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大鱷的轉身,或許沒有想象中那麼順暢。
市場真的已經變天了。不斷增長的新能源市場規模,愈加理性的政策指導,以及各大車企在智慧化和電氣化方面的頻頻動作,都可以佐證。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尤其是伴隨著傳統制造商們電氣化願景相繼在中國市場落地,這種競爭的白熱化程度似乎也已經超出了市場的預期。
畢竟,這關乎未來格局的奠定。一旦錯失"領先"品牌的紅利,這就需要花費更長的投入週期。因此,對於曾經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呼風喚雨的主流品牌們而言,在此時新能源市場還未進入真正的"增量"時代之際,塑造智慧與電動化的口碑,是接棒下一個時代的關鍵。
但是,對於這一現象趨勢的把控和佈局,在目前的主流海外品牌中,本田就稍顯落後。
這並不是說本田的電動化搶灘意識的落後。事實上,早在2018年,本田就公佈了2025電動化戰略,並將2018年定為"電動車元年",計劃從2018年到2025年之間向中國市場投放20款以上電動車型。
但是,縱觀當前本田的電氣化佈局推進節奏,目前本田在華競爭的純電動車,仍然還停留在"油改電"階段。
可以說,在過去這兩年多時間內,本田電氣化"聲量"並不大。第一輪先機,已經錯失。儘管與當前大部分傳統主機廠的電氣化勢頭將將展現一般,本田也已經在廣州車展期間帶來了中國首款Honda品牌純電動Honda SUV e:concept,但是對比大眾、豐田的純電平臺模組的優勢而言,本田後期發力就要略顯吃力。
目前,大眾汽車已經基於純電動MEB平臺,分別已經向合資企業南北大眾匯入了首款純電動車型ID.4的本土車型,豐田同樣已經擁有全新的e-TNGA平臺,並已經在燃料電池領域有著細節規劃。然而,在本田的規劃中,啟動電動車模組化平臺卻是在2025年。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2月初,本田還宣佈將於2022年在歐洲停售純汽油/柴油車型,取而代之的是純電動以及混動車型。但是從其電氣化的推進速度來看,這一電氣化決心卻顯得有些過於激進。
目前,本田在歐洲市場銷售的車型仍然以傳統燃油車以及節能型的混動車型為主,其純電動車有且只有一款Honda e。清晰可見,在歐盟新的碳排放標準的壓力下,留給本田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更何況,如今幾乎所有市場的電氣化願景,已經不再是單一的能源替換。換句話說,智慧網聯的協同並進同樣尤為關鍵,其對電動車實現多樣場景的賦能尤為重要。據瞭解,本田已經攜手阿里巴巴與科大訊飛,共同開發了第三代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系統,可實現智慧語音識別,車家互聯,人車互動、整車OTA等多項智慧化功能。
不過,目前在目前的市場中,實際上這已經成為幾乎所有智慧電動車奔赴的方向。因此,欲在"新四化"的願景中突出重圍,在本田的規劃中,如何讓智慧網聯與電動化的凝聚效力更為突出,則同樣是其"大象轉身"過程中的重要思考。
照此來看,擺在傳統汽車製造大亨面前的,還有著涉及到其他維度的現實問題。因此,可以說,傳統大鱷的轉身,或許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順利。
紅點觀察:
在推動新能源時代加速到來的過程中,有著數年沉澱的傳統汽車製造商們是最大的助推力。這也就要求,傳統主機廠需要加快速度,為市場注入活力,帶來信心。同時這也註定了,在新四化的競爭維度下,車市的博弈將更為激烈。因此,提前佈局,搶佔先機,尤為重要,這不僅是之於本田,更是之於整個行業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