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席捲汽車行業,對一眾造車新勢力來說,車市下滑、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雙重壓力讓它們在剛開始進行產品交付,或是尚未進行交付時就需要面對嚴峻的增長甚至是生存壓力。
在一場業內交流會上,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談到汽車市場的未來發展時表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需要到 2021 年下半年才能迎來春天,比原來預期更晚。如果今年的低速增長繼續維持下去,明年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會是非常非常非常艱難的一年。若電動汽車企業無法實現商業和經營的平衡,2020 年會出現大範圍“暫停”,大家需要做好過冬準備。
圖 | 何小鵬(來源:DeepTech)
兩年前正式宣佈進軍造車領域的戴森在近期宣佈中止汽車專案,關停的原因為公司認為該產品在商業上找不到可行性。已經擁有自己供血能力的戴森此次退出也被認為是及時止損,但對多數汽車行業的新老玩家來說,它們並不存在止損的選項。
美國財經媒體 CNBC 在一篇報道中指出,近 5 年來汽車市場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速度並沒有達到此前新創企業的樂觀想象,同時不少新創企業也低估了造好一臺汽車的難度,導致眾多曾經野心勃勃的電動汽車初創發展艱難,不少已經消失在了汽車市場中。
其中包括 Bright Automotive、Aptera、Detroit Electric、Fisker Automotive 等。這些大多成立於 10 年前的國外汽車企業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礙,並從市場上消失了。而就算成功如特斯拉,在持續不斷的爭議之中發展成了銷量最高的電動汽車企業,至今也僅 3 次實現季度盈利。這顯示出汽車行業難度高、週期長的特點。
相比之下,中國新一批的造車企業來的更晚一些。以威馬、蔚來、小鵬汽車為代表的國內造車新勢力先後成立於 2014、2015 年。在馬斯克走出了一條可供參照的道路後,這些曾被稱為“中國特斯拉”的新興車企在早期少走了許多彎路,並在各路資本的助推下掀起了一波造車風口。
2018 年下半年開始,蔚來、威馬開始了首款量產車型的交付工作,小鵬汽車也在 2019 年初開始了交付。與特斯拉相比,它們在成立後 4-5 年即具備量產能力,實屬不易。
但在這個追求交付量快速增長的階段,中國車市來了一個急剎車。
從 2018 年下半年,中國車市作為全球汽車增長最後一臺發動機開始熄火,2018 年 7 月,在連續 28 年連續增長後,市場首次出現同比下滑。2018 年 7 月起至 2019 年 9 月,汽車行業連續 14 個月出現產銷同比下降,寒意來襲。
根據中汽協統計資料,2019 年 1-9 月,中國乘用車銷量為 1524.9 萬輛,同比下降 11.7%。在整體車市遇冷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在前 9 個月銷量 87.2 萬輛,同比增長 20.8%。
汽車銷售市場向來有“金九銀十”的說法,即汽車銷售旺季, 但這個 9 月並沒能給車市寒冬帶來更多溫度,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影響,今年 9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8 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減少了 34.2%,降幅較 8 月明顯擴大。
中汽協會祕書長助理陳士華表示,汽車行業的回升幅度及回升速度並沒有達到預期,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對行業影響較大,已經連續 3 月出現同比下滑,預期目標與實際完成情況有不小差距,完成目標困難重重。
近來已有多家中國產車企傳出破產或是重組的訊息,這也反映出國內汽車廠商在 20 多年來首次的大滑坡中的艱難場景。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遠未能夠擺脫對“B 端”市場的依賴。何小鵬在社交媒體上曝出,在前 9 個月的電動車銷量中,賣向個人消費者的僅有十幾萬輛,剩下的銷售資料則是來自出行公司以及汽車租賃公司等“B 端”客戶。何小鵬所提資料來源尚不清楚。
“我們經常說要做大做強,但就像淨重和毛重一樣,抱著借來的鐵球稱體重衝排名,越到後面會越多問題。” 何小鵬直接指出了對這一現象的擔憂。
他曾在另一場合表示,中國的公共出行市場每年能夠消化 50 萬臺車,為新能源汽車創造了一個穩定的市場需求,且這個市場的特點是價格低、品質好但不需要追求差異化,車企若能將 B 端市場做好,能夠活得不錯。但過度依賴這一市場的問題也十分明顯,由於規模較為恆定,因此就算在該市場獲得不錯的成績,也無法幫助車企進一步成長。“能不能走向全球、能不能形成典型差異化?我打一下問號。”何小鵬說道。
剔除這些資料後,個人消費者的購買數量則變得更加殘酷。這一結果體現在造車新勢力上就是交付數量遠不及預期。
以蔚來、威馬、小鵬汽車三家為例,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統計,今年前 9 個月蔚來推出的兩款車型累計上險數達到 12430 輛,對比此前給出 4 萬臺的交付目標尚有巨大差距。威馬創始人沈暉曾提出要在 2019 年衝擊 10 萬輛,而前 9 個月上險量為 12656 輛。小鵬汽車則曾提出今年要交付 4 萬輛,然而前 9 個月銷量為 12829 輛。
從時間來看,三家車企都無法完成目標,並先後下調了今年的交付預期。
從目前市佔率較低的角度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但在車市低迷、補貼退坡和產品本身等因素的制約下,過去一年時間裡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速度差強人意。而在未來一段時間裡,更低的補貼、短時間難以改善的車市表現還將繼續給新能源汽車帶來更大的增長壓力。
何小鵬認為,電動汽車的春天將會在 2021 年下半年到來,到時候電動車市場將迎來巨大發展,但在那之前,明年將是非常艱難的一年。對所有車企來說,明年一定要完成的一件事就是實現商業和經營的平衡。
他進一步指出,今年車企要完成的重要目標是把錢拿到手上,包括賺錢和融資。若市場在明年依然保持了今年一樣的低速增長,那麼大家都需要做好嚴冬的準備。想要熬過寒冬,撐到所謂的新能源汽車的春天,需要在各種細節、流程中控制成本,學會進行精細化管理,這是一件有挑戰的事情,也是多數新造車企業需要補課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