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超
你有沒有發現,月銷破2萬後,特斯拉Model 3快要爛大街了。
以前買輛Model 3叫有個性,現在買輛Model 3成了隨大流,在美國紐約,Model 3甚至已經成了首批上路的電動計程車。
Model 3在紐約當計程車
當一款車型高頻反覆出現在你面前,哪怕它的設計再完美,難免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人,總是喜新厭舊,選擇電動汽車的人,尤其喜歡標新立異,市場需要個性化的選擇。
特斯拉無法滿足這種需求,但大眾可以,搞定軟體問題後,MEB平臺正像老母雞下蛋一樣,開足馬力,不斷孵化出新車型。
大眾MEB平臺的各種概念車型
在電氣化轉型道路上,大眾只有一個明確目標,“趕上特斯拉”,而福布斯更是喊出口號,“特斯拉當心,大眾來了!”
大眾在中國一口氣推8款新車大眾已經宣佈,2023年底前,將在中國推出8款ID.家族純電動汽車。
大眾ID.4,定位緊湊型SUV,11月已同時在南北大眾落地,並將在明年初交付;
大眾ID.3,定位緊湊型轎車,預計明年將在南北大眾分別量產,這款車也是大眾MEB平臺上誕生的首款車型,9月在歐洲開啟交付,10月便成為歐洲電動車市場銷冠,累計銷量超過2萬輛,未來將取代大眾高爾夫。
大眾ID.3
大眾ID.ROOMZZ概念車的量產版本,定位中大型SUV,或命名為大眾ID.6,預計明年在南北大眾分別量產,這款車車身尺寸超過大眾途觀L,內部空間堪比大眾途昂,完全瞄準了中國消費者對大車和SUV的偏愛
有可能是大眾ID.6的諜照曝光
至於第七、第八款車型,目前有兩個說法。
有可能是已曝光諜照的緊湊型轎跑SUV——ID.5,也就是大眾ID.4的Coupe車型,這款車最快將在2021年釋出,原本計劃僅在歐洲市場製造銷售,但也不排除在南北大眾同時落地的可能。
有可能命名為ID.5的一款電動轎跑SUV在測試
更有可能是大眾ID.SPACE VIZZION概念車的量產版,這款車定位中型轎車,未來將取代大眾帕薩特,可能推出轎車和旅行車兩種版本,此前預計最快在2022年全球首發,2023年上市,但有訊息稱這款車已在佛山工廠預批次中心試製下線。
ID.Space Vizzion旅行車版本
除了讓人眼花繚亂的ID家族車型,大眾ID.BUZZ概念車預計將在2023年-2024年量產,這款車將替代大眾經典的T系列多用途MPV。
ID Buzz
大眾旗下品牌眾多,同樣基於MEB平臺打造的斯柯達Enyaq iV,是大眾ID.4的姊妹車型,目前已在捷克量產。
斯柯達Enyaq iV已經量產
奧迪基於MEB平臺打造的緊湊型SUV Q4 e-tron和轎跑SUV Q4 Sportback e-tron,也有望在2021年上市。
奧迪Q4 e-tron
奧迪Q4 Sportback e tron
還有西亞特,顏值吊打ID.3的Cupra el-Born,預計將在2021年上市,跨界SUV Cupra Tavascan也已於去年亮相。
Cupra el-Born
去年法蘭克福車展上的Cupra Tavascan
當傳統車企以網際網路的速度迭代看到這裡,你可能已經完全記混了,這正是大眾MEB平臺的一大特點,可以像下餃子一樣下新車,讓消費者充分享受多樣性的選擇權。
MEB平臺的理念,和MQB平臺一脈相承,卻青出於藍。
和MQB平臺一樣,MEB平臺也可以衍生出從小型、緊湊型、中型到中大型純電動轎車,以及與各級別對應的SUV、轎跑SUV車型。
MEB平臺可以衍生眾多車型
MEB平臺誕生的同一款車型,還可以搭載不同功率的電機,比如斯柯達ENYAQ iV,可以提供多達五種不同功率版本,包括雙機電四驅的RS效能版,這和MQB平臺提供不同功率的發動機一樣,也是過去在配置之外區分車型價格的主要維度。
斯柯達Enyaq iV在組裝
但是,MEB平臺還可以提供不同的續航里程,比如ID.3就可以選擇330km/420km/550km三種續航里程版本,這就又增加了一個劃分價格區間的維度,進一步拉低了價格門檻。
ID.3
再加上大眾在中國奉行南北大眾雙車戰略,新車型數量憑空又翻了一倍,這還沒算前不久在合肥揭牌的大眾安徽。
難怪,大眾有信心在2029年推出75款純電動車型,並在中國造了三座MEB工廠,為2023年準備了足足百萬輛的產能。
每6周推一個新型號,當傳統車企以網際網路的速度更新迭代,特斯拉反而只能望塵莫及。
除了Roadster,特斯拉只有四款主力車型,Model X、Model S、Model 3和Model Y,分屬於兩個平臺。
Model X
2017年,馬斯克還曾公開表態,認為Model X與Model S共享平臺是錯誤選擇,因為Model X的一些功能和平臺產生了衝突。
Model S
當然,牢騷歸牢騷,最終Model Y還是與Model 3共享了75%的零部件。
問題在於,當MEB平臺開始祭出套娃戰略,特斯拉車型太少就拖了後腿。
Model Y
比如在德國,人們更偏愛緊湊型車,所以大眾第一款車就是起價33000美元的ID.3,而特斯拉最入門的車型就是Model 3,50000美元的平均售價,太大,也太貴。
特斯拉Model 3和大眾ID.3
這種車型供給與市場需求錯位造成的競爭短板,未來還將延續到ID.4和Model Y的對決。
大眾剛剛清除了最棘手的麻煩為此,今年9月的電池日上,馬斯克宣佈未來3年內將推出一款售價25000美元的緊湊型電動汽車,在德國工廠率先投產。
特斯拉將推出的新車
可是大眾很快還以顏色,新制定了一個“小型純電動汽車(BEV)”計劃,基於MEB平臺打造兩款小型車,按照大眾ID家族的命名規則,或許將命名為ID.1和ID.2。
ID.1將取代E-up車型,略大一點的ID.2將取代POLO車型,ID.2預計將在2023年上市,ID.1則將於2025年投入量產,很可能還分別會衍生出跨界版和MPV版。
有了MEB平臺,大眾不僅能在車型豐富度上碾壓特斯拉,更重要的還是成本優勢。
作為專用電動汽車平臺,MEB平臺的整合度比MQB平臺更高,降成本的優勢更加明顯,比如大眾ID.3,製造成本比MQB平臺衍生的高爾夫EV電動汽車低了足足40%。
可以說,模組化電動車平臺,是傳統車企在電動汽車時代實施降維打擊的毀滅性武器。
CNN就預計,到2025年,大眾將以超過140萬的年產量問鼎電動汽車產能冠軍。
而按照大眾的計劃,到2028年,能夠年產2200萬輛電動汽車,其中1160萬輛來自中國工廠。
大眾的工廠
車賣得越多,MEB平臺的規模優勢只會越來越明顯。
唯一的變數,在於MEB平臺會不會被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拖了後腿。
大眾MEB平臺
2015年10月,大眾就推出了MEB平臺。
2019年11月初,ID.3正式投產。
尷尬的是,因為系統軟體還沒到位,成千上萬輛ID.3只能停在停車場裡積灰,一直拖到今年9月,才在正式交付前臨時升級了軟體系統。
ID.3的BUG
交付之後,ID.3的系統軟體又爆發出眾多BUG,德國汽車租賃公司Nextmove專門為ID.3錄了一個影片合集,展示了他們發現的22個BUG,幾乎涵蓋了使用的各個方面。
好在,大眾最近剛剛宣佈,ID.3全部軟體問題已被徹底攻克,早期交付使用者可去4S店免費升級系統,作為補償,大眾還向ID.3早期使用者提供了激勵措施,比如減少每月貸款金額等。
可以說,大眾已經清除了電氣化道路上最棘手的障礙,這可能也是他們開始加速新車型落地的底氣。
CNN評價,最棒的電動汽車競賽才剛剛開始。
當市場上有了更豐富更個性的選擇,Model 3還會持續今年的銷售神話嗎?
參考資料:
Electrek:Tesla and Volkswagen to compete with new affordable electric cars at ~$25,000 to $30,000
Business Insider:A battery startup backed by Bill Gates and Volkswagen says its cells can charge in half the time of Tesla's Model 3
Forbes:Watch Out Tesla, Volkswagen Is Coming!
Industry Week:Volkswagen CEO Confident He Can Catch Tesla in E-Car Race
Cnet:Volkswagen's MEB platform underpins a new generation of electric cars
CNN:The great electric car race is just beginning
Aljazeera:Volkswagen races Tesla to China with electric car fac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