座新發現的清代神道碑。下午三時我們不緊不慢準時趕到了度尾街上,邀約上車的是度尾鎮的一位文史專家餘洪森先生。下午由這位餘先生全程嚮導,我們只管做閒人不問路。輕車熟路,一溜煙的工夫就抵達了第一站中峰村。中峰村是一個古老的村居,主要人口以黃姓為主,兼有林、餘、胡等姓,因境內中峰橋(又名長板橋、佛公橋)得名。
據清乾隆《仙遊縣志》載:中峰橋,里人郭隆建,康熙間圮。黃肯堂、林玉振同重建。我們來到中峰橋時,迎面看到一座觀音亭,額書“中峰橋”三字,亭子右側立有一方清道光三年(1823)橋碑,記述修橋歷史及捐贈者芳名,內容與縣誌所載大徑相同。橋墩及石樑橋面基本保存完好。聽橋邊一老者介紹,當年屏山鄭紀尚書曾灑灑瀟瀟從橋上經過,留下一串閃光的腳印。若此,該橋建造時間可順推至明代。
中峰橋觀音亭(攝影:黃玉鋅)百歲公神道碑是清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為黃守序(號秩庭)老壽星而立的,現安放在村部廣場上供遊人觀賞,當地人皆以百歲公為榮。杜甫詩云: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黃守序公能夠平安跨入百年,不愧是全村人的一件大喜事,而且他的遺傳基因又傳播給了子孫後代,數代之間不乏高壽之人。乾隆《仙遊縣志》“人物誌·耆壽”載:“黃守序,萬善裡(今度尾鎮)人,年八十五燕(燕古同“宴”)於泮(泮,指學宮),再十三年卒。子四人,皆年八十,孫燕貽,亦年九十。”由此可見,黃守序八十五大壽時曾赴泮宮(今仙遊文廟)出席縣太爺為各鄉鎮壽星舉行的祝壽嘉禮,即鄉飲酒禮。
從2013年修訂的《中峰黃氏族譜》得知:黃守序,名紀,黃珩第三子,字守序,行孟四十八,生於明萬曆丙戌(1586)年十二月廿七日戌時,配霞石曾心珠女,生萬曆己丑(1589)年三月廿四日辰時,生二女,長適文賢裡楊宏就,次適本里池尾(今中嶽)李鼎明。公為渾厚,公門不入,鄉隣推重,閭里欽尊。於康熙庚戌(1670)歲詔賜冠帶舉為耆賔,府公祖慕諱天顏匾將壽考且寧。乙卯(1675)春公眉案逓度耋齡(九十曰耊),鄉進士州大尹嚴公仝親族繪幛祝壽膺遐齡於梁孟垂裕後於子孫,古云年高德邵,公與有焉。曾氏素性澹泊經營家計豊儉適宜,事翁姑以孝敬待妯娌以和怡於公偕老百年,亦與有榮施焉,卒康熙丙辰(1676)年十二月十二日辰時,享年八十八歲,公卒康熙二十二癸亥年(1683)二月十二日申時,享年九十八,合文賢裡庵坑岑後建興院後壬丙向。生四子:曰日隆、曰日盛、曰日耀、曰日輝。百歲公黃守序神道碑,採用本地青崗岩石製成,通高228釐米,寬70釐米,厚34釐米,圓首,碑頂雕刻雙龍捧日圖案,額“皇清”二字,碑文“詔賜冠帶修職郎百歲人瑞秩庭黃先生神道”,落款左為“特簡文林郎吳□坤宜昌府通判曾姪孫□□拜書”,右為“乾隆辛未年(1751)□□□不肖孫□□□□若”。顯而易見,此碑乃百歲公黃守序離世68年後子孫為他再建的,距今整271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