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曉莉
中國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已成為公認的行業TOP 3,市值一路攀高,但就在一年前,這三家都只剩一口氣吊著。
國內造車新勢力TOP 3
以蔚來為例,去年一度徘徊在破產的邊緣,創始人李斌還被稱為2019年最慘的人。他把此前自己全部身家都押了進去,但預計還是支撐不了一個季度,必須要找到更大的金主才能為公司續命,可2019年夏天蔚來ES8出現了4起自燃事故。這就是李斌的至暗時刻,從來不失眠的他也開始半夜醒來,如果這次輸了,他可能輸掉的不止是未來,還有過去。關鍵時刻,騰訊伸出了援手,它和李斌分別認購了蔚來的1億美元可轉換債券。挺過了這一關,蔚來汽車的市值現在是4900億元,超過了車企中的賓士、寶馬等巨頭,在全球排名第四。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有三個最缺錢的時點:2018年B輪,2018年年底,2019年下半年。2019年末,理想汽車被傳出股東退出的訊息。母公司車和家註冊資本由9.15億元降低為6.82億元,降幅25%,有媒體爆料是其17個股東退出。
理想C輪融資中,由於正遇到蔚來ES8連環自燃,市場對於造車新勢力風評急轉直下,李想所見的100多個投資機構,沒有一家拍板給錢。後面的關鍵轉折點,是在2019年4月找到王興,以王興個人和美團總共在理想汽車身上投資了11.6億美元,持股24%,成為理想汽車的第一大股東,並且王興還成了理想汽車最佳背書人,提到非常喜歡理想ONE,並表示目前自己以及自己的父親、王慧文、沈鵬等好友均成為理想ONE的車主。
新勢力中另一家小鵬汽車去年也步履維艱,先因為新款G3配置和續航都得到了提升,價格反而降了,引發買了老款使用者的不滿,大量車主去小鵬汽車廣州總部拉橫幅抗議。這件事對小鵬汽車影響不僅在於口碑上,更影響了後續融資程序,導致去年年末C輪融資非常艱難。在A、B兩輪,何小鵬個人已經投進去不少錢,到了C輪,因為小鵬汽車估值太高無人領投,何小鵬只能咬牙繼續往裡邊押注個人身家,顯然不夠了。在2019年11月,小米集團作為戰略投資,為小鵬汽車C輪注入4億美元融資。
電動汽車前期都是個燒錢無底洞的行業,沒有投資注入根本活不下來,投資對於電動汽車們是“救命稻草”。
一個經常出現的話題是,為什麼中國出不了喬布斯和馬斯克,其實投資是基本的土壤之一。馬斯克曾說他有段時間距離破產,只有一個月時間。每天都是吃了安眠藥才能睡著,2008年甚至賣掉了房子。就連現在讓他驕傲的Space X從2016年到2018年,發射三次均已失敗告終;特斯拉這邊一再延後的發貨,也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公關危機,使用者一度認為有生之年他們的車都不會交付了。
這一糟糕狀況直到2018年9月28日,獵鷹一號第四次成功發射,開始逆轉。先是收到美國國際航天局16億美元的貸款;緊接著Space X給特斯拉注資4000萬,此後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出資5000萬購買特斯拉10%的股份,成功將公司從破產邊緣拉了回來。
埃隆.馬斯克面對採訪講述特斯拉一路當場落淚
“鋼鐵俠”都一度幾近破產邊緣,是投資讓他的公司得以注入血液生機。
2017年3月份,騰訊公司正式入股特斯拉,收購了他們5%的股權。這5%股份的價格約為17.78億美元,這也讓騰訊成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東。隨後,在2017年騰訊對外發布的新一季度的財報中,當馬化騰在面對股東提問為何投資特斯拉時稱:“特斯拉整合了非常多的高科技,計算機與實體的結合變得更加緊密。公司投資特斯拉,能夠緊貼科技潮流,對未來發展非常關鍵”。
當我們意識到巨頭帶來的壟斷威脅時,也要意識到,並不是所有的投資行為,都是在碾壓創新,消滅競爭。沒有騰訊、阿里、美團、小米等公司的關鍵援手,這一波造車新勢力,難以和打到家門口的特斯拉一較短長。
12月14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告稱,根據《反壟斷法》規定,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收購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股權、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控股有限公司股權、深圳市豐巢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收購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了調查,並於2020年12月14日依據《反壟斷法》第48條、49條作出處罰決定,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閱文集團和深圳市豐巢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分別處以50萬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
反壟斷是好事,但反壟斷反的是“內卷化”,並非讓大公司對投資噤若寒蟬。
1 不要恐懼套利經濟學的常識是,只要有套利機會,就總會有人進來填補。
壟斷並不一定是洪水猛獸,像在基礎建設行業,如自來水管、天然氣、電力等公共資源基礎裝置,過度競爭會帶來重複低效建設。
那什麼是壟斷?1776年,經濟學開山鼻祖亞當·斯密出版了《國富論》,這本著作對“壟斷”的論述是指向各種政治限制,包括法律限制,即後來學界所關注的“特許權”的原型與前身。在經濟學上,壟斷指的是少數企業憑藉其控制的鉅額資本、足夠的生產經營規模和市場份額,透過協定、同盟、聯合、參股等方法,操縱與控制一個或幾個部門的商品生產或流通,以獲取高額利潤。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張維迎,在其文章《阿里不是壟斷,騰訊不是壟斷,它們都是市場競爭出來的》一文中提到他理解的壟斷,比如當年伊麗莎白女王特許成立了東印度公司,壟斷英國在印度的貿易。這個特許權實際上是對別人的一種歧視。我們現在實行的許多行業准入限制,也是壟斷。
我們手機裡絕大部分常用APP是阿里巴巴和騰訊旗下
傳統對壟斷只看市場份額,從而忽略了企業創新,民企進入的賽道,絕大多數都是開放的,各憑能力看能做多大。市場份額只是一個結果,更需要關注的是達成壟斷的市場份額中,是否有不正當的競爭行為。
矽谷創投教父、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在《從零到一》這本書中說,壟斷型企業因為擔心失去自己的壟斷地位,往往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創新,放在如何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上,科技進步的標誌就是壟斷企業的更替。
例如IBM在上世紀60-70年代硬體的壟斷,在90年代以後被微軟在桌面作業系統領域的壟斷所代替;而微軟的壟斷又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被安卓以及iOS新的壟斷所代替。在晶片領域也是如此,英特爾和AMD兩家壟斷了桌面PC的CPU,然而兩家之間也有競爭。英特爾對壟斷地位的追求,推動著架構和工藝的不斷革新,使得使用者能每年用上效能更強的CPU。
以產品本身來說,專利技術是一家企業最實用的壁壘,使你的優勢不容易被複制。2010年前,平板電腦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幾乎沒有市場。微軟在2002年主打的Windows Tablet PC,諾基亞在2005年釋出的“網路平板電腦”,易用性上都有所欠缺。直到蘋果釋出了擁有眾多設計專利的iPad,平板電腦才變得好用。
2 沒有巨頭投資的商業世界會更好嘛一種看法是,對巨頭公司而言,只要他們加入,一切競爭,最頂層就變成了財務模型的競爭。
實際上,在2018年出行大戰之後,補貼戰術已並非標配,即使在2020年疫情推動下的線上教育和社群團購這兩大風口,補貼依然是相對剋制的。同樣是燒錢,線上教育領域頭部的跟誰學,更看重燒錢的效率。
跟誰學CFO沈楠說道:“當我們花1元錢能換來1.3元,而別人花1元錢只能換來7毛錢的時候,我們就是最應該進行大規模投放的公司”。而2017年正處在風口的共享單車,僅僅一兩年時間便吸納了500億投資,最後落得一地雞毛,投資人的錢也打了水漂。
在2020年初的騰訊投資IF大會上,劉熾平曾說,近11年騰訊已投資了800多家公司,其中70多家已上市,超過160家成為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光今年上半年,騰訊便已出手了60多次,涉及各行各業,投資步伐還在加快。
這一發言,後來隨著反壟斷的風潮,令騰訊成為靶子,但仔細分析其投資的專案,它對被投公司的控制力並不強——查封不合平臺規則的外鏈時,對自己投資的公司也是一視同仁。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
巨頭的投資進入反壟斷,除了全球對科技霸權的反思風潮之外,也與他們今年透過投資的擴張相關。
線上教育這個賽道,騰訊5次投資猿輔導。今年3月騰訊為猿輔導注入2.5億美元的投資,讓本處於流量下行的線上教育再次火熱,也成為迄今為止教育行業最大一筆融資,而騰訊是本次領頭的最大股東。10月22日,猿輔導完成G1和G2輪共計22億美元融資。經過這三輪融資,猿輔導估值已達到155億美元。
根據媒體披露的數字來看,猿輔導從2016年收入1.2億元,2017年翻了兩倍到2億多元,2018年直接增長至15億元,2019年收入在30億到40億之間。每家公司都有艱難時刻,如果沒有資本的強力進入,可能就會錯過趨勢紅利。
疫情期間,影視與文娛行業尤為艱難。受整個地產環境下行影響,再加上疫情導致電影院長期空置,債務重壓大,多家電影院倒閉。
疫情讓很多影城因為資金鍊斷鏈而倒閉
而作為影視行業的頭部企業之一的華誼兄弟,疫情前就已經連續兩年虧損,並在經歷一季度續虧後,所依賴的“借新還舊”已經無法補足窟窿,持續虧損的糟糕信用評級也無法獲得其他債券工具補血。在資金鍊高度緊張之際,拿到了阿里、騰訊等戰略投資的23億注資,解決了它的燃眉之急。
阿里曾在2013年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公司發行的優先股和普通股,佔微博公司全稀釋攤薄後總股份的約18%,估值為33.6億美元。其實在這起投資案之前,由於2011年微信崛起,微博已開始走起下坡路,這是當時中國網際網路圈最重磅的投資併購事件之一,阿里入股後,微博廣告實現快速增長,續命到了今天,而且找到了自己的差異化路線。
3 走好平衡木有一種批評是,馬斯克都在搞火箭上天、高鐵入地、腦機介面,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卻在和街頭小販搶生意。
寄予埃隆.馬斯克航天夢的Space X
這一批評不無道理,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多數以應用層面的創新殺出重圍,但在底層技術上卻相對落後。
可這一狀況如今已大為改觀,騰訊、阿里、百度等公司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優勢,輸出了大批技術人才。翻一下他們的投資名錄,也可以看到很多高科技公司背後有其身影。
如阿里投資了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這樣的頭部AI企業,中天微、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鑑、耐能、翱捷科技等國內外新興的AI晶片企業。
騰訊也透過深圳市騰訊產業創贏有限公司這一投資實體先後投資了宇泛智慧、英創艾倫、蘑菇財富、今日投資、華制智慧、卓視智通以及輕蜓視覺7家企業,全部為AI加速器三期成員。
投資,實際是加固自身護城河的行為。以半導體行業來說,需要大量初始資金,研發週期長,晶片的研發、測試、流片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援,對融資的需求尤為強烈。
例如,面對美國的制裁後,華為就加快在半導體技術上面自給自足而努力,也因此投資了多家半導體企業,給未來囤積彈藥。華為一年多時間裡投資了17家半導體公司,其在2019年4月成立的投資公司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過去 3 個月,該基金收購了 3 家中國半導體裝置企業的少數股份。
哈勃先在 9 月收購了中科飛測 3.3% 的股份,中科飛測生產用於半導體制造的測試和檢測工具;11 月底收購了“寧波潤華全芯微電子裝置” 6.2% 的股份,這家企業製造用於蝕刻晶圓和去除光刻膠層的機器;不久它又收購了瀚天天成電子科技 4.6% 的股份,該企業是生產碳化矽的檢測工具。
華為還於今年6月在英國投資建立研發中心,主要用於光電子的研發與製造。華為在半導體方面的投資特點是:規模不大、目標明確、所投即所需。
構建自己生態圈,是大公司為了獲得戰略地位的必然動作。小米最核心的戰略就是手機×AIoT,在小米內部有兩支投資力量,一個是戰略投資,一個是產業投資。戰略投資主要是小米大部分物聯網、AIoT產品;產業投資主要投資小米相關的製造業上游技術和核心元器件。
小米生態鏈產品
僅僅在2020這一年裡,雷軍的順為資本參股的8家公司都成功地實現了IPO。
巨頭公司需要警惕的是,自己體量大了,確實也應該更有擔當,不吃全魚,以資本的力量去創造一些小微企業無法做到的事情。
例如騰訊和阿里都致力於推進不同賽道的數字化轉型,這當然是好事情,但能否更具開放性,重心放在增加更多的PASS介面,提供更多的前後端控制元件、演算法、IDE功能等,而不是要親自下場,或者參股做HR、財務、資產管理等解決方案,把這些機會完全留給中小企業。
1978年國保守派法學泰斗羅伯特·伯克在《反壟斷悖論》一書中闡述了自己對壟斷的定義,認為政府介入反壟斷應該以消費者利益為標準,提出企業併購整合實際上有利於消費者。伯克深受芝加哥學派的影響,而在此之前,美國反壟斷監管的主導理念是大蕭條之後的哈佛學派,他們認為行業高度整合不利於自由競爭,政府必須對市場集中進行干預。
過去三十年,美國最高法院在反壟斷判決的時多次採用了伯克的這一觀點,成為美國反壟斷司法主導理念,即如果企業巨頭繼續提供有利於消費者利益的產品和服務,那麼政府就不該介入監管與強行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