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英飛朗 CEO Jagdeep Singh 聯合斯坦福大學科學家 Fritz Prinz、Tim Holme 共同創立的固態鋰金屬電池公司 QuantumScape 於近日表示,其鋰金屬電池將很快應用到汽車和卡車上,但有一些觀察家仍持懷疑態度。
鋰,是週期表上最輕的金屬,一直以來,科學家們認為鋰金屬電池是理想的儲能技術。
數十年來,研究人員、企業一直在嘗試製造經濟實惠、可充電、不易燃的鋰金屬電池,但都失敗了。
電池公司 QuantumScape 位於加州聖何塞,資金雄厚但卻不為人知。在今年早些時候,該公司執行長賈迪普・辛格接受 The Mobilist 採訪,稱已經克服了關鍵技術挑戰。辛格補充說,預計到 2025 年,大眾公司將在大眾汽車和卡車上使用 QuantumScape 電池,以削減成本、提高大眾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
QuantumScape 於 11 月上市,現在市值約為 200 億美元,但目前還沒有產品或收入,並且預計在 2024 年之前也不會有收入。大眾已經向該公司投資了 3 億多美元,並與之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來生產電池,QuantumScape 還從其他大型投資者那籌集了數億美元的資金。
在 12 月 8 日的新聞公告中,QuantumScape 終於提供了實驗室測試的技術結果:QuantumScape 研製了一款半固態電池,大多數電池靠電解液來促進帶電原子在裝置中移動,而這種電池使用的則是固態電解質。
由於使用固態電解質或能提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眾多研究人員和企業都在探索能否將其用於化學電池。但以往經驗表明,開發難度很高。
不過,QuantumScape 仍隱瞞其電池的某些細節,如所使用的一些關鍵材料和工藝。而一些專家仍然懷疑 QuantumScape 是否真正解決了棘手的技術挑戰。如果技術挑戰得以解決,在未來五年內,鋰電池或能用於商用車。
測試結果在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採訪時,辛格表示,QuantumScape 已經證明所研發的電池將有效滿足消費者五大需求,即成本更低、續航里程更多、充電時間更短、壽命更長以及安全性更高。而迄今為止,電動汽車銷量佔美國新車銷量比例仍低於 2%,正是因為這五大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辛格說:“只要電池能夠滿足這些要求,相當於打開了 98% 的市場,現在任何方法都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QuantumScape 電池的表現確實出類拔萃,在去年的一項測試中,美國汽車媒體 MotorTrend 發現,一輛電量為 5% 的 Model 3 汽車,使用特斯拉的 V3 超級充電器充到 90% 花了 37 分鐘。而 QuantumScape 電池不到 15 分鐘就能充到 80%,並且在 800 次充電週期內可保持 80% 以上的容量,大致相當於行駛 24 萬英里。即使充電和放電非常頻繁,電池效能也幾乎沒有打折扣。
QuantumScape 還表示,雖然還沒有經過測試,但該電池能支援的行駛里程,可能會超過 80% 以上標準鋰離子電池支援的電動汽車行駛里程。
馬里蘭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助理教授保羅・艾伯特斯說:“QuantumScape 的資料太漂亮了。” 據悉,艾伯特斯曾是美國能源先進研究計劃局的 IONICS 專案主管,研究固態電解質,與 QuantumScape 沒有任何隸屬或財務關係。
艾伯特斯補充說,QuantumScape 在鋰金屬電池方面 “令其他人望塵莫及”,“QuantumScape 都跑完一場馬拉松了,而其他人只跑了 5 公里。”
如何實現?那麼,QuantumScape 如何取得這些成就呢?
現在電動汽車的標準鋰離子電池中,陽極主要是由石墨製成,便於儲存在電池中來回穿梭的鋰離子。在鋰金屬電池中,陽極就是由鋰製成。那麼,幾乎每一個電子都可以用來儲存能量,所以鋰金屬電池能量密度可能更大。
但幾大挑戰隨之而來。首先,鋰極不穩定。如果鋰接觸到支援離子移動的電解液等液體,可能會引發副反應,導致電池退化或起火。其次,鋰離子流動會形成所謂樹枝狀的針狀物,可能刺穿電池中間的分離器,導致電池短路。
多年來,研究人員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利用陶瓷、聚合物和其他材料,試圖開發出不與鋰金屬反應的固態電解質。
QuantumScape 的重要創新之一為開發出一種固態陶瓷電解質,該電解質也是分離器。這種電解質只有幾十微米厚,能抑制樹枝狀物的形成,同時鋰離子也能輕鬆來回透過。電池陰極側的電解液是某種形式的凝膠,所以 QuantumScape 電池不是完全固態電池。
辛格拒絕說明所使用的材料,稱其為最高商業機密。一些電池專家則根據專利檔案猜測他們使用了一種名為 LLZO 的氧化物。找到這種材料花了五年時間,為防止出現缺陷和樹枝狀物,又花了五年時間研發有效組成、確定製造工藝。
QuantumScape 認為,電池採用固態技術,將比目前的鋰離子電池更安全。鋰離子電池在極端情況下仍會偶爾起火。
電池充電時,陰極側的鋰離子會穿過分離器,並在分離器和電池末端的電觸點之間形成平面層。放電時,幾乎所有的鋰離子都會回到陰極。這樣一來,不需要任何不直接參與儲能或載流工作,只需儲存離子的陽極,便可以從而減少電池重量、減小體積。QuantumScape 表示,製造成本也會下降。
其餘風險然而,還有一個問題懸而未決。QuantumScape 是在單層電池上進行實驗室測試。而汽車電池需要有幾十層電池一起工作。從試驗到商業化生產是儲能領域的重大挑戰,許多曾經很有前途的電池初創企業都沒有跨過這個坎,一敗塗地。
艾伯特斯指出,許多公司都曾過早宣稱電池取得突破,人們失望太多次了,於是對任何新電池都會起疑。艾伯特斯希望,QuantumScape 能將電池提交給國家實驗室,在標準化條件下進行獨立測試。
其他行業觀察家也表示,如果 QuantumScape 到目前為止只對單層電池進行嚴格測試,那麼該公司能否透過規模化和安全測試,並在 2025 年之前將電池用於車輛依然存疑。
電池初創公司 Sila Nanotechnologies 是 QuantumScape 的競爭對手。Sila Nanotechnologies 正在開發一種用於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陰極材料,並在 The Mobilist 報道前一天釋出了一份白皮書,指出固態鋰金屬電池面臨的一連串技術挑戰。白皮書指出,考慮到保證鋰金屬電池工作所需的所有額外措施,各公司又在努力研發商業電池,鋰金屬許多理論優勢都會減少。
但白皮書也強調,採購、生產、運輸和安裝鋰離子的大規模全球基礎設施已經存在,鋰金屬電池如何與之競爭實為最大挑戰。
巨大賭注但其他觀察家表示,最新進展既表明,鋰金屬電池能量密度將大大超過鋰離子電池,也表明可以解決阻礙鋰金屬電池發展的問題。
卡內基梅隆大學副教授文卡特・維斯瓦納森維斯瓦納森曾研究鋰金屬電池,併為 QuantumScape 公司做過諮詢工作。他說:“過去的問題是鋰金屬電池會不會有,現在是鋰金屬電池什麼時候能用上。”
辛格承認,公司仍然面臨挑戰,但堅持認為挑戰在於製造和擴大生產規模方面。辛格認為,化學方面的工作已經足夠。
辛格還指出,公司現在擁有 10 億美元資金,走向商業化生產將如虎添翼。
辛格說:“說實話,也請你們不要介意,我們並不太在意你們在想什麼。我們關心的是客戶。客戶已經看到了資料,在自己的實驗室裡進行了測試,效果也很好,於是下了大賭注。大眾公司已經傾其所有了。”
換句話說,要知道 QuantumScape 是否如其所稱完全解決了問題,就看大眾能否在 2025 年之前在汽車上配置 QuantumScape 電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