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開始陸續進入冬季,在冷熱空氣的交換過程中,常見的天氣現象便是降雨、霧團甚至結冰,這對於行車安全是莫大的隱患。就在幾天前,G65包茂高速陝西銅川段關莊立交橋面發生三起交通事故,牽涉到43輛車型的相撞,現場情況十分慘烈,有10多輛車著火。據悉,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團霧與路面結冰。誠然事故的發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一些必要的準備以及注意事項還是要了解的。
冬季胎很有必要
例如處在冬季,特別是北方地區,有大機率遇到雨雪天氣,這時候應該選用特製的冬季胎以明顯提高抓地力,縮短剎車距離。但殘酷的現實是絕大多數消費者並沒有更換冬季胎的習慣,而是用著較為常見的夏季胎度過冬天,在雨雪溼滑路面的抓地力會明顯偏弱,遇到緊急制動時,往往剎車距離較長,事故機率較高。
學會用霧燈
許多所謂的“老司機”會在雨雪天氣開啟雙跳燈,認為一閃一閃的燈光是對前後車最好的提示,實際上這陷入了一個誤區。首先從燈光介質來看,霧燈通常會採用鹵素,穿透力極佳,而如今雙閃通常會採用壽命較長的LED,但穿透力由於色溫的關係不如鹵素。其次便是在視線受阻的情況下,雙閃反而會干擾其他車輛的判斷,例如變道燈,反而提高了危險係數。
實在不行就靠邊
大霧大雨會影響視線,在高速上如果沒有信心維持一個安全的視線距離或者濃霧突然來襲且離開服務區還比較遠時,應該儘快把車停在緊急停車帶上,同時將車輛尾部所有的霧燈、示寬燈、尾燈點亮,並在後方設立警示牌,停車後需要立即從右側下車並儘量遠離車道,最好直接到護欄外躲避,以免後車撞擊,切勿坐在車內!
剎車有講究
有些朋友在雨雪天氣遇到緊急情況時往往會猛踩剎車,這是十分危險的行為,因為冰雪在路面的分佈不均勻,很可能出現一側車輪在乾燥路面上,另一側在冰面上,導致兩側車輪的抓地力不同,急剎車的結果往往就是車輛發生側滑,極易造成二次事故。正確的剎車方法是採取點剎,利用ABS防抱死系統以及EBD制動力分配系統的工作原理有效降低車速。
降低車速、保持車距
車技再好也不用拿生命開玩笑,無論是出於本能還是安全考慮,在雨雪、大霧天氣都應當降低車速並適當加大車距,例如在正常天氣行駛時80km/h的安全剎車距離是80-100米,惡劣天氣下就必須翻倍達到160-200米才是理想的安全距離,而最高車速不要超過100km/h,更嚴禁超過120km/h法定限速。